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及优越性的认识夏国兴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上,近些年来有两大难点困扰着人们.一是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能不能说清楚,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有没有优越性,为什么苏联东欧会出现演变,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老出现失误和挫折?如何正确地...  相似文献   

2.
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败斗争曹素青中国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用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改变了整个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到原苏联、东欧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都走的是一条非商品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多元化是世界改革大潮和民主化运动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科学社会义主理论体系中出现的一个崭新概念。社会主义多元化理论首先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来的,其理论与实践正在探索与尝试。这种探索已成为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趋向,并越来越明显的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经历了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时下的普遍叫好这样一段由浅入深的认识道路,但国际社会的一些社会学者对这一理论仍有疑惑.在此背景下,笔者为有助于解惑,着意研究了二十世纪东欧诸国实行的市场社会主义制度,并将其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比较,其中反映出的区别值得考量.首先,市场社会主义制度构筑在对不公平的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的计划社会主义的批判上,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的,后者更具可行性;其次,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世界上曾有15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土地面积占世界的1/4,人口近1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强,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主义”曾像社会主义这样辉煌,这样波澜壮阔,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中,社会主义也遇到了空前未有的挑战,甚至是局部的失败。”9年前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无疑是本世纪末令人震惊的世界性的事物。具有88年光辉历史的苏联共产党的垮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70年前宣告成立,70年后却宣告解体,东欧一批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但简要地来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斯大林强加给东欧的僵化模式过于强大,对东欧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负面影响。其二,是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高一教材是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的。那么,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所有·全民所有·国家所有王炎炯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原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已有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也想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社会所有制和国家...  相似文献   

9.
综观20世纪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关心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某些…  相似文献   

10.
肖娴 《理论月刊》2007,1(8):14-16
胡乔木是我们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从胡乔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有关书信来看,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他对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上,一是在"历史决议"起草期间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认识,二是在东欧剧变后、苏联解体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胡乔木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诞生150多年以来,其核心理论"两个必然"思想一直在接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检验,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在稳定中发展,而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正确认识"两个必然"思想,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心,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和丰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诞生150多年以来,其核心理论"两个必然"思想一直在接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检验,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在稳定中发展,而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正确认识"两个必然"思想,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心,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和丰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  相似文献   

13.
理想的失落     
理想的失落张家言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问题为社会上多数人,特别是为思想理论界所关注,因为这本来便是一个比其他理论问题和政治实践问题更引起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自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命运,便更成为一个大家不能不关心的...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苏联和东欧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性"阐释无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持续出现的"分裂式"解读的典型案例。苏联学者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的客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已然建成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与之相对,东欧学者则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实践的能动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这两种论证皆由于逻辑上的单维度性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客观性与实践的能动性之双重逻辑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路线。苏联和东欧学者的理论失足表明,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之整体,才有可能真正切中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新生和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也即将走完20世纪。20世纪是人类从理论到实践对社会主义进行伟大探索的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是社会主义实践的50年,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历经诞生和发展的50年。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在前苏联诞生的,10年前,随着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偃旗息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它诞生的故乡也随之终结。但社会主义事业并没有停止,在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套不断发展的理论正…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东欧与中国曾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取向不同,决定了社会结果的南辕北辙。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探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同30年代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及50—70年代东欧经济学家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主张一样 ,这一思潮也是试图将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 ,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 ,“继续运用市场机制作为提供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手段 ,同时实行资本的社会所有制。” ①所不同的是 ,他们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将简要阐明他们对后一个问题的论证。一、公有制的实现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不移地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集中体现。怎样从根本上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笔者认为,当前,共产党员要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申心,带头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有一定市场并且能够从可能向现实转化,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东欧和苏联之所以发生剧变…  相似文献   

19.
论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唐锡林,李心华本文之所以论及这个似乎已经陈旧的题目,是因为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错误观点,认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无产阶级本身就不应该夺取政权,更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东欧、苏联发生剧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东欧女性主义并探讨在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东欧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资源所具有的启发性意义。文章首先对东欧后社会主义转型,特别是性别关系和性别话语的变化做一个概述;其次简要描述东欧如何与西方女性主义相遇,以及后者对该地区女性主义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再次,从四个方面勾画东欧女性主义的基本原则,以此阐明东欧女性主义的立场及其如何对西方女性主义霸权构成了强大的挑战;最后,简略探讨东欧女性主义如何能在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方面具有更大的、超出当下的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