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家黄永厚寄来一幅画,献给为安徽、江苏抗洪救灾作出贡献的人们。 他是湘西土家族人,但长期在安徽工作,退休前,是安徽画院的著名画师,教授,目前客次京华,但家人仍住合肥。苏皖两省的洪涝灾害,一直牵动着他的心。 在他寄画的前几天,同我谈到安徽的灾情,他忧形于色,但又为灾区军民奋力抗灾和炎黄子孙“与子  相似文献   

2.
深居简出,心中自有一本帐许世友扎进大别山,一住住了近1OO天. 熟悉的人,戏谑地称之为"武装割据". 是有点"割据"的味道.但严格地讲,"据"而不"割". 尽管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他与华东三省一市(江苏、安徽、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密切联系,始终没有割断. 办法再简单不过了.他不出山,别人可以进山. 当时地方各级政权瘫痪,军管会掌权,"一统天下".隔三差五,许世友总要召见"三省一市"军管会的主要负责人、南京军区司政后机关和所辖各军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武斌 《民主》2010,(6):38-40
<正>那天晚上,接到辽宁省民进陆迎一副主委的电话,说原省民进副主委乔成果同志病重,正在医院抢救。第二天我忙了一天单位的事,下班后就匆匆赶往医院,不料,到医院他所住的病房,已经人去屋空,值班的护  相似文献   

4.
我们厂的机修工小张聪颖好学,进厂两年多来,潜心钻研维修技术,钳、刨、电样样精通。对这样的“宝贝”人才,我们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的是能拢住他的心。可是,近些日子,我却听到了一些议论,说小张经常在外边干私活、捞外快;还有人反映小张上班时出工不出力,有时甚至躲到车间的角落里打瞌睡。对这些反映,我  相似文献   

5.
张鸣岐的事迹,之所以让人一次又一次地震憾,不仅是因为他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冲上抗洪第一线,更因为他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表率风范;在担任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期间,他一家4口挤在一间11平方米的小屋里;到锦州任市委书记后,他住的是一间  相似文献   

6.
章庭杰  夏声朝 《各界》2013,(10):82-84
命运多舛才华横溢黄乃原名黄一寰,一生命途多舛.他是早产儿,1917年1月刚出生就高烧不退,惊厥,足弓反张.幼时仍文弱,内向.高中时,体育课的一次意外,右眼致伤失明.20岁留日期间,因参加左派文化活动,被捕入狱.在牢狱中,他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用黄乃自己的话说,"从那以后,我就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不管我身上背负多么沉重的十字架,对党的信念是从来没有变过的".  相似文献   

7.
<正>唐宗礼(江苏油田安徽采油厂)小潘穿了一件红色上衣,他发现最近无论是上街还是走亲戚,总能碰到穿红色衣服的人,难道今年流行红色衣服?小潘的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视网膜"效应。即当人们过于关注、追求某一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9,(11)
<正>"今天为挂你的专家号,我昨天就从当涂博望赶到市里,住了一晚了……""我知道你今天出诊,特意来谢谢你的,之前跑了那么多家医院没查出的毛病,上次看病你给查出来了……""是你救了我一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感谢……"这是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听到的患者真诚又温暖的肺腑之言。每每听到这  相似文献   

9.
郭红敏 《侨园》2013,(7):62-64
<正>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是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1989年11月,他被中央军委确任为33位军事家之一。1994年,在诺曼底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皇将《威尔克圣宝剑》转赠给安徽宿州市彭雪枫陵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近70年来,人们对彭雪枫缅怀不忘,他在中国人心中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10.
脚印与手印     
崔鹤同 《民主》2010,(3):53-53
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榜样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但是小岗村村民们三次为他按下的鲜红的手印,和他的优秀品质却永载青史。  相似文献   

11.
徐有光 《团结》2004,(3):47-48
满口土话,浑身土气,这位在卫辉市、新乡地区、乃至全省都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土”字。当我“参观”了他的家,这种印象就更为强烈了———毫无装修的住室墙壁上因漏雨留下了斑驳的水痕,客厅里的人造革沙发因包皮开裂露出了海绵,厨房顶棚泥灰龟裂危危欲落……闲谈中,司机小嵇告诉我,他的老板给自己定下的外出住房标准是30元。于是,地下室、澡堂子便成了他经常性的选择。有一次他独自进京办事,为了找到一处合乎“标准”的旅店,他竟然寻觅了三个小时———这哪里像一位拥有数百万固定资产的当代老板,分明是个惜金如命…  相似文献   

