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次,记者准备去乐山市采访。在离家较近的镇汽车站上车后,发现车上没有标注座位号,就用四川话问坐在旁边的人:"是不是随便坐的?"当时车上就坐着一对中年夫妇,回答我的是中年妇女,她说的不是成都话,也不是乐山话,而是用近乎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对,刚才司机说了随便坐。"在一个小镇的汽车站听到这样标准的普通话,让我有些意外。她50岁左右,打扮普通,身边的大叔戴着一顶毡帽,正在座位上打着盹。时值春运,我猜想两人可能是外省人。  相似文献   

2.
赵云和王兰是一个单位的同事.赵云还未成家,住在职工宿舍;王兰家住在单位后面一个独门独院的平房内.王兰为人非常热情,平时对赵云很是照顾,所以二人关系不错.赵云没事时总爱到王兰家坐一坐.虽然总去,但王兰家养的那条大狼狗却不那么友善,每次见赵云去都叫个不停.由于狗一直拴在院子的一角,尽管赵云每次都很害怕,但也没有什么危险.  相似文献   

3.
哲学故事     
《学习导报》2014,(17):45-45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这个人坦然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借钱的我。”赖账不还,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就挥手打了他。赖账人要去见官告状,这位邻居对他说:“你去吧,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打你的我了。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25日晚上10点多种,一位名叫张瑞平的驾驶员开着出租车到金岛花园,见有三个年轻乘客招手,他便把车停下,上人。三人上车后,一人坐在副驾驶员位置,两人坐后排,要去沙坪坝。他们上车后,说出的话让张瑞平吓了一跳“到了地方后,弄到对方的人就杀,杀的方法要讲究一下……”  相似文献   

5.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  相似文献   

6.
一 我与杨尚昆叔叔接触不多,但短短的几次见面,使我终身难忘。第一次见他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时继母张越霞依靠组织,把我们几个流落在各地的孩子找了回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团圆了,但没有了父母,全靠继母照顾。她在“四八”烈士祭奠大会上致悼词时曾对父亲承诺说,要担负起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继母在假日常带我们到与她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走。到她的难友家去得较多,还去在延安一起工作过的人家中。一天,她带着我们四个孩子去看望杨尚昆叔叔。我和吉玛未见过杨叔叔,但他见到我们来很高兴,问我们多大了,上学了没有。当时,我刚从老家来到北京,对他一点儿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8.
卡耐基 《新湘评论》2012,(20):60-60
一位住在堪萨斯市的55岁女人将一张摇椅退还给她的女儿。并附上简短的说明:“我没有时间坐摇椅,我太忙了。”这位母亲掌握住了成熟而不是变老的秘诀,学到了工作是生活、健康和有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卡耐基 《学习导报》2012,(20):60-60
一位住在堪萨斯市的55岁女人将一张摇椅退还给她的女儿。并附上简短的说明:“我没有时间坐摇椅,我太忙了。”这位母亲掌握住了成熟而不是变老的秘诀,学到了工作是生活、健康和有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孕妇的特殊身份,我每次出门,总是得到陌生人的让座和帮助。有一天我进了地铁车厢,扶着门口的立柱站着。在门口第一个位置坐着的是一个高大的年轻男人,也许人人都觉得他那个座位应该是我的,但他似乎没有看见我。他旁边的一位女士眼看车到站,可能担心上下车的人挤了我,就站起来让我坐了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郭莹 《党员文摘》2008,(12):31-31
1985年时。一位美国人携其华人太太进北京某饭店时.太太被门卫挡住.因为她长着副中国人的脸。美国先生气愤地一通抗议。他的吵闹声惊动了饭店高层.这才被破例让进门。过了两天,那位太太又去这家饭店.门卫照样一见她就二话不说地拦下来。那位太太诧异地问:“之前我与先生一同来过.没问题。为何今天就不行了呢?”  相似文献   

12.
完美旅伴     
皓月 《廉政瞭望》2012,(1):73-73
我几乎总是独自旅行。按理说,这不是个好主意:别的且不说,光说花费一项,一个人旅行就不是聪明人的办法:一个房间一个人住那么多钱,两个人住也那么多钱;一辆车一个人坐那么多钱,两个人坐也那么多钱……还不谈那份寂寞:等你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总要身边有个人理会得你的“登临意”,才不辜负良辰美景。  相似文献   

13.
正昨天早上已到上班时间,媳妇看我还在电脑跟前坐着,便问今天咋不见你那么积极了,再不走就要迟到了?我说,昨天不是跟你说我今天开始休假了。媳妇一听,连忙说我还真把这事忘记了,那你休假别天天坐到电脑跟前,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冬菜买上一点放下,到冬天菜贵得要命。说起冬菜,不由得让我想起上世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到《周未》报上佳鸣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周恩来谈写书的一件轶事,禁不住让人心潮澎湃。1961年7月18日,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在上海冒着酷暑来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家作客,同时,还约见了在沪的部分电影界著名人士。在亲切随和的气氛中,有位同志向周总理恳求道:“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总理笑着向这位同志看看,没有立即作答。有人便说道:“总理太忙了,没有时间写。”此时,周总理说话了:“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说此话时,双眼炯炯发光,看得出是动了感情的。“如果我写书,就专写一生中的错误。”周总理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去了,以致他无暇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这样一本书。他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当像条牛一样努力  相似文献   

15.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6.
常怀感动     
正周末,带着儿子去哈密铁路游泳馆游泳。没想到去早了,游泳馆还没有上班。游泳馆门前有几棵大柳树,下面有几个人在纳凉。天气炎热,阳光透过树荫,依然让人感觉到它的余威。我百无聊赖地玩手机,儿子在一边玩石子。不多时,一位身着红色T恤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急匆匆地来到了游泳馆。他拉了几下门没拉开,只好带着小孩来树荫下  相似文献   

17.
作家康濯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广为人知。其实,凡参加过工作的人,谁没有第一个上级呢?有些事,过后回头一看,的确是当时无法预料的。我的第一位上级,就是从我现在生活的北方——宁夏走出去的,他现在在北京;而我这位山东人却在他出生的地方安了家。这是不是有点奇怪?1996年底,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次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我独自远涉重洋,去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上学。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平民小区里,我租了一间破旧的民房,开始了清贫而孤寂的留学生涯。平民小区的建筑古老而陈旧,透着一种类似北京老胡同一样古朴的气息,似乎总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但它的凌乱与拥挤也让人头痛,比如我的房子只有一扇采光的大窗户,正对着的却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这年头儿农民难管,动不动就告状,我不这么看。就农民告状的情况来看,多数人不是随随便便瞎告状。来我村的市区领导多了,他们都接触村民,可还没有告我的呢。那回一位市领导来村里,几十口子村民在街上呼啦把他围上了。我们区领导直担心村民缠住市领导告状。结果一个告状的也没有,都夸村支部好:"我们书记可不容易呀!"有时候我上电视了,村民都觉着挺自豪,互相转告:"嘿,咱书记又上电视了!"我体会:当书记的,把事做进人心里,凡事别把自己摆高了,村民反你啥呢?有这么个场面让我至今难忘,村里一家娶媳妇,这家人缘不大好,没几家喝喜酒