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侧影(2):秋天里的一把火秋风瑟瑟、枫叶飘红,京城的天空已经有了南飞的雁阵。清漪园却仍然如刚出浴的江南女子,玉肌冰骨、红飞翠舞。昆明湖半池荷花秀,乐寿堂满庭牡丹香。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 经历了各自的萌芽、形成和成熟辉煌时期, 并 且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 沉积下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内蕴。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美, 将个体融入自然之中, 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唯理主义的指导下, 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 中法文化交流史中,园林亦为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苏州园林     
苏州拙政园苏州是我国江南别具特色的园林城市,“苏州美,美在园林”。拙政园作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首,它不仅包含了中国园林的古朴典雅、庄严秀丽的风貌,而且还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江南特色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园内,只见波光潋滟的水面环绕着香洲、雪香云蔚亭、浮翠阁和参天古木,园中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宅,元朝改为大宏寺。明初御史王献呈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拙政园以水为主,园景多临水,有移步换景之妙。全园面积约28亩,分…  相似文献   

4.
90年前,戒备森严的颐和园宝云阁内,10扇精制铜窗忽然不翼而飞。这些乾隆时代的稀世宝物,重达1000公斤,虽于1993年经多方努力辗转回到祖国,但当时盗贼是怎样将其弄到海外的?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对其研究后,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名震中外的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原名叫清漪园。它的总面积有4000多亩,主体是万寿山和昆明湖。这里依山傍水建有大批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阁,宝云阁就是其中的一处。据专家介绍,当时整个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美姿,又有梦境般神奇浪漫的色彩,宛若仙山琼阁的画卷。它是中国皇…  相似文献   

5.
正8月12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公益文化讲座第六讲开讲,颐和园副园长秦雷应邀作了题为《乾隆与颐和园》的讲座。中国侨联顾问李祖沛、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及社会各界人士共80余人聆听了讲座。秦雷副园长以清漪园为主线,介绍了乾隆因为兴修水利、为母祝寿而建清漪园的过程,分享了该园整体规划、巨大尺度,移天缩地、荟萃南北,起承转合、负阴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座极为优美动人的园林——大观园。雪芹借元妃之口,《题大观园》绝句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首诗既说明了这座园林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动物园是所有久居京城的百姓最真诚亲近的老友,我自然也在此列。1958年夏,家从沈阳搬到北京,12岁的我在母亲的携带下游览了京城许多园林胜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动物园。那时它所处的地段在首都无出其右:南面是刚落成不久、名噪一时的北京天文馆,东面是红星高耸蓝天、巍峨壮丽的北京展览馆。周遭绝不见服装批发市场喧嚣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烟雨天目湖     
提起江南,不能不说到烟雨.烟雨是江南最体己的衣,因了它,江南才更像江南,才有了真正的雅致和恬淡.迷蒙之中,山也隐隐,水也迢迢,一切仿佛都隔着一层纱,在触手可及的距离之外美好着.  相似文献   

9.
香山听泉     
香山,地处北京西山东麓。从唐代开始即建有庙宇。金代在这里建寺院和行宫。从金代流传开来的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霁雪”,即泛指这一带西山而言。清代康熙年间建行宫,作为临幸驻跸之所。乾隆十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并更名为静宜园,御题二十八景,成为具有山水园林天然特色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0.
《海内与海外》2008,(10):51-51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对园林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是历史上对北海园林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北海工程的许多设计都是出自高宗本人,他在《塔山四面记》中阐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造园理论。高宗弘历不仅大规模扩建北海,而且在各景点题写了众多匾联、碑碣、石刻,园林各景点几乎都有他的名联名句,其中咏西苑北海的诗文达七百余首。纵观乾隆皇帝咏西苑北海诗文,有的歌咏亭台楼阁风景名胜,有的描写冰嬉龙舟竞渡、冰床游幸的场面,  相似文献   

11.
山环着水,水绕着山。山吐吞着水谷之精华,仙雾缭绕;水汲取着山谷之空灵,清心曼妙。带着尘土的疲惫,我踏上了开封万岁山的旅程,期待涤荡沉重的思绪,逐追那天外的一份清心自由的格调。由南北上,映入我眼前的是一面菊花墙,没有突兀有致的高山,没有绵延曲折的低峦,不禁心头一沉,原来万岁山并非"山",仅仅是一片园林罢了。但这园林里似乎又可以寻觅到山的影子。水上的山石,错落有致的假山,蜿  相似文献   

