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利  沈航 《理论探讨》2024,(2):103-110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并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尝试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既体现在提出这一理论命题,也体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必须把握“活的灵魂”,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大光 《侨园》2022,(12):29-31
<正>他是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第一人;他设计出了“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他是在英国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华人;1935年,他是华人世界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近日,笔者参观了一次历史回顾展,荣幸了解到中国现代防疫事业的先驱——伍连德博士,他的非凡经历能够鼓舞与疫情抗争的人们。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形成了一整套博深的思想理论体系,所著《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清末、民初他深刻认识到尽管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实、人口众多,但是,由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鸦片战争又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国内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致“民穷财尽”,经济十分落后。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要“建设新中国”,必须进行经济建设。他所著的《实业计划》就是他提出的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政策。他认为进行经济建设,第一,要发展农业生产;第二,要发展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建设铁路、公路、海港、开发航运、治理河道;第三,要  相似文献   

4.
徐世杰 《理论探讨》2006,3(6):118-121
毛泽东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学风,高度重视学风问题。他第一次科学而严密地揭示了学风的本质和内涵,第一次把学风问题纳入党的建设的理论框架,把学风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他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学风观;他高高举起“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旗帜,作为第一代的领导核心,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郭海英 《理论探索》2006,3(6):44-4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指向。它既否定封建小农经济的思想,又肯定并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既反对封建主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和核心,它既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和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舒克斌 《理论导刊》2007,3(8):64-66
毛泽东的中外文化观是百年中西文化之争的科学总结,他辩证地阐述了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肯定,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对发展和繁荣中国民族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极为深远的当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农业两个飞跃若干理论认识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992年7月,邓小平在审阅十四大报告时,对“两个飞跃”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明确指出:“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集约化”,农业的第二个飞跃是“走到新的集体化”。他强调:“现在  相似文献   

8.
李越 《党政论坛》2013,(8):30-30
作为历经数千年且广为流传的语言表现形式,口号既成就了历史本身,又影响了历史发展。几乎不会再有比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开幕词的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深入人心的口号了。1949年中共建政后,一句口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台湾当局发起了一场颇具规模推销“台湾经验”的活动。最高当政者在元旦祝词中称,“百余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现代化理想,终于在‘台湾经验,的印证中初步实现”,并说这一“台湾经验”不仅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是对“世界人类最宝贵的贡献”。其他党政要人也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一再鼓吹以“台湾经验”统一中国;许多学者也被动员了起来,一个又一个主题为“台湾经验与中国前途”的讨论会相继召开,“台湾经验”既被“论证”为救国良方,也被说成是使中国追上世界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0.
林蔚 《瞭望》2005,(30)
第一眼见到郭为,很难相信那憨憨的一笑竟来自神州数码总裁。这位中国IT业界重量级人物、香港上市公司的老总,既没有一般人心目中“IT精英”的那种新锐,似乎也缺少几分商海中人通常会写在脸上的精明。然而,他确实是IT界精英——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得主、几度被评为“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人物”和“最具远见的信息化领导者”,  相似文献   

11.
林信太郎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由于他对推动中日友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曾获国务院向外国专家颁发的“友谊奖”。多年来,林先生对日本的商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聘教授,给中国流通学者、企业家及研究生讲授日本商业流通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商业流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最近,作者在赴日访问期间,又一次就日本电子商务发展问题请教了林先生,其中,对林先生谈到日本便民连锁店进入电子商务的作法感到颇受启发。 问: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而网络经济引起的最快、…  相似文献   

12.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在中国可说是妇孺皆知。湖北秭归,有屈原故里;湖南汨罗,有屈原投江的传说,纪念屈原的风俗——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一直流传至今。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屈原列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颇得楚怀王信任,曾出任左徒之要职,“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战乱年代,他曾提出了一系列彰明法度、举贤与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等强国争雄的进步主张。但由于他的主张触犯了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教授始终关心边区的发展,因为在中国那广阔而贫困的山川、草原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费老三访赤峰,首先关心的是那些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总结了太平地林网的建设成就.然而,他主要关心的还是农牧民如何富起来的问题.通过深入村舍和帐篷,他看到了农牧业新的结合点——“小草库伦”.这种以农户或牧民为单元的“庭院经济”,既可“引种入牧”又可“引牧入农”,农牧业有机结合,多种经营得到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了,乡镇企业就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所在地区就会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在谈到发展前景时,费老仍把赤峰放在区域去考察.这也是费老三访赤峰提出一个新课题,其中有些见解和建议是能给人以启发和参考的.本文分两期刊用.  相似文献   

14.
又一个奸商被押上了审判台。身兼好几个“总经理”的“宁波大哥大”——吴彪,既贪污,又挪用公款;既行贿,又受贿;既违法发放贷款,又违法向关系人贷款,可谓“六”毒俱全。不过,值得人们思考的不是这名奸商的罪恶如何惊人,现在上亿的大案有的是,值得研究的是:这名奸商怎么会犯下弥天大罪的?道理可以罗列一大堆,我看主要是五个字:贪官做后台。中国人最反对孤立地看问题,可是如今有些人千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5,(7):12-13
“建立长效机制永葆先进性——写在全国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胜利结束之际”一文指出,这次全国范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注意总结和借鉴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又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充分应用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路子。  相似文献   

16.
五中全会新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元 《瞭望》2005,(42)
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对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述颇多新意。“五中全会公报颇多新意,有的是老话题赋予新内涵,有的则是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新提法,既全面又深化,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又符合国际规律”——谈到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宝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公报“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对于稳定民心,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不能丢毛泽东指出:“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他多次强调:’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这些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搞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这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1 毛泽东晚年的忧患意识既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忧患传统 ,又光大了他青少年时期以及中年忧国忧民的思想。然而 ,将其所忧所患同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与前途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才是毛泽东晚年忧患意识的本质与出发点。毛泽东为了防止中国历史上“落后挨打”历史悲剧重演 ,他晚年非常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和主观因素的限制 ,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道路。而当毛泽东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发生矛盾时 ,这种避免“落后挨打”的忧患情绪就演化为“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毛泽东晚年又忧患“富变修”…  相似文献   

19.
夏斌 《瞭望》2013,(10):35-36
中国金融政策和模式的选择,既需要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又需要抛开任何既有的思想束缚,必须进行适应中国特征和“以我为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8)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沂蒙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全心全意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山东党政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铸就的沂蒙精神充分印证了我们党所主张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它为党的发展、巩固以及团结带领、激发人民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