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工持股指职工持有本公司的股权从而享有利润的分配权.职工持股自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逐渐流行,并自70年代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留住人才的竞争法宝.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的单一产权结构向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所有结构过渡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行企业职工持股和股权方案,留住企业高级人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会是职工持股的实现形式之一,在公司企业中如果持股职工数达到一定的数额,那么持股会将是职工持股唯一合法、合理、有效的途径。职工持股会具有政冶、经济的双重意义。持股会可以有效地集中分散的、股权较小的职工股东的股权,在股东大会上充分地代表大多数职工股东的权益。当企业职工持股达到广泛的程度,职工持股会的政治意义将更突出,可能促进工会角色的转变,改变过去工会单纯的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职工持股制度是一种融所有权制度、股权激励制度和企业治理制度为一体的制度创新。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对产权改革,调动职工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稳定社会起到较大作用,但推行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应统一法律规范,建立统一完备的职工持股法律体系,允许鼓励地方企业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祝明 《工会论坛》2009,15(6):74-74
自国有企业改制以来,职工持股、工会持股和股权激励先后遇到了制度上的障碍或存在现实中的局限性,劳动分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国家、社会、企业、股东与劳动者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制。因此在其股权设置上要更多地遵循合作制原则。目前在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设置上,各地差别较大。为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应提高职工个人股在总股本中的比重,同时既要允许和鼓励经营管理者适当多持股,又要防止企业内的股权悬殊  相似文献   

6.
现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职工持股已较为普遍,企业让职工持股的目的是为了把职工与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协调劳资关系,提高企业效益,职工持股金的头源:一是公司以奖金的形式给职工持股奖金,二是公司从资本市场借入奖金给职工,以后从企业利润偿还,三是发放购置股票债券或将股票折价卖给职工。我国许多企业搞股份制的目的是为了集资,职工持股奖金主要头源于自己的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7.
社会改革过程,实质是利益调整的过程。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建立改革主体的利益机制、完善职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及当家做主的责任心,形成职工和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对国企改革的深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职工持股成为产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以来,诸城市以明晰产权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了国有企业的全面改制,形成了具有诸城特点的改革模式。这些改革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和突出出来。鉴于此,诸城市于1997年提出“四扩一调”这一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的新思路。一、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1.由于股权设置均衡化,导致激励作用弱化。改制之初,诸城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过分强调职工均衡持股,因此大多数企业采取一人一股,每股等额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与企业剩余休戚相关,因为劳动者应当享有同等主体的收益权、贡献的收益权、风险的收益权、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信贷收益权是符合马克思商品价格理论的要求和商品价值规律的精神。而实现劳动力资本化或劳动力股权化的职工持股制度是构建十六中全会提出的“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合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宁 《工会论坛》2006,12(1):15-16
本文就职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在国际国内实施的现状及各种持股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在中国企业实施职工持股制度与信托相结合也就是职工信托持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实施这些方法的政策建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职工持股”作为一种筹集资金的形式,起源于欧美地区。二战前,日本有少量企业也曾采纳实行,但数量微不足道。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职工持股”作为一种制度在日本各企业中推广开来。 到1988年,共有1978家股份公司注册上市,其中1800家实行了职工持股制度,占总数的91%左右,而持有公司股票的职工则占全体职工的45.8%。这些持股职工组成的持股职工工会中有25%左右已跻身于本公司10大股东之列,尤其是四国银行、大成建筑公司的持股职工工会,分别成为本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在公司事务上拥有很大的参与权,具有相当大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2.
对国有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改革中存在的政府干预、股东表决制混乱、企业治理结构虚设等问题,必须明确产权界定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原则,解决企业职工个人股与外部个人、法人持股的比率关系,实行民主决策,解决均衡持股带来的问题,提高职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朱超 《工会论坛》2014,(4):19-2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实行的职工持股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偏差,影响到这项制度的实际效果和健康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构中国式企业员工持股制度需要纠正以往偏差。在重构员工持股制度探索中,工会从自己的视角提出的对策和主张是:一是在现代产权制度变革中探索建立和发展人力产权,努力打通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科学通道;二是重构员工持股应与鼓励职工提升技能、"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统筹设计;三是重构员工持股制度要与完善劳动者参与公司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四是重构职工持股制度应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政府)支持、工会参与、员工响应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李春方 《理论前沿》2003,(24):26-27
产权结构改革,将使企业人力资本持股,企业与职工建立起一定的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从而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民主管理意识;管理模式改革,将使民主管理的队伍变成知识型劳动者,民主管理的重心由职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转为参与知识经营活动,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化;管理组织改革,将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分权式的组织结构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民主管理的高级形式: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5.
论职工持股对职工权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玉芳 《工会论坛》2001,7(6):23-26
实行职工持股制度 ,使企业职工拥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职工不仅享有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 ,而且也成为有产者 ,成为股东 ,它对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深化国企改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过程中 ,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完善有关职工持股方面的法律法规 ;规范职工股的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改变现金支付为主 ,实行有偿购买与无偿配送相结合 ;鼓励长期投资 ,解决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杨霞 《工会论坛》2005,11(3):17-17
公有制企业改制对传统的企业民主管理提出了挑战,民主管理的依据是劳动者权利,而不是资本者权利,传统民主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职工持股制度为企业民主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激励效率和加大监督力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KSOP)作为一种有效的员工激励手段被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员工劳动积极性和企业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实行员工持股,使员工不仅有按劳分配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还能获得资本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在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员工持股还能有效弥补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内部人控制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确企业工会与职工持股会的关系 ,就是代表与被代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企业工会要把维护持股职工的经济利益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 ,抓好持股会的规范运作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经济权利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这迫切需要职工的“娘家人”工会组织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任。工会要在非公企业维护职工的经济权,首要任务是加强职工民主管理,而职工民主管理要以职代会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职工持股制度的建设为主。这“三项制度”的建设是实现非公企业职工民主权利、经济权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智力资本投入,其价值与作用并不亚于有形资本投入。从知识的构成视角出发,提出要解决隐形资本与显性资本控制人天然分离的矛盾,需要将技术人员与高科技企业"绑定"。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相关统计资料,发现高科技企业针对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机制中存在股权激励工具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股权激励计划、技术人员持股比例差异较大以及业绩条件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我国的市场条件与政策法规背景提出,在制定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企业可以尝试将现金型激励与股权型激励相结合,对企业发展和行业情况作出准确研判,挑选能够衡量技术人员业绩的指标,设置针对多层次技术人才的股权激励计划,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