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下称《原理》)谈到斗争性在质变过程中的作用时指出:“事物的质变过程,就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彻底分离的过程,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矛盾斗争性得到彻底贯彻的过程。”(第139页)在讲到矛盾转化时又说了与此类似的话:在矛盾转化的过程中,“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斗争倾向则越来越强烈,以至这种倾向贯彻到底,使矛盾双方彻底分离,旧矛盾统一体解体而让位于新矛盾统一体,从而使原来的矛盾得到解决,开始新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2.
陈殿林的“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及其意义”一文指出, “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既是认识世界,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把握事物的科学方法,又是改造世界, 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统一中处理问题的思想武器。“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就是主体为了促成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努力发展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一致的方面,而保留或化解差异性方面的一种思维方法。纵观8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种思维方法闪现出熠熠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就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的论点,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材中的重要观点。在多数教材中是这样论述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等等。我认为,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第一,没有具体事物的存在,就没有矛盾斗争性,客观事物的存在是矛盾斗争性存在的先决条件。矛盾是事物的矛盾,矛盾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没有事物就没有矛盾,也就谈不到对立与统一。因此,作为矛盾斗争性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这一实践过程中的发展史。它的表现方面为:正确处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唯物史观核心理论上有了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主题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其深入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其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详尽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充分阐发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强调要克服教条主义。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其自身亦有些与现实需要不适应的地方。如没能正确理解矛盾的同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夸大了斗争性的作用,埋下了斗争哲学的伏笔;对于级斗争有不恰当认识,夸大了其存在范围等。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科学把握赵甲明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李莹  杨风雷 《学理论》2009,(11):200-202
蹴球运动规则复杂,其运动过程中包含了多个矛盾对立面,在运动中我们应熟悉规则,掌握较好的技术。把握各个对立面的尺度,合理运用战术,才能在比赛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李婷 《学理论》2014,(8):10-12
在马克思创建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一方面自觉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另一方面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及其实践,都是对这一原理的成功运用和创造性突破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9.
人生 旷达     
人生旷达莫希达人生象条河,有直也有曲;人生象首歌,有哀也有乐。直者,顺境者也,得志者也,曲者,逆境者也,磨难者也。总之,在直曲之间,在哀乐之间,人生难免存在着各种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互相碰撞出来的矛盾,这种矛盾发展过甚、过激,有损于同志之间的团结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封来贵 《理论导刊》2007,20(12):32-34
将和谐看作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或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和谐的前提是"不同",即不能是同一个东西而应是多个事物,其相互之间具有外在的差别;矛盾中的同一指的却恰恰是同一个东西,其差别是内在的差别。其次,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只是不同而和的最典型、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此外,和谐还包括三个乃至更多事物之间的统一、协调;而且,并非所有具有对立或相反关系的事物之间都存在或能够实现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中的"和",包含"协和万邦"、"保合太和"、"和与同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实生物"等一些基本命题,这些命题中的"和"都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分别代表不同的矛盾解决方式,而不是只讲"融合"这一种方式."和"本身就是多样性,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将"和"的思维运用于事事物物,就可得到各种不同的矛盾解决方式.既包含"求同存异"的解决方式,也包含"保存对立面"的解决方式、"增损对立面"的解决方式、"拒斥对立面"的解决方式、"在矛盾双方此消彼长时不偏倚彼此"的解决方式、"双方同归于尽"的解决方式,等等.所有"矛盾解决方式","和"都可以容纳,因为这正是"和"之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传统的“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应改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他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重新归结划分为两个因素,一个叫保健因素(包括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一个叫激励因素(指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保健因素又称为外部因素。赫兹伯格认为这种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情绪,起到保持积极性的作用。它包括工资奖金等物质福利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地位等。这种因素的改善只能消…  相似文献   

13.
倪荫林 《理论导刊》2006,(12):33-34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看,系统的序参量与系统自身的离散张力是一对矛盾,两者同时生成,同时终结。而且在宇宙演化、具体系统存在上,是同一性占主导地位。斗争性对事物演化具有促发、推动作用,但其并不具有优越于同一性的特殊地位。正确把握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这种关系,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矛盾"、"斗争"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当时不能讲"竞争","中庸之道"受到批判。在今天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有必要对竞争与协调、矛盾与平衡、偏激与中庸等关系重新研究、重新认识。建国50多年来,关于竞争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五个阶段;"竞争"有必要重新下定义;竞争具有两面性。竞争与协调是对立统一关系;协调在竞争中有积极的作用。"中庸"是一种思想,既无贬义,又无褒义;协调的思想根源在于中庸之道;领导者应从中庸思想中得到启迪;"矛盾",可以表达为逻辑概念和哲学概念。过去,矛盾理论被泛化、被曲解、被政治化;矛盾诸方面的斗争性被绝对化,而同一性被淡化了;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同时存在,巧妙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时代要求协调和"双赢";中国需要协调和"双赢";领导者在协调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一结构矛盾与怪圈现象社会主义社会整体或人民内部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因素、方面之间的关系,从矛盾的角度进行抽象,就是结构矛盾,如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民主与集中的矛盾等。结构矛盾的突出特点,首先是这些矛盾不会消失,因而不能运用使矛盾消失的解决方式。其解决的方向,应是使矛盾关系达到相互协调、和谐与相互促进。其次,这些矛盾在其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怪圈”现象,即对立面交替成为突出方面,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中。解决这些矛盾也常常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况,顾了这头,丢了那头。现实表  相似文献   

16.
洪波 《理论导刊》2004,(8):60-6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出现了新形式和新特点。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斗争性也具有新的历史形式。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应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坚持国家民族利益是最高行动准则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沉着应对来自资本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统一,而是具体的统一,是在对矛盾着的双方及其关系发展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现实中事物辩证关系的反映。我们党科学地把握了辩证法的实质,在实践中大胆开拓,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在解决社...  相似文献   

18.
余行健同志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对立面问题(见《工人日报》第八十五期《社会之声》),我以为这是值得选一步讨论的。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对立面,余文提出,在诸如俄国、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立民主的道路上有两重任务:一方面要警惕和反对资本主义民主,另一方面则要警惕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我认为,在封建主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对立面的,主要是封建专制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封建专制主义不仅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对立面,也是象我们这样有漫长封建主义社会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建设的对立面。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上的,他们所主张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追溯人与自然既同一又斗争的矛盾关系,人们真实地发现: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在于过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本文从系统维度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系统的内在机理加以剖析,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构成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文学创作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形式和方法,观察社会生活,体现文学性与哲理性的统一,是时代赋予的一大使命。雄伟壮丽的美与阴柔平静的美有机构成对立统一的矛盾美。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万物对立统一的矛盾美,启迪人们从对美的由衷感慨到对美的理智思索,实现价值观、人生观、使命感及共同追求的理想跨越,正是自身情感美到哲理美逻辑升华融贯于文学性的一个基本涵意。我国近期许多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文学创作,尽情讴歌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用宝贵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