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冰羽 《学理论》2013,(14):187-188
":真实再现"的新闻使用的是事后摆拍,在客观报道中引入了"导演"的成分。因此",真实再现"手法下的新闻真实性往往伴随着质疑。有人认为,"真实再现"手法有悖新闻专业要求,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新闻基本原则相左。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应不断规范"真实再现"手法的使用,划定它的使用范围,限定它的使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杨小凤 《学理论》2015,(6):146-147
梁启超作为报刊活动家,提出了丰富的新闻思想。他认为报馆有监督政府、引导国民的功能。办报的原则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宗旨,要有正确的新思想,报刊内容要丰富、选材要恰当,新闻要有真实性和实效性,报刊要经济独立、言论自由。健全的舆论要坚持常识、真诚、直到、公心、节制"五本",新闻从业人员要具有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等"八德"。同时对新闻文体、文风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观点,还对报刊版式编排积极改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2)
作为近代中国卓越的新闻理论家和报刊活动家,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中心在于政治,他认为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以改造社会、引导民众为己任的民智启蒙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同时认为报纸主要是一个宣传与舆论传达的中介渠道,用于加强社会上下等级阶层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梁启超把新闻工作和报刊定位为国家机器和政治工具,这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一种传统,媒体直到现在都被视为促进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手段。梁启超新闻活动的最终目的仍然延续了"尊王攘夷""宣德达情"的儒家文化传统,这无疑给他的新闻思想刻上了深深的儒家文化烙印,并且影响了后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主流媒体新闻人。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一条关于"美国前总统曾会晤外星人"的"伪新闻",在全国各地的纸质媒体和主流网站广泛传播,几乎所有媒体编辑不加思考便照转不误,一向以头脑机敏、反应迅速自诩的媒体评论人似乎集体失声,极少有媒体对这条新闻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且做求证性报道。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对"伪新闻"的传播集体失语,意味着放纵虚假新闻,丧失社会责任,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5,(11)
<正>新闻宣传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报刊,特别是办好党报党刊,就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传媒业的高度发达,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愈加紧密,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竞争态势,一些媒体放松了对自身的政治要求,对政治家办报不以为然,他们崇尚所谓的"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鼓吹新闻应该脱离政治,这是极端错  相似文献   

6.
肖明禹 《学理论》2010,(10):131-132
透过当今日趋激烈的媒体机构竞争,各大传播媒介似乎开始在向一个共同的区域发展,即新闻类节目。在极短时间内已有诸多品牌新闻节目强势占领了媒体市场。但透析诸新闻节目的荧幕背后,我的玻璃晶体始终还是停滞于央视新闻类节目的一路发展与栏目整改之上。到底受众所期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节目,或者说电视前的那些观众到底想要通过新闻节目知道些什么真实事件情况,或许这就是央视的几档新闻类节目收视率节节高升的原因之一。带着探究和学习的目的走近央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13,(5):80-80
光明网2013年4月11日刊登雷钟哲的文章指出,较之传统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闻往往不是先判断再见报,而是先上网再甄别。在这种立体传播的空间,真实是媒体恪守的底线。  相似文献   

8.
易晓玲 《学理论》2012,(33):147-148
网络的普及对广播新闻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分流了一大部分听众。听众是广播新闻的生命和主体,偏离了贴近听众、可听性这一主题,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听众。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是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广播的竞争力必要手段,从两个视角阐述了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一是从实践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用新形式、新方法提升广播新闻可听性;二是从理论上探索增强广播新闻可听性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仲英舂 《各界》2007,(6):31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原则,新闻真实性是主客体互动关系及规律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张燕 《学理论》2012,(14):163-164,167
摄影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的特性使得它在构建信息环境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为"写实"而更加让人相信;作为新闻来说,发表的媒体手段又暗中增加了它的可信性。真实性、可信性的图像信息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开去,在大量的受众面前描摹了关于被摄对象的信息全景。  相似文献   

