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林则徐眼中,台湾是九闽之一,也就是家乡的一部分,虽然长期在外为官,始终以乡情关注台湾,在诗文、书信、日记、著作中留下一些接触台湾的人与事,观察台情和两岸关系的记述。本文钩稽林氏有关遗稿加以述评,供治清代台湾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湖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浪漫色彩,西湖上的梦幻是它重要的表现手法,把西湖与梦境完美结合,把地域特色与浪漫情调融为一体。怀孕生育型、预兆型、教化型和神仙相助型四类梦境的运用,衔接情节,拓展叙事空间,使故事曲折生动而又流畅自然;为后文埋下伏笔,照应前后,使结构紧凑集中,脉络分明;甚至构建小说全篇的框架结构;还使西湖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化了作者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从生命关爱到人文关怀;热爱生活,对生活环境的爱护与美化,注重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追求高雅的精神品位;崇尚才学.  相似文献   

4.
5.
李平 《中国减灾》2008,(1):47-47
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有一年发生大旱灾。方圆几百里的稻子不抽穗,眼看秋收没有什么指望了。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争着到米店买粮食,而米价却是一日三涨。于是引起了连锁反应,来米店买粮的人越来越多。没几天,各家米店纷纷挂出“今日无米”的牌子。街头要饭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言必称灾荒,迫切希望官府能拿出一些办法来。  相似文献   

6.
西湖夏日     
吴江摄 《今日浙江》2013,(16):F0003-F0003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地势低洼,历来是长江中游洪涝重灾区,清代以来更是十年九涝。林则徐在道光年间先后两度来湖北做官,为防治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竭尽心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充分挖掘利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水利史与环境生态学角度,对林则徐在江汉平原的治水救灾实践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最为人所知的是他领导的禁烟运动.在世人看来,林则徐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然而,林则徐也向往恬淡、平凡的生活,在他为官时也产生过隐退心理.侍亲不能、妻子的影响、疾病、官场的打击等,这些都曾导致林则徐产生过求退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王龙 《同舟共进》2013,(12):52-56
林则徐为何没能走得更远,直到今天,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思考: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看世界的视野,是否真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开阔高远?他试图改革中国的思想和手段,是否真的那么高明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翠芳 《传承》2010,(15):72-73
林则徐最为人所知的是他领导的禁烟运动。在世人看来,林则徐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然而,林则徐也向往恬淡、平凡的生活,在他为官时也产生过隐退心理。侍亲不能、妻子的影响、疾病、官场的打击等,这些都曾导致林则徐产生过求退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榕城西湖     
曾几何时,一些人茶饭不思,朝思暮想着大都市里的车水马龙、灯火霓虹,渴望居于城中。而如今,时过境迁,人们又想回归大自然了,就将住宅安在了远离尘嚣的地方,每日迎晓风、送夕阳、赏夜月,怡然自得,无忧无虑。水木清华的福州西湖畔就是这么块乐土。或许是种缘份,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2.
唐立鹏 《长白学刊》2012,(3):118-121
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不仅限于对《各国律例》个别语段的摘译,而且渗透在他所主持翻译的其它西文资料中。在与英人交涉的全过程中,林则徐始终坚守了主权、公义的原则,却没有史料认定这都是他有意识运用国际法的行为。不过十分清楚的是,后期林则徐积极主动地研究国际法并以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表明他对国际法认知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林则徐在引进西方国际法方面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其最早将西方国际法著作介绍到中国的历史事实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师婕 《中国减灾》2007,(4):40-41
提起林则徐,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虎门销烟。其实,林则徐除了禁烟这一使他彪炳史册的壮举外,还有更多为民所称颂的事迹,比如治水。如果说后来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禁烟只是昙花一现,那么他治水的功绩,却是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拯救西湖     
吴涛 《福建通讯》2001,(5):23-23
由于污染的不断加剧,福州市民对西湖从原来的一往情深变成了对现状的痛心疾首和对治理改造的望眼欲穿,并纷纷向新闻媒体投诉,痛陈污染现状,疾呼不能让千年西湖在我们手中消失,要求全面整治西湖。  相似文献   

16.
另眼看西湖     
生在杭州,长在杭州,对杭州的西湖特别有感情。西湖之美,天下惊艳。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雨雪雾,西湖永远是那么的清纯清丽。  相似文献   

17.
夜茗西湖     
刘秋梅 《当代广西》2004,(11):46-4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我们贺州市宣传系统华东考察团一行到达杭州。久闻西湖盛名,却一直未得谋面,刚刚卸下行李,即在当地一友人的引领下直奔西湖,此时已是夜晚时分。虽然此时的南方已是春意融融,桃红李白,但杭州却是春寒料峭,阵阵冷风刮在脸上,钻进颈脖,身上顿起寒意,虽如此,心中却还是为即将见到天下闻名的西湖而激动、燥热。啊,到了,到了,高大伟岸的梧桐树展现在眼前,依依杨柳展现在眼前,碧波荡漾、波光潋滟的西湖展现在眼前,我为见到梦中的西湖而心潮澎湃,我为西湖的万种风情而手舞足蹈。西湖,千百年来天下多少文人墨客歌颂过你,赞美过你。今天,总算有缘,我终于得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与你相见。我们来到西湖的南边,在湖畔居茶庄落座。沏上  相似文献   

18.
史源 《政策瞭望》2007,(3):56-56
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由来已久。它的历史有多长,腐败的历史就有多长,而清代尤以为甚。乾隆时期有所谓盛世之誉,而皇上特别宠信的军机大臣和珅就是一个超级巨贪。到了晚清,贪官比蝗虫还多,代代成阵,愈演愈烈,这预示着满清王朝行将就木,离倾覆不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的林则徐,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清正廉洁。他  相似文献   

19.
夜游西湖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8,(12):60-60
西湖之美,举世闻名。 西湖夜之浪漫,让本地人如痴如醉;西湖夜之玲珑,令外来客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0.
"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晁冲之《送人游江南》诗)杭州西湖,在文人骚客心中的推崇,一言难尽,达于极致。今古诗人写西湖的诗词歌赋,车载斗量,美不胜收。才子、诗家的郭沫若游西湖而发雅兴,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