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繁荣商品经济非得以牺牲纯朴民风为代价吗?经济的发达必定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吗?改革推行十多年来,学术文化界对此始终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最近在粤、鄂、滇、陕四省伦理学会与广州哲学文化所联合举行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学术讨论会上又出现了两种新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促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是个极大的历史进步。道德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社会进步,对道德发展来说,也肯定是个进步。这种观点还以广东商品经济发展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作为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要使社会主义道德蔚然成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商品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因为我们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大家一致的认识。但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却不相同了。有人认为,之所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因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带来弊端。持这种认识的人,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在某些方面侵入党的政治生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影响”等看成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在人们思想上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的弊端”的结果。把“排斥国家计划,片面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困惑与希望中推进的。它们遇到的困惑主要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从客观上讲,民主政治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表现。我国民主政治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土壤是商品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这就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相当多的困难,因而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也会出现相当多的困惑。民主政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完全被商品经济所占领,封建意识在商品经济下面荡然无存,自由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得到确立,上升为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构架起来的政治模式是  相似文献   

5.
(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将会对人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本文首先要论述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将使人与人之间,各劳动阶级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系统各行业之间人们的社会关系得到新的调整,社会主义的人们的相互关系会日益发展和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6.
报告团在“远南”及四省的巡回报告演出,引起这样大的社会反响,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被称为“冲击波效应”的这种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是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在今天,我们如何构筑一个适应商品经济的现代精神体系和现代道德体系?我们靠什么凝聚民族的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被封闭了多年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商品经济不可抗拒的魅力:它几乎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件东西都可以用钱来标价了,人们似乎只认钱,什么也不认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所构筑的传统道德体系和建国40多年所建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似乎都被淹没了。 中华民族,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去寻找一个精神与道德的支点? 人们看到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一些社会黑暗现象的产生。一个人、一个民族是不能放弃对精神的追求的。“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的报告演出,正是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精神追求的强烈渴望,因此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爱国主义教育怎么搞?怎样凝 聚民族精神,同心同德,使我们这个民族走向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大的课题。“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正> 商品经济的大潮正猛烈地冲击着神州大地,在这个洪流中,出现了某些党政干部以权谋私、贪污渎职,某些见利忘义之徒,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招摇撞骗,甚至拦路抢劫,谋财害命,拐卖儿童妇女,以及人们的责任、义务意识淡漠,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绝迹的卖淫嫘娼、纳妾、吸毒贩毒、绑票、蒙面大盗等腐朽现象又死灰复燃等大量反道德现象。面对道德上的种种腐朽堕落现象,善良的人们无不焦急、忧虑、困惑。于是,商品经济的道德效应,即它产生的道德影响、效果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有人认为,时下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并一古脑儿地把帐算到商品经济的头上;也有的人认为商品经济只会促进道德进步,这一切与商品经济无  相似文献   

8.
现生,我们党正在经受着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发展商品经济同共产党员的党性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目前,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有的认为发展商品经济与增强党性是对立的。有的主张把商品经济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同增强党性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二者之间也有些矛盾,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模式,我国道德建设成效不大,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一曰随意性。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经济与产品经济等同起来,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搞产品经济的社会,因而在道德建设时,不是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去进行,而是依据产品经济的要求去进行,这就未能遵循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规律进行道德建设。二曰超前性。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在道德建设方面的区别,企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泛推行共产主义道德,超出了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0.
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思想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将会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什么影响,人们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些人把有计划商品经济看作是“万恶之渊”,认为党内一系列不正之风都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有些人则把有计划商品经济理想化,把它看作是十全十美,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有计划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杜绝各种不正之风。这两种思想认识在理论上未免失之偏颇,在实践中则既有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有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现在,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可是,这个今天被认为是常识的认识,人们却是经历20多年的曲折道路,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才学到的。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一书,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  相似文献   

12.
价值、价值观念是近几年来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爱谈人的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念?什么是人的价值?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念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 价值,原本是商品经济的观念,属经济学的范畴。后来,因被广泛地运用于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社会科学领域,运用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对道德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日益感到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 ,人们对什么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的道德原则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集体主义是超前的 ,不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道德生活 ,也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个人主义。因此 ,有必要从理论上阐述清楚 ,…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人们对如何做好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对部队的根本建设和长远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做好这一工作谈点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商品经济大潮对军队建设的冲击,克服疑虑观望、畏难不前的消极情绪发展商品经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给部队建设带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个方面,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因为:第一,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抽象的意义上看,商品经济是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的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社  相似文献   

16.
发展商品经济,正确处理好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起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的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意识的巨大变  相似文献   

17.
叶建红 《湖湘论坛》2003,16(4):82-8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员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应以共产党员的党性来保证这项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党员党性的含义道德既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又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确认。它确认、调整和保护人际关系和个人自处原则 ,并体现其中的利害关系 ,它依靠人们对社会生活秩序各个方面的长期认识而逐步形成的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进行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总之 ,道德就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党中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解放前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解放后由于很长一个时期未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再加上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缺乏明确的认识,把计划经济当作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产品经济,因而商品经济仍未得到较大的发展。与此相适应,长期以来,自给自足、墨守成规、不讲效率、不计效益、平均主义、闭关自守等传统观念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妨碍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众多的反道德现象。它们是如何出现的?产生的原因何在?对社会进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要标准的社会进步必然引起道德的退步?对此,理论界试图做出理性的深层分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讨论就是由此引发的。 讨论中流行着一种“代价论”(或曰“二律背反论”)的观点,即认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要以道德上的退步为代价,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其重要立论根据之一乃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如一位持此观点的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从整体上把握马、恩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想,毋宁说这里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矛盾:一方面,既然道德仅仅是社会生存条件的结果,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进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这种客观存在造成了人们对商品经济存在着极不正确的看法,把发展商品经济同共产主义道德对立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是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联系起来的好形式。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大公无私,为社会多作贡献。这种美德,作为观念形态,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作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