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创制与放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构成,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析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完成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问题之文章的“前后篇”。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一“前篇”告一段落。作为“后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系统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①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要包含关于联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必然性、任务、纲领、前途等问题。在新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探索历尽艰辛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实际 ,历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就开始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党的二大创造性地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明确了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 ,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建立的。从历史上看,它的创立与其他革命政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抗战时期的国统区有一批知识分子,极力发声维护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反对新民主主义,批判毛泽东关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反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说法;驳斥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政体的合理性;否定中国革命分两个步骤走和阶级斗争说;斥责毛泽东对三民主义做出新旧之分等。这些批判站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立场上,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新民主主义论。历史证明,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完全正确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确定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理论的基本思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在科学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样,当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将在全国确立之时,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党也必然要对这个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中国社会变迁,第一步就是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领导中国人民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完成这一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靠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①,是毛泽东所确立的、集这三大法宝于一体的革命"战略"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中外反动派的三大法宝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个时期的社会性质,党所处的政治形势、阶级状况和面临的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内涵和称谓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称统一战线为“民主联合战线”。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孤军奋战是不会战胜强大的敌人的。于是,192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党派及革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70周年。在这70年的战斗历程中,党用了28年时间进行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确保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伴随着这一斗争历程,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曾经为实现他们的建国方案而夙夜辛劳、奔走呼号。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而资产阶级却遭到了失败。作为历史事实,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极少数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农业大国的中国国情,着眼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向,创造性地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建新民主主义社会,将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与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关系、新民主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及工农业关系的思路。这些探索,限于历史条件和受实践经验的制约,虽未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展开,但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协调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初起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 ,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实践中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又发生嬗变 ,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这个理论经过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揭示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思想价值也逐渐突显。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也有些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必须依据可靠的原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诞生前后,毛泽东曾设想,中国革命胜利后,先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然后直接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的这种思想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评价这种转变、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呢?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部分。新民主主义社  相似文献   

15.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与特点、革命性质、革命动力、对各阶级政治态度作出正确论断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姚文仪 《理论文萃》2001,(2):45-49,64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构筑成了自己历史的独特风貌。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伴随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其间产生了新兴的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历史证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造,不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的特点,能提高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历史、看社会、看f.-I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还是在上个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制度,党以什么方式执政这是历史提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重大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搞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都是幻想,康有为、宋教仁、孙中山等先行者求索的失败,已经历史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04,(8):8-8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社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宪政思想主要产生和定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之中,不仅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革命的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且也代表了毛泽东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对宪政理论探索的最大成就。作为20世纪中国宪政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深刻揭示了近现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宪政运动的特征、价值追求、根本任务和发展道路,对近现代中国宪政乃至当代中国宪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质、具体国情以及事物矛盾双方的地位状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的地位状况,正是建国前夕中共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存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中共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存废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重大决策,并将决策写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①;“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