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诉前证据保全Trips协议第50条规定,为了保存被诉为侵权的有关证据,在有关证据显然有被销毁的危险的情况下,如果认为适当,司法当局应有权在开庭前依照一方当事人的请求,采取临时措施。①为了与Trips协议的规定相一致,我国专利法通过司法解释,著作权法和商标法通过修改,新增了诉前证据保全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中以及诉前的财产保全制度,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也新增了诉前财产保全的规定,但诉前财产保全并不是诉前证据保全。为了与Trips协议的要求相一致,2001年6月7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  相似文献   

2.
诉前停止侵权行为是立法机关为弥补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不足而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创设的一种全新的、与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相平行的诉讼制度。其法律属性既不同于财产保全 ,也有别于先予执行 ,具有相对独立性。诉前停止侵权行为对于持续性的侵权行为具有类型化和普适性的意义 ,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纠纷、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反不正当竞争纠纷以及其他侵权行为案件。建议将来修改民事诉讼法时 ,增设“诉前停止侵权行为”这一独特的诉讼救济手段 ,并且与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制度并列规定。  相似文献   

3.
诉前财产保全制度作为一项临时性救济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申请人的利益,但却没有为被申请人和案外人提供充分的陈述和申辩的程序,缺少相应的救济制度规定。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财产保全救济程序和制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诉前财产保全救济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尽管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有行为保全的规定,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修改)新增的行为保全程序1,还是给知识产权乃至民商事审判带来了新变化并为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行为保全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民诉法规定的行为保全程序与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法律及其相应司法解释2中对行为保全的规定不甚相同,也给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法律适用带来了新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诉讼法中追缴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中追缴应定性为财产保全性扣押。如此定性妥当解释了它与刑法意义上的追缴等内容和刑事诉讼法上扣押的关系,而且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时,宜将原法规定的扣押称为证据保全性扣押,将有关司法解释中的追缴更名为财产保全性扣押。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设立统一健全的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只是先后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和相关知识产权立法及司法解释中分散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使得诉前证据保全仅局限于某些类型的案件。2012年《民事诉讼法》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正式引入,该法第81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  相似文献   

7.
张韧 《法制与社会》2011,(23):111-112
证据保全制度是现代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民事诉讼的证据保全,包括诉前证据保全和诉中证据保全。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最早规定在海事特别程序法,此后在知识产权案件和海事诉讼案件中得到应用,但是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而且该制度的规定不详细、难操作,再者对该制度的规定基本局限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的层面,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做法不一,影响了法的严肃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改革,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8.
吴岳翔 《中国公证》2013,(10):54-54
一、公证证据保全与法院诉前证据保全的比较与竞合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诉前法院证据保全制度正式引入,其第81条进行了详细规定。法院证据保全是为了防止将来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灭失或难以取得所采取的诉讼妨碍排除措施.其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举证能力,消除证明妨碍.是一种前瞻性的诉讼活动。目前,公证证据保全和法院证据保全并存,利害关系人对二者有选择权。应当尽量鼓励诉讼前证据保全在法院保全之外的领域完成.且实务中也不应否认诉讼中公证保全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诉前海事证据保全制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在第五章以专章规定的海事证据保全制度是对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与突破 ,反映了海事诉讼的内在要求。本文对海事证据保全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 ,重点分析了诉前海事证据保全制度 ,试图廓清其法律属性 ,探讨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思索其对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借鉴意义 ,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空判"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有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不健全,以证据保全代替财产保全;财产保全对象范围过小,难以保障判决的可执行性;财产保全措施不健全,难以防范损害判决可执行性的行为。为了保障刑事判决财产内容的可执行性,同时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应当严格区分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与证据保全制度,适当扩大财产保全对象,将相关人员的合法财产与行为纳入保全对象范围;增加行为保全、提供担保、扣押权利证书、诉讼中间出售等保全措施;对刑事诉讼财产保全程序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11.
在民诉理论上 ,诉前诉讼证据保全没有相应的立论基础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亦未作明确规定 ;而这种保全在诉讼程序上又直接违背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规则 ,在实践中危害性极大。故此 ,笔者从审判实践及民诉理论上对诉前诉讼证据保全进行了分析 ,探讨 ,并提出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诉讼证据保全的作法具有违法性。  相似文献   

12.
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其功能定位应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实现。因此,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应当统一适用条件,以避免当事人重复起诉;在贯彻执行标的有限原则的同时,还应当保障财产保全的功能不落空;通过建立与完善协助执行制度以充分保障财产保全功能的实现。完善的民事保全制度应当包括财产保全制度和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孔令章 《现代法学》2011,33(3):124-134
为了发挥法院诉前证据保全所具有的保全证据、确定事实关系、促成裁判外纷争解决以及促进将来诉讼和集中化审理的功能,我国将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改变传统自提起诉讼始为纷争解决的思想,借鉴德国独立证据调查程序制度,通过完善相应的证据保全类型、适用要件、实施程序以及认可诉前保全过程中与解纷相关事项协议的效力等制度,对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功能性改造,凸显其独立的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琴 《法制与社会》2015,(5):240-241
证据保全制度主要作用是对证据进行固定与保全,从而确保和落实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虽然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出一定修改,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首先对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予以概述,接着对现行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主要是关于诉前证据保全、适用条件、诉中证据保全管辖、程序性权利保障等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上的不动产异议登记与诉前财产保全制度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认为两者有重叠之嫌。不动产异议登记在实践中无法遏制申请人的恶意行为,难以维护交易之安全与稳定,且需较强举证而难以彰显效率,应将之与诉前财产保全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罗伟明 《人民司法》2012,(24):92-96
【裁判要旨】专利权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因此专利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如果专利权最终被宣告无效,法院可以认定专利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属于财产保全申请错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侵权和解协议,与专利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中规定的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我国仲裁法中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相对简单;法院独占财产保全的审查权、决定权和实施权,背离了国际做法;缺乏仲裁前的财产保全规定,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繁琐,这些都是我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文中在借鉴国外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以上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仲裁是劳资纠纷解决的前置程序,在实践中不少单位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劳动仲裁部门裁决案件期间隐藏、转移、变卖财产,导致仲裁裁决及其人民法院判决变成一纸空文.在劳动仲裁过程引入诉前财产保全机制,将有效规制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行为,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财产保全制度是为保障民事私权的实现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原告取得的胜诉判决后能够顺利的得到实行。因为援用民事诉讼程序的债权人不能很快取得胜诉判决,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也许会处分他的财产,债务人的财产也可能被其他债权人扣押。因此各国针对这种情况都规定了判决前的财产保全程序,本文就立足我国现实的保全程序,比较研究国外的财产保全程序,并提出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肯定民诉法规定的财产保全制度的同时,提出了修改、完善这一制度的设想。作者认为: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的管辖权不应受管辖仲裁协议的约束;将申请人提供担保作为法院作出诉前财产保全的先决条件的规定不尽合理;申请提供担保的数额应由法院自由裁量;被申请人的一切财产均可成为保全对象;行为也应列为保全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