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淑英杀死三名儿童后自杀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很多人都认为毛淑英的杀人行为和工作调动有关——毛淑英因不满被调到离家5公里的乐山小学,因生活不便,便把满腔怨气,转嫁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2.
回家的路     
父亲宽阔而又有些佝偻的后背,是我整个童年里最为刻骨的记忆。学校离家很远,但有公车。可小学六年,我从没有坐过一次公车。父亲坚持要用他那辆笨重的凤凰牌自行车接我,一接便是好几年。  相似文献   

3.
薛涌 《公民与法治》2013,(16):32-32
交通堵塞的一大问题,就是公车太多。公车太多,就禁了公车。有人会说,这种异想天开的主意,一旦实施,肯定乱套。没有公车,政府有急事办不成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有关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本次公车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是长期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巨大"疮疤"。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中央推出改革方案启动新一轮车改,改革的手术刀正式斩向公车顽疾。公众对推进公车改革呼声很高,此次车改方案中体现的比较彻底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没有让公众失望。  相似文献   

5.
湖北随州市近日回应称,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湖北广水官员调任带走公车成惯例》情况基本属实,目前还有15辆公车没有退回。该市将责成相关单位或个人立即退还带走车辆,并予以问责。  相似文献   

6.
公车消费不合理既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也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为此,近年来一些地方采取了种种改革措施,而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公车改革长期徘徊不前,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公车改革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新一轮公车改革能铲除公车腐败吗?  相似文献   

7.
公车的挥霍浪费,以及一些官员公车的特权霸道,为人们经常所诟病.我曾写过,这些"车轮下的腐败",实际上是一种腐败的流动广告,对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有害的消解剂,亟须加大清除力度.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相似文献   

9.
不管什么理由,只要是公车私用,都逃不过违纪的制裁.即便是没有在高档会所吃饭,如果是接受工作服务对象的吃请,那也是不行的.至于他到底有无赌博,这个还有待于纪检部门好好查清才知道. 近日,有网友跟拍洛阳市政法委副书记高茂曾,并将他打牌、开公车吃饭等情景剪辑后发上网.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日晚上10点10分左右,江苏涟水县郑梁梅中学高三学生肖轼(化名)已上完晚自习,和朋友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要再走几十米,就可以拐向通往村子的小路了。这时,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从身后将他撞飞--肖轼当场死亡。引人注意的是,撞死肖轼的车竟是江苏省涟水县委的"苏HN0011"号公车,而驾驶该公车的人正是涟水县委副书记侯继海,而他撞人后并没有停车。涟水县委日前证实,侯当时"私驾公车"是要去淮安市给父亲祝寿。2004年11月17日,侯继海被淮安市委正式免职。但是。被称为社会肿瘤的"私驾公车"现象能否就此绝迹呢?  相似文献   

11.
现年49岁的叶青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致力于"公车改革"的探索,6次上书全国人大呼吁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赵女士最近有些烦恼.自从换了工作单位,她新增了一项工作任务,每周需要固定地向其他单位取送材料,一周至少一次,多的时候一周三次. 赵女士原本在A市某区工商所上班,不久前,她被调到区工商局任职,分配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一名新成员,一项取送材料的任务落在了她身上.这原本并没有什么,都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只是赵女士所在的地区属于城郊,公共交通并不发达,而每次取送材料需要用到公车时,公车又调度不开,赵女士只好开自己的私家车往返.  相似文献   

13.
制度创新是公车改革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车改革经历十几年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摸索出不同的车改模式,但多多少少脱离了公车的本质,致使公车改革走向尴尬。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把握公车的实质,才是公车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案情】  程小梅(女)在无锡市某乡镇企业打工。无锡江阴市电信局制作并发出了一份电报(电报收件人为程小梅原居住村某大队丁队长),电报送交给村委会会计签收。由于该村没有“丁队长”,会计便将电报放置到村里小学。有人将电报拆开,其内容为:“请速转你队程小梅发廊卖孕被抓江阴市看守所速送生活用品”。电报上没有写明发报人,学校老师便将电报交给程小梅女儿,程小梅女儿随即交给了其父。后程小梅丈夫赶至江阴市看守所,查无程小梅被看押;得知妻子在某镇一企业打工,又赶至该镇但未寻到程小梅后返回。程小梅得知后即赶回家,…  相似文献   

15.
据新京报报道,针对其"违规"配备公车的质疑,2月14日,云南省红河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伍皓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乡镇长甚至村官都把公车专有化、私有化了,这是个不争的现实。"伍皓称"违规"配备公车的确是个问题,但"正省部级以下一律取消公车"的做法并不现实,需想出其他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胡艺 《江淮法治》2011,(4):21-21
68岁的拾荒老人陈淑英.已在西安市靠捡破烂生活了23年.期间她在街头捡拾了3个女婴,并含辛茹苦地将3个孩子养大成人。可是,如今却遇到了一道难题:因为户口没有着落.14岁的大女儿张花花小学毕业后将面临辍学。  相似文献   

17.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杭州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这些年和杭州差不离的公车改革,找出几十例来不是难事,杭州的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咋就这么难?  相似文献   

18.
南辰 《政府法制》2012,(7):19-19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的“让公车每周少开一天”的尾号“非强制限行”倡议近日引起社会关注。虽然这个政策本意是通过倡导限行使公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史上最严公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公车自愿限行一天”显然与民众对公车改革的“终极期待”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探索加强作风建设思路,大力整治"庸懒散奢"。严管"三公"治奢。花都区明确公车使用"四不准":非经审批,不准在节假日使用公车;不准驾驶公车前往高档消费场所;不准超标配备公车;不准以挂靠公司、长期租用等方式变相配备公车。对违反"四不准"规定的人员先停职后调查,涉事公车一律予以拍卖,并取消所在单位相应公车编制数。明确公务接待"双本标准",即接待场所在本单位,餐饮食材和酒水出自本地区普通农商超市。凡出现超标准进行接待  相似文献   

20.
地方简讯     
《中国监察》2016,(4):5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公车挂"红牌"严防越"雷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进一步加强对公车的使用管理,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工作。2016年春节期间,师市纪委为近400辆值班公车统一配备"节日值班车辆"标识,制作节假日值班公车"红色身份证"。"红色身份证"正面印有"节假日值班公务用车"突出字样和监督举报电话以及编号,背面印有"公车姓‘公’,不得私用!"警示语,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公车,严防公车"越雷池"。(卢兴华)江西瑞金:实行干部作风"积分警示制"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江西省瑞金市出台《干部作风"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