12.
李秋生 《民主》2010,(4):53-53
<正>《半月谈》刊登了一篇题为《我被"文山会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文章,副标题是一名县直部门"一把手"的无奈和困惑。某县"一把手"名叫赵文平。他说,他所在的县,各级各部门  相似文献   

13.
正北大室友姜锡柱1963年我在北大读三年级。有一天,系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帮助一位名叫姜锡柱的朝鲜留学生学英语。此后我就与姜锡柱住一屋。那个年代纪律严格,他留学回国后,我们就不再联系。但我们都曾表示,毕业后要为加深中朝传统友谊努力工作。若干年后,姜锡柱担任了朝鲜第一副外相,内阁副总理。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10,(Z2)
<正> "您好,我叫吕建福!我知道您是领导!我专拍领导!"说这话的吕建福,是河南电视台的一名摄像记者。不过,他拍的不是电视新闻里一身正气的那种"领导",而是开着公家车干私活儿的"领导"。"最烦他了。"一个现已卸任的郑州市某高官曾这样评价道。  相似文献   

15.
德贵 《侨园》2013,(5):53-53
<正>早就听说新加坡有牛车水。上个月,我和爱人坐国内航班到达樟宜机场。脱下沉重的冬装,我们第一站自然是找酒店。住下后,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住的地方离唐人街(牛车水)只有一站地。我曾经到过许多国家,每到一个国家,我总要到唐人街走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巴塞罗那的唐人街最不像样,大部分华人和摩洛哥人聚集在一起,街道脏乱,里面只有一些中国超市和店铺。这和意大利米兰有些像,但至少那里规划整齐。丹麦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由于紧邻红灯区,也成为许多游人不会错过的一站,那里有欧洲大陆最好吃的中餐,虽然最便宜的麻婆豆腐也要10欧元,但你绝对不能错过各种叉烧腊味。伦敦的唐人街被列入当地最著名的十大景点之一,那里到处都是红色牌坊和连成片的饭店。而新加坡的牛车水,可以说最有温情,最像景点。我和妻子按照地图寻找景点。新加坡有70%都是华人,到处都是亲切的面孔,我随便找个人上前询问方向。一位年长的阿婆执意热情地要带着我们边问边找,还不忘提醒我妻子:"妹妹,你不要太轻易相信别人哦,尤其晚上,不要搭  相似文献   

16.
孙福海 《慈善》2021,(2):41-41
说到马三立,我们对他的作品都非常熟悉,但如果说到家风,就有不为人知的一部分。但是一个家的风气,真的会影响到一代人,马三立对子孙,有三条严格的规矩。第一条,不允许孩子,尤其是孙子充大辈。因为相声行当里有辈分规矩,马三爷辈分高,大家都喊他“老祖儿”,如果他的孙子,也在相声圈里充大辈,是不允许的。马三立的孙子马小川跟他一起住,他特别爱这个孙子。但如果是来说相声的,不管他们喊马三立什么,小川都得管人家喊大爷、叔叔,所以到现在马小川还是管我叫大爷,按相声圈里的辈分我们应是平辈。这是马三立的家规。  相似文献   

17.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18.
李新宇 《侨园》2013,(12):35-35
<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我给朋友们讲起黄山时,他们都调侃我说像一个人在讲述他的初恋。黄山的美的确彻底征服了我。而我的黄山之行也颇有传奇色彩。深秋的一天,我从北京买了去屯溪的火车票,背上包一个人去了。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下了车钻进一辆小巴直奔汤口。买了张地图,简单研究一下路线,就开始上山了。本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原则,我对缆车自然不屑一顾,其实是  相似文献   

19.
杨润 《民主》2004,(3):41-41
如果我先冒昧问一句:“你会打电话吗?”你可能大吃一惊,以为我在开玩笑。然而当你读了郑培民的一段故事后,就会发现打电话还真有我们平时没太注意的学问。事情是这样的:曾令超是一位伤残司法干部。郑培民第一次与他通电话,讲完话后要他先放下电话,他坚持让郑书记先挂。结果推来推去,最后他还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名医生,病人都叫我"可人医生"。最初听到病人这样喊我,心里挺紧张的,以为自己哪个方面很"娘",患者取笑我。后来有病人笑着向我解释:"你是个好医生,是一个可信赖的人,你又经常自我介绍说‘人可何’,所以大家这才叫你‘可人医生’的。"原来,这个称呼是病人对我工作的认可,后来我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至今追求着努力做病人满意的"可人医生"。医者仁心,十年筑医魂我1992年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全校唯一一名留校生;更幸运的是,留校后师从全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