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撰写代序,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钱学森故事》一书,日前由总政宣传部和总装政治部在京联合举行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2.
正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石家庄市平山县碾盘沟村诞生。创刊号为16开本,彩版套印,共发表新闻摄影照片150余幅,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印刷。封面照片《塞上风云》由沙飞拍摄,展现的是1937年10月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这期画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晋察冀画报》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岀版发行的第一本画报,也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本画报,它以独特生动的艺术形式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正1942年7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装订出了《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战场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晋察冀画报》创刊号16开本,共94页,用瑞典木造纸印刷。聂荣臻亲自为创刊号题词。沙飞拍摄的封面照片《塞上风云》和封底照片《沙源铁骑》均用五色套版精印,文字说明为中英文对照。栏目设有新闻摄影、美术、文艺三大类。画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五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4.
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然而在首印时,书名却误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在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围绕着一本首印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胡松涛 《湘潮》2023,(7):8-10
<正>聪慧卓绝众赞叹,背诵经典万千卷毛泽东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四五岁的时候,八舅文玉钦教表哥文运昌读《家范箴言》《百家姓》《三字经》,毛泽东坐在小凳子上,眼睛亮亮地听。几天后,表哥背《百家姓》,背着背着卡壳了,毛泽东在一边接过来流利地背了下来。外婆惊奇地说:“我看石三伢子是有点与众不同,怕莫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石三伢子”是毛泽东的小名,他具有天生赤子的禀赋。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父亲王世明是一位1935年参加革命并经历了长征的羌族老红军。在他的战友里,何雨农是他最亲密的一位。说来也许是巧合,何雨农与我父亲都是四川籍,二人同为羌族,同是1920年生人,同一年参加红军,抗战时期又同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战斗生活。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之际,我想起了何雨农,一位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羌族老红军。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文物处杨海峰处长将馆藏一级文物、一封"知名不具"的统战密信的复制件交给我,嘱我转交给当事人的后代。密信全文如下:志平仁兄勋鉴:来函敬悉。某方若就地不动,我们与之互不侵犯。某方若决定西行,我们可作进一步之合作,但未决定行期前似不必见面。东屏意志如此,着弟转达,并请兄就近切实负责联络。东屏为人绝不虚伪,望转告某方诸同志勿过虑为祷!  相似文献   

8.
钱庆国 《党建》2019,(4):44-46
正1958年首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第一出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形象的京剧剧目。1970年在全国公映的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作品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今日痛饮庆功酒"等唱段,是激情  相似文献   

9.
董保存 《党建》2019,(2):42-43
正现代京剧《沙家浜》曾经风靡全国,"沙家浜"和"阿庆嫂"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到沙家浜,写下了"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的题词。其实,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十八棵青松"的原型就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十集团军。"沙家浜精  相似文献   

10.
童程 《党课》2012,(4):92-95
1985年春天,美国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看到了这样一段广告:一个篮球飞快地滚向球场一端,等候在那里的一位英俊小伙轻松地用穿着彩色运动鞋的脚将球勾入掌中,然后带球移动,与此同时,传来发动机引擎的刺耳噪音,  相似文献   

11.
洪学智,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小河口人.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和1988年,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将军的一生充满了神...  相似文献   

12.
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同,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这不仅是二十岁以前的事情。即到厌倦了水边城市流宕生活,改变计划,来到住有百万市民的北平,饱受生活的折磨,坚持抵制一切腐蚀,十分认真阅读那本抽象“大书”第二卷,告了个小小段落,转入几个大学教书时,前后二十年,十分凑巧,所有学校又都恰好接近水边。  相似文献   

13.
12集音乐电视剧《郭兰英》在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早春的中国人地很快涌起了一阵“郭兰英热”。已不说为一位尚健在的文艺界名人搞传记片是否有点超常.已不说播出规格之高是否有点独特.单就剧中那一段段郭兰英原唱歌曲,就足以让人重新领略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勉力,从而再次引发人们对艺术品格和艺术生命力的深深思考_~位中学教师说:“郭兰英的歌声又带找回到过之那个火热的时代,唤醒了找记忆中沉淀了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情何所依,为谁歌唱,对每一位歌唱演员来说确乎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那些走穴发财偷税漏税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建宁县革命纪念馆收藏着一份极为珍贵的《少共国际师画报》。这份画报记录了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在建宁这片红土地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里,一批批红小鬼舍身忘我、浴血奋战,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见证了在那段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里,少共国际师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5.
胡兆才 《党史博览》2002,(10):35-37
刘伯承当初在北京接受到南京办军事学院的任务时,周恩来曾对他说,办学校最重要的是校长和教员。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之所以办得很成功,就是选择林彪当校长、罗瑞卿当教育长,除了少数专职教员外,多数是兼职教员。当时抗大在延安,朱德、洛甫、博古、王稼祥、陈云等都是比较称职的兼职教员。南京军事学院远离北京,中央领导不可能去南京当兼职教员。教员素质要求很高,一时缺乏教员,可以适当聘请一些原国民党的军官担任。由此,引出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6.
李伶 《湘潮》2014,(4):50-55
红军在长征途中,有一个读者关注的焦点故事:叶剑英北上献图。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张国焘违抗党中央的北进命令,擅自率领已过草地的左路军返经草地,南下另求“发展”,并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南下会合。在此关键时刻,右路军将领意见分歧,总参谋长叶剑英携图而去,跟随党中央毅然北进,将地图交给了毛泽东,交给了党中央。艺术家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一部话剧《叶剑英北上:献图》。  相似文献   

17.
1976年9月9日凌晨。草坪上。一个绿色的身影在闪动,哦,是一位老将军在打少林拳。将军并非他人,正是年近七旬的广一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他早年进少林寺学艺,练就一身武功,以后每天早起练武已成了习惯。秘书匆匆来到草坪,用十分沉痛悲哀的声音报告说:“首长,北京来电话,毛主席他老人家今夜零时10分逝世了!”空气陡然凝固,将军圆睁虎目,呆望秘书,半晌没吭声。秘书怕将军没听明白,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将军一摆手上住了秘书:“电话要机场,我马上去北京!”“真是一把好刀,有功啊!”几小时后,广州机场广空升起一架银灰色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54和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两次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军事顾问是当年的参战指挥员慕思荣和高锦堂。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第二十七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只是这段惊心动魄战斗经历的艺术再现,毕竟受影片时长限制,不可能是战斗经历的全记录。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的15天,是一段身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的惊险战斗经历。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独倡“知行合一”,发展“心学”,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皇室内部出现军事叛乱之时,他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20.
40多年前,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一部小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甚至传播到了国外。这部以解放初期反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曾被称为“文革”“地下文学”第一书,这就是《一双绣花鞋》。这部小说从1958年创作完稿到2002年正式出版,历经劫难,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笔者走访了该书的作者、年近八旬的况浩文先生,了解到许多发生在“绣花鞋”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