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重申了中国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的重要任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外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我国积极倡导的,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50余年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平崛起战略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提出的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和平崛起战略,体现了内在的必然性、传承性,后者对前者又有一定的超越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新生 《湘潮》2011,(9):37-40
1958年2月,陈毅接任外交部长的时候,正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动荡中分化、改组,国际形势多变的新时期。他以勇于开拓和进取的精神,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对外关系,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翻开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史册,不难发现建国初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一次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大而深刻的调整。作为一个初登国际舞台的泱泱大国,理应保持一定连续性稳定性的对外政策,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间发生如此剧烈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了周恩来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贡献,并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1、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安全,加强了对外交往;2、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3、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1954年诞生至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它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当今国际关系公认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它还将得到更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1954年诞生至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它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当今国际关系公认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它还将得到更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这里已经提出了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重要思想,上述内容写进了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经过谈判达成《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文字形式见诸国际条约。 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周总理在全体会议和政治委员会议两次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加以表述。 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方式就被确定下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一直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的多边外交实践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议、推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的划分以及重返联合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周恩来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贡献,并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1、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安全,加强了对外交往;2、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3、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党的文献》杂志 1998年第 6期发表了陈理同志写的《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析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一文。文章史料丰富 ,对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分析得很好 ,使我得到了不少教益。但是 ,我对该文的主题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国初期我国同时实行的对外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是贯彻始终的。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并不是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而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 :即从中苏友好 ,共同组织反美统一战线 (1949— 195 …  相似文献   

12.
"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科学总结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依据时代变化,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提出的一项战略方针.它要求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严格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来处理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政党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推动我国对外工作的正确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传     
毛泽东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前后,中国政府在同西方国家逐步改善关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上,争取在新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这种新型平等关系,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信息速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谱写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谱写了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一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国际风云变幻的五年,也是我国对外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新成就的五年。努力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大双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彼此之间存在的分歧,推动我国同发达国家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中美两国元首就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江泽民主席最近应邀成功地访问美国,对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一向爱好和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了战争与和平这一战后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把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创造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作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从而为中国当代外交指明了正确的航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提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列宁关于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结合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国际行为准则.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见解互相补充,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围绕全会制定的新的工作中心,中国的对外关系理论和实践相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此,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外交的总体内容应该包括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实践两部分。但无论是外交政策还是对外关系都是要经历不断的变化,每一个国家的外交都会随其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深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战略决策,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决定把全国全民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18.
李兆杰 《党建》2021,(7):90-94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交往之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遵义会议后,党逐步减少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开始独立思考国际问题和国际局势,并独立制定方针政策、自主谋求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张衍霞 《世纪桥》2008,(7):30-30,3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各个国家的事情应当由各个国家的人民自己去管,任何外国无权干涉。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由来和主要依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国际和平思想是在毛泽东国际和平思想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一、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执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