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伦理秩序建构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其提供科学的价值引领、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然而,当前我国乡村伦理秩序面临诸多困境,集中体现为工业化冲击下的家庭道德问题凸显、市场化冲击下的农民道德信仰迷失、城镇化冲击下的乡村社会道德失序。新时代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不仅要以道德教育引领乡村伦理方向,还要以传统美德丰富乡村伦理内涵,特别要以完善公共治理提供乡村伦理保障,不断优化乡村社会道德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
刘钊 《前沿》2015,(1):33-37
在中国城市化浪潮中,乡村文明面临着被城市文明消解的危机。城市现代性、城市性、城市资本垄断性和现代消费主义对乡村的文明全方面的颠覆。乡土礼俗治理与现代都市治理的对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破裂,私人空间自由和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冲突等等。适应都市发展之意,重塑社会道德观念、生态理念、提高现代乡民人文素质,契合都市发展之意。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长白学刊》2012,(4):140-143
社会精英和主流话语长期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与乡土文化的批判、蔑视和排斥,直接导致了传统乡土文化的凋敝和对乡村生活意义的消解。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乡村经济收入偏低,广大乡村已成为人们急于逃离之地,乡村生活也已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乡土文化自我更新的能力不断弱化。如何重塑乡村生活的意义与传统乡土文化的价值,以实现乡村民众本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的双重回归,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的进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公共利益、偏离社会公平目标等方面.强化城市规划的伦理价值导向作用可从四个方面寻求解决路径,即理念层面突出公平的伦理精神、主体层面加强职业伦理建设、机制层面促进公众参与的完善以及评估层面强调伦理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目前面临着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新建、转产乡村企业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我市在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应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强化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守望相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重在传承传统互助精神,发展现代互助精神,在传统互助与现代互助的契合中升华,在体系重建中实现乡村互助的普惠式无缝隙供给。农民守望相助正在遭遇阶段性的趋工具化、趋碎片化双重困境,面临互助精神难传承、碎片互助难攻克两大难题。没有农民守望相助的传承与发展,就没有中国底色的乡村文明实践和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就难以成就乡村振兴伟业。因此,要大力倡导"自励自助、互信互利、利他奉献"的农民互助观,不断优化"政府—乡贤—农民"共同参与的乡村互助制度供给,构建完善"国家—社会—农民"协同的新型互助机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促进守望相助由传统家常伦理向现代家国伦理延伸,适应新时代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历史趋势 ,但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 ,城市化早期往往会造成传染性疾病流行 ,引发城市公共卫生危机。我国正面临着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 ,应该注意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卫生管理防治问题。分析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几次传染病流行期 ,原因主要有 :1.城市居民的贫困导致了住房拥挤、卫生状况不良、个人健康的恶化 ;2 .城市化中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性流动 ,造成城市人均空间狭小 ,公共卫生条件落后 ,以致疾病多发并难以医治 ;3.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与昂贵 ,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卫生保健和保险 ,…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观经验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的空间迁移、人的空间聚居和空间的社会扩展3类社会表征.这些表征是城市化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渐次展开.基于适应视角和治理视角对城市化进程的微观研究进行梳理,可看出治理和适应之间复杂互动关系:有时候适应导致了治理,另一些时候则治理导致了新的适应.当代城市治理实践可区分为3种类型:剥夺式治理、调节式治理和恢复式治理.如何设法改变单向治理和单向适应的局面.是影响各社会行动者和正式/非正式外部力量的社会命运的一个重大结构性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2,(11):40-40
李晓明在《长白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精英和主流话语长期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与乡土文化的批判、蔑视和排斥,直接导致了传统乡土文化的凋敝和对乡村生活意义的消解。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乡村经济收入偏低,广大乡村已成为人们急于逃离之地,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前提,乡土社会的法律信仰则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当下有限的法律认知、传统因素的阻却及法律运行的缺陷是法律信仰在乡土社会中缺失的原因。建构乡土社会法律信仰有三条路径:加强乡村普法教育,提高乡民用法律维权的意识;重视习惯规范,完善乡土社会立法体系;增强服务意识,健全乡村法律运行机制。而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乡土社会民众的法律信仰,进一步推动乡土社会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民宿大变局     
郭煦 《小康》2022,(5):56-5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心中的乌托邦.作为乡村旅游业中一种"小而美"的商业形式,乡村民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习俗和缓慢的生活体验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稳定与发展: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乡村体制改革,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增加,犯罪现象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因此,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村伦理道德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玉珍 《理论月刊》2010,(9):166-169
传统中国乡村是一个伦理格序维系、道德观念深厚的社会;历经中国革命洗礼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在乡村社会建立,并呈现出浓厚的理想性特色;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伦理道德在由理想性走向务实化进程中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城市化进程并不必然与乡土精神相对立,农业文明有其独立的价值与文化个性。乡土文化的道德价值体现在乡土信仰、乡土意识与乡土生活之上。我们在乡土文化建构中,必须坚持价值建构的平等性、突出农民的文化主体性、认识农村建设的目的性及坚守农业精神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区的村社性越来越弱,城市性越来越强,乡村社区逐渐向城市社区转变。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三种乡村社区类型的城市性特征,集镇社区、新近由农村社区转变过来的城市社区、农村等都仍具有较强的传统社区的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村社性。但由于受到城市化影响程度的不同。三类社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稳定与发展: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乡村体制改革,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增加,犯罪现象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因此,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穿越铁凝30年的创作,我们看到她的写作由乡村出发,也由乡村而终。在她书写乡村的小说中总是表达着对农民的好感,总能体会到一种或喜悦或高亢的情愫。而且在她后来的创作中将这种好感上升为一种歌颂,看到了乡村醇厚的人情、人性美,作家也在其中寻找到了精神的归属感,最终表现出对农民——父亲的体认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温州已成为新时期典型的移民城市,温州外来人员犯罪随之增多,同时表现出特有的犯罪特征和性质。温州外来人口犯罪频发的根源在于贫困和不公正、温州人的傲慢和偏见以及温州强烈的城市异质性。预防和控制温州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员犯罪的根本在于善待外来人员,对外来人员实行市民化管理。市民化管理关键在于实现三个城市化:一是观念城市化,二是单位城市化,三是社区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双向运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独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正帅 《前沿》2003,(12):41-44
城市化是不可回避的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在中国,城市化有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城市的扩展和向乡村的辐射,更主要的趋势是乡村自身的城镇化.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独有特点--"双向运动"."双向运动"虽然为存在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城市化的新类型,推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城市化中心的分散和城乡相对分离,也引发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有特点,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来看,推行镇级市是中国突破当前城市化所面临着的诸多困境,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对提升城市化的整体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