11.
刘忠奎 《学理论》2013,(16):176-177
我们翻开一张报纸,如果这张报纸没有评论,我们会感觉它很浅显、很简单,没有层次、水平与深度,就可能失去影响舆论导向的话语权。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新闻言论在媒体竞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言论的多少、水平的高低、言论的特色成为决定媒体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全媒体时代,报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新闻评论只能做大做强,走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新闻真实观从历史观、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揭示了有关新闻真实的三个根本问题,即新闻真实的根本意蕴在于切合历史的本质,实现新闻真实的根本保障是坚持群众路线,检验新闻真实的根本尺度是群众实践。毛泽东的新闻真实观,再次彰显了群众路线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闻界局面喜人,但也有令人担忧和不满的问题: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的媒体环境的时候,丧失了理想,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缺乏职业道德。要克服当前新闻界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我们必须要从根本做起,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高举新闻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坚持“政治家办报”,做到“三贴近”,发挥新闻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14.
4月20日,中共中央、国 务院的一系列决定和措施 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暂停五一长假,以减轻因大量人口流动而扩散“非典”传染的压力;撤销在前一阶段的“非典”防治工作中不得力的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的职务;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新任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首次对中外媒体宣布全国真实疫情;先前5天公布一次的疫情报告变为每天公布一次。中外媒体普遍认为,这一连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都市报等新类型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文汇报》这样的传统主流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社会舆论热点不断出现又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主流媒体越来越注重追踪突发新闻和热点话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真实、全面地报道和理性、建设性地解读、评论,  相似文献   

16.
林蔚 《瞭望》2008,(34)
这几天,最热的奥运新闻显然莫过于飞人刘翔因伤退赛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这条新闻放在了头条,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百花齐放地发表着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和观点,无论是真实的现实中还是虚拟的网络上,退赛的刘翔和四年前雅典奥运会上那个夺冠的刘翔一样,成了人们激情谈论的焦点。难以想象刘翔是怎样度过这几天的。换作笔者,一定早被  相似文献   

17.
王晋青 《学理论》2009,(7):118-119
对于强调客观的新闻呆访,有没有必要提前准备?在什么时候应该准备?又应该怎样进行准备从而保证不影响新闻采访的客观公正呢?在采访之前做精心的准备,全面掌握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从单位出发就立即进入采访状态.到达采访现场迅速捕捉到新闻主体,这是一个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作为一名职业记者,应该有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习惯,要有随时应对、解释社会生活新交化的资料储备和知识储备。职业的新闻人,应该对生活、对周围世界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并随时准备将这种变化的信息表现出来,随时进行采写存储下来。为了充分表现、提示这种变化.日常的知识积累、资料积累、新闻诸要素的准备就成为一种必要。同时,这种工作的扎实程度,也构成了媒体新闻竞争、记者职业竞争中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1999年,台湾的各家媒体就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2000年“总统”换届上。连任两届“总统”的李登辉让位已成趋势,于是,继任者是谁,成了台湾各大报刊的主要新闻。人们心目中有资格参加角逐的重量级候选人占据了主要版面,连篇累牍,轮番轰炸,形成了台湾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9.
董金权  姚成 《青年研究》2012,(2):11-21,94
通过对系统抽样获得的近12年来关于"大学生"的3651条新闻报道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建构过程中,显露出较为明显的传媒歧视,即形象建构上的妖魔化,符号重组上的娱乐化以及话语规制上的边缘化。媒体在对大学生形象建过程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还原大学生本真面目,并彰显传媒文明,坚守文本的真实性、真实的完整性以及价值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报道真实事件是常态化新闻产制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受到框架影响与制约的新闻产制活动也是一项社会行动。新闻产制的过程被视为对客观真实的社会建构,同时新闻也是一个经过组织化制成的社会商品。本研究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梳理了新闻媒体建构社会真实的两大研究取向,可知消息来源与新闻框架在信息输入和意涵表达两个方面,对媒介的内容呈现起到了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