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州日报》曾发表周庆安的文章,题目是《中美关系:1230页的历史翻不过去》。文章指出,中美关系解冻,是国际政治“打破僵局”,改变“零和”博弈的一个典范案例,中国的“十·一”黄金周之前,美国国务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当年参与尼克松访华的温斯顿·洛德,切斯·弗里曼,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老布什暑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等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2.
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经指出,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了人类财富增长、经济进步的源泉。正是“人”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这种核心地位,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将会是人力资源及其开发和管理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马旭 《友声》2009,(4):23-24
<正>应对外友协邀请,全美小企业出口商协会会长、前美国商务部长顾问、著名黑人女作家莎朗·弗里曼博士夫妇于3月2日至14日访问北京和深圳,为撰写一本反映中国与非洲关系的书收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轰炸伊拉克,难道不应是中国?”美国《福布斯》网站6月15日的报道试图把麻烦甩给中国。文章说,美国航母抵达波斯湾“准备执行任务”,但美国对此没有多少经济利益。美国已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天然气生产国,一场危机将令美国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处于更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五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我在 1999年 4月和 2 0 0 1年 2月、5月、12月先后以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为题撰写的四篇论文 (以下简称《一论》、《再论》、《三论》、《四论》)里 ,均曾就物质生产萎缩、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恶性膨胀为内容的美国“赌博资本主义” ,亦即虚拟经济做过说明。现在根据最新材料 ,对美国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些补充说明。所谓美国虚拟经济 ,包括物质生产委缩和种种金融衍生品发展这样两个方面。先就物质生产萎缩简略补充几点 :第一 ,美国非金融公司 (即除银行、保险等行业以外的公司 )所拥有的实物资产 (…  相似文献   

6.
“世界是平的”,《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托马斯&#183;弗里曼说,“当你感受到铲过来的力量时,请找一把铲子向自我的内在挖进去,千万别想筑墙。”就在2006年的12月11日,中国终于推倒了那面墙,把自己的金融竞技场铲得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平。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历史中,美国是从地区开发中获益最大的国家,其西部开发消除了与东部经济的地域差异,从而在整体上使美国东西部经济一体化,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西部开发不但使美国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强国,而且是保持这种经济强国地位的必要条件。西部的所谓“小麦王国”、“棉花王国”、“牧业王国”不但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帝国,而且西部的“硅谷”、“硅滩”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在美国西部开发中,整体和区域、点和面的关系处理得当,从而保证了西部大规模开发的成功。美国的西部与中国的西部除在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8.
詹武 《当代思潮》2004,(3):27-35
近几年来,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爆发了三大危机,这就是同时爆发的经济危机、信用(诚信)危机和安全危机。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艰难的复苏(一)此次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根据全美经济研究局的宣告,美国二战后第10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从2 0 0 1年3月开始,至11月结束。危机持续了8个月。美国此次经济危机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与以往历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主要由于实物产品生产过剩的起因不同,这次危机则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泡沫危机带头引发的。曾经是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繁荣的“火车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在2 0 0 1年突然泡沫破裂,爆发危机,并对整体…  相似文献   

9.
一、 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 1996年提出的,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而且新经济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到现在,关于什么是“新经济”,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大家公认的定义。新经济作为新事物,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产生于传统经济,从传统经济中脱颖而出。   传统产业经过工业革命以来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即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零增长”状态。在 70、 80年代,美国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即经济“滞胀”。经济的滞胀,说明传统产业拉…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本刊特在“参政论坛”栏目开辟“越南金融危机”专栏,希望广大党员积极投稿,为抵御金融危机建议献策,本期首先刊发农工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三位委员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联合在3月6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题为《经济复苏取决于“G2”》。文章称,世界经济要想复苏,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有“G2”(两国集团)强劲发展,20国集团将会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12.
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表现美国经济自1990—1991年短暂萧条后,进入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尤其从1996年起,其经济增长更加强劲,人们称之为“新经济时代”。美国目前经济状况可以用“三高”和“四低”来加以概括。“三高”是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出口率,“四低”是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低利率。1992—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联邦储备局及时调整利率以防止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从而使经济得以实现稳定、适速的增长。高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90…  相似文献   

13.
浅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自相应的对策,“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提出,就是其中的代表。一、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创新体系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于1987年提出。他认为美、英、德、日等国家经济发展之所以保持强劲的势头,不仅是源于技术创新,而且是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果。他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完;进、改进和扩散。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交流》2007,(6):39-40
1、从“点”竞争到“链”竞争的必然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竞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虚拟经营、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大行其道,管理职能与实物资产的分离已成常态,收购、兼并、合资合作此起彼伏,垂直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妈妈”为何在美国成了贬义词 “中国妈妈”(Chinese Mom)成了美国校园贬义词!不久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  相似文献   

16.
杨轶 《今日广西》2010,(2):64-64
笔者在美国麻州教育部任职一年有余,深切体会到什么是“清水衙门”。 首先,由于是非盈利性机构,全年没有一分钱奖金,不发任何实物,也没有交通、住房等补贴,惟一的工资外收入算是学位补贴,但也少得可怜:博士学位持有者每月补160美元,硕士学位持有者每月补120美元,  相似文献   

17.
刘欣 《现代领导》2001,(10):16-17
《美国展望》杂志6月份刊登美国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杰夫&#183;福克斯的一篇文章,题为《组织全球经济的其它方式》。文章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私有化、取消政府管制和放宽贸易限制的速度都加快了,然而全球经济增长实际上减慢了。指导全球经济管理的经济正统观念没能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08,(4):48-48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顾红飞认为,当前“老板村官”存在三大误区:一是“首富即官”。部分“老板”在村级班子选举中.将经济手段应用到村级竞选中.通过请客送礼、派发实物等非正常手段影响村民投票意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信息产业革命与宏观经济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1年算起至1998年底,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近93个月。可以说,在美国经济中 该升的指标都升了,该降的指标都降了,尤其是美国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物价 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几乎同时实现。这在美国经济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西方经 济发展史上所罕见的。本文着重从美国信息革命和四大目标的关系,分析了美国经济良性 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同时,针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美国经济中 出现的这些新现象称之为“新经济”这一问题,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并得出“美国‘新经济’ 与信息技术革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经济’是美国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的结 论。  相似文献   

20.
面临全球金融体系崩溃危机的中国改革与中国发展《北京青年报》1995年2自9日刊登了对美国“席勒研究所”负责人、实物经济学创立者林顿·拉鲁什的采访记,其主要内容是:从欧洲文明的历史来看,在欧洲和美洲,目前伦敦──纽约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崩溃即将来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