12.
雷虎 《新青年》2013,(7):51
今天我背一只破包挂一部相机。故地重游,只为感受春日小城扬州的闲适和优雅。随便拐进一个小巷,看到掀起盖头来的小盘谷,才真正找到了我想象中的扬州。小盘谷:两江总督蜗居地中国人自古就有建园之风。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每一座园林,都是一座终南山,进可以取仕,退可以归退。小盘谷得名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篇《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因为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友人回盘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友人发来一组风景照片,其中一帧唯美至极:碧绿的湖水边,郁郁葱葱的垂柳,掩映一座小亭,朱红色的四柱若隐若现,好一幅易安居士的"绿肥红瘦"诗意画卷。我忙回复,问莫非是散步在江南水乡某个园林?得到的回答却是:北京紫竹院。如此美丽的景色,竟然是我非常熟悉的紫竹院。我娘家就在离这  相似文献   

14.
西城古韵     
北京市西城区为元、明、清皇都中心区域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目前北京市确定的25片古都风貌保护区内,西城区占有12片。辖区内皇家园林景色秀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雄伟瑰丽的西苑“三海”(即南海、中海和北海)风貌,至今保存完好,为皇家园林经典之作;风光旖旎的景山、什刹海,古朴典雅的烟袋斜街和众多胡同深院,处处体现出明、清时期京城民俗的情致和韵味,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玉渊潭钓鱼台是国宾馆,不仅国人熟知,海外也颇负盛名。从金朝至清代,均为皇家园林,是皇帝垂纶休闲之地。金章宗、乾隆皇帝都在此垂钓。除此之外,还有西钓鱼台、东钓鱼台、南钓鱼台三处钓鱼台。今除玉渊潭钓鱼台成为国宾馆外,其余三处钓鱼台随着城市外延,基本上在民国初年以后已不复存在矣。唯独西钓鱼台留下了地名,地铁10号线今有"西钓鱼台"站名。其实,北京除西、东、南三处钓鱼台外,城里还有一处以钓鱼台为名的胡同,西、东、南皆有钓鱼台而尚缺北,故此处称之为"北钓鱼台"。  相似文献   

16.
正前清时,皇帝过冬,常常要在太液池举行冰嬉庆典。何谓冰嬉,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溜冰。当年溜冰活动,对皇家来说也是一件大事。从东北入关的大清帝国,对冰雪有一种特别情怀,每临冬季,便要举行冰上活动。冰嬉时,皇帝大多要大驾亲临,还要检阅冰上运动的武士。西苑太液池,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当年属于皇家园林。史料记述:"每岁冰合,有冰嬉之典,借以习武,上亲临视。"  相似文献   

17.
三游滕王阁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的绝世才华和《滕王阁序》的优美词句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篇《滕王阁序》使滕王阁成为名振江南的一代名楼,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且名列三楼之首。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名句,千古传咏,成为妇孺皆知的佳句。  相似文献   

18.
两座水城     
到江南苏州,无数次听人们把它比作"东方威尼斯",可在我的意识里,苏州和意大利的威尼斯是全然不同的两种情调。也许早前的苏州确实有一种诗画的韵味,然而眼下的苏州城,怎么也让人无法和想象中的样子重叠起来。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帝曾对人说:“少时常患头晕,渐觉消瘦。到承德避暑山庄少住几日,精神日渐,颜貌日丰。”到过河北承德市购入,恐怕没有一个不到避暑山庄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56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这里是中国塞外少有的风景幽美之区,流水与青峰相映交辉,景色雄奇而秀丽。这里拥有历经89年建造的皇家园林,它模拟中国全国的自然地理风貌,融合了中国南北园林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国林艺术之集大成。这里.雄伟壮观的寺庙群,星罗棋布。集中了我国汉、藏等民族的建筑艺术,是一组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艺术杰作。为此…  相似文献   

20.
承德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早年并不引人注目的塞外山城河北承德,如今已是闻名中外的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拥有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以及周围金碧辉煌的敕建寺庙群,而山庄及寺庙群又于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数年之间,一顶顶桂冠降临在承德福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国家5A级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