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克劳德.阿克是非洲政治哲学的先驱之一,对非洲民主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阿克推动了非洲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辩论,并对后殖民主义提出了质疑;他对西方社会科学进行了批判,大力提倡非洲知识生产的内生性需要,并倡导通过内生化知识生产的完美策略使南方国家的社会科学去殖民化。阿克的著作深受马克思主义知识传统的影响,被贴上马克思主义的原创品牌的标签,但又改写了这一传统,对理解当代非洲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陶  张忠祥 《西亚非洲》2023,(6):97-117+162-163
西非法郎是非洲为数不多与前宗主国货币挂钩的货币,被视为殖民主义的残留,甚至是“殖民货币”。2019年末,西非法郎区宣布进行货币改革,计划发行新货币埃科。然而,法国只是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殖民形象,并无放弃其在非洲影响力的意愿。由于西非法郎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法国高度依赖,因此选择将埃科继续与欧元挂钩,法国的影响力通过新的担保机制得以保留。改革方案公布已逾三年,但埃科至今仍未面世,这一方面是由于西共体未能在单一货币汇率机制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西非法郎区经济恶化、通胀高企所致。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此次改革致力于摆脱殖民主义影响,是西非法郎区国家争取货币主权所做的尝试,但是过于追求平稳过渡导致其货币主权仍将受制于法国。未来,如西非法郎区国家选择货币篮子取代欧元成为新货币的锚定物,或许能破解西非法郎改革的困局。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化视角看非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由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位居底层、经济发展滞后,以及政治稳定性差等等,难以利用后起优势实现赶超。从非洲整体来看,全球化于非洲是弊多利少。冷战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造成了非洲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日益边缘化。与老殖民主义有所不同的是,20世纪末新一轮的全球化是通过规则、谈判、资本和技术等“文明”与“民主”的手段来瓦解非洲的屏障的,其功效无异于“第二次殖民主义”。认识全球化给非洲带来的弊端和挑战,并不等于认可了萨米尔·阿明“依附论”中的“脱钩”思想。关键是非洲如何回应挑战,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争取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自己谋取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2006年,在新中国开启对非洲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我国高层领导人先后友好访问了非洲十国,并高屋建瓴地把中非关系概括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在宣示新中国对非洲友好政策主张的同时,还强有力地批驳了西方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奇谈怪论.笔者认为,殖民主义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它和资本主义相辅相成,互为手段.新殖民主义和老殖民主义在本质属性上具有共性特点,西方政要的谬论在于其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性,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无知和无视.对长期饱受殖民掠夺的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对于巩固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自决是及时之助,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非洲民族主义的"馈赠",抑或说是一种理性的政治投资,是国际共产主义兄弟友谊的重要表现.中非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为特点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非洲百年巨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象 《西亚非洲》2000,(1):24-26
20世纪非洲巨变的特征是觉醒、独立和发展。从整体看,20世纪前期是非洲觉醒的年代,后期是独立的年代,发展仅是开始。21世纪将是非洲大发展的世纪。要发展必须改革,必须维护民族主权,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抵制新的经济殖民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6.
李文刚 《亚非纵横》2015,(1):103-113,124,128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大陆之后同当地传统宗教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非洲特色。长期以来,非洲伊斯兰教与殖民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非洲伊斯兰教进行了顽强抵抗或非暴力抗争,在武力抵抗失败后一些穆斯林领导人选择同殖民主义者合作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殖民主义者的"间接统治"或"同化"政策,对非洲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二者关系十分复杂,不能简化为"对抗"或"合作",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闫健 《国际观察》2016,(3):65-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非洲大陆的国家失效浪潮与非洲国家自身的"外翻性"密切相关。围绕"外翻国家"概念,本文采取一种外部性视角,即通过分析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所面临的殖民国家遗产及国际环境,探讨两者如何影响后殖民时期的国家构建进程,尤其是它们在助推非洲国家失效浪潮中发挥的作用。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化对非洲国家失效现象的理解,同时引发学术界对非洲殖民主义、去殖民化运动以及国际社会对非洲国家干预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美国设立非洲司令部(AFRICOM)的目标是改善安全机制、军队职业化、帮助建立负责任的政府,就阻止侵略和危机反应问题与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协力合作。这项工作无疑是个巨大挑战。自2007年2月美国官方公布非洲司令部设想以来,由于非洲顾虑到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及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从事的政权更迭活动,对该设想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一位美国国务院官员坦诚表示:“走向非洲,我们面临重大的形象问题,非洲的公众舆论反对与美国同床共枕,他们不信任美国。”美国还拟在非洲大陆建立地区总部,目前其总部管理机构暂设在美国欧洲司令部总部所在地德国斯图加特。有证据显示,美国在非洲建立司令部的雄心及其时间期限都面临着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9.
1月25日到31日,第二届全非人民大会在突尼斯首都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三十个国家五十个政党和群众团体的一百四十多名代表。会議針对当前非洲形势,就非洲人民爭取独立、加强团結和反对新殖民主义等問題进行了討論,并通过了关于爭取非洲独立的总政策、关于非洲經济發展問题、关于非洲統一問題、关于阿尔及利亞問題等一系列的重要决議。会議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它将大大鼓舞非洲人民爭取独立和反对殖民主义的斗爭。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 ,外国私营雇佣军公司越来越多地介入了非洲的内部冲突 ,这一现象的兴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 ,也与非洲的冲突形势密切相关。有 3个主要的外国雇佣军公司介入了塞拉利昂长达十年的内战 ,它们的介入在客观上对塞拉利昂的冲突局势产生了影响。公司化的雇佣军行为 ,是对塞拉利昂这样弱小但资源丰富的后冷战国家新形式的“新殖民主义”。尽管塞政府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主权和人道主义代价 ,雇佣军没有也不可能给塞拉利昂带来和平、稳定与民主。塞拉利昂的稳定依然非常脆弱 ,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仍然没有找到在非洲冲突国家实现和平的有效方式 ,非洲的和平之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