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雷  张辉 《青年论坛》2007,2(2):18-20
邓小平执政党忧患意识内涵深刻,立意高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为我们居安思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一剂“清醒剂”,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水平起到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 ,在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具有不同内容的忧患意识。虽然其内容不尽相同 ,但都可以归结为忧国、忧民、忧党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晓青 《前沿》2011,(3):45-49
邓小平公平正义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包括公平正义目标论、精髓论、前提论、条件论、基础论、分配论、原则论、标准论、动力论、保障论十个方面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入手,澄清了认识上的某些误区,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强化科学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精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机遇期的紧迫需要。要把革命乐观主义与科学忧患意识统一起来,大力推进中华民族振兴大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怎样的收入分配政策,才能既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立论基础,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终极目标,正确指明了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创立了以“让一部分地区、单位、个人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为核心的科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共存的时代,如何使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视角、时间视域和空间视野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穷其毕生精力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力图把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提出的理想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结合起来,重塑社会主义形象。他以社会主义原则为内核,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标识,以社会主义本质为统领塑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形象。他塑造社会主义形象的思维方法展现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睿智和魄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拓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小平没有提出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他的理论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他关于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解读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琛  吕梁山 《岭南学刊》2007,3(6):85-89
社会公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道路,实事求是地承认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公问题和倾向并预见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公平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民主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以笔者之见,主要由五个具有支柱性意义的基本理论构成。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历史事实表明,如何对民主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是一个在思维上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上从理论原则到具体的实践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精辟的概括。近年来,人们从多个角度对邓小平的社会主 义本质论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将从一个新视角——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三个角度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 本质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颂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立下的彪炳史册的功绩,高唱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然而,在把成绩讲够的赞扬声中,我们党并没有忘记危险和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党在新情况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实践相结合,指出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通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灾难中引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通过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准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为基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当代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张量 《中国人大》2009,(21):53-53
2009年10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为共和国所走过的六十年辉煌历程“三呼万岁”。他向世界宣告:“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显示出中国对未来和世界的无比信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始走上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民族日益复兴,国家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绩举世瞩目,危机依旧四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共产党更应时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针对当前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共产党不仅要有客观、全面、清晰的认识,还要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剖析挑战和危机产生的根源,逐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探求新的发展模式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锋 《桂海论丛》2012,(3):37-40
党的四代领导核心从我们党执政之初,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心理,胡锦涛总书记通过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四危论”,同时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化险解危  相似文献   

20.
陆岷峰 《群众》2008,(6):50-5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报告中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忧患意识,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形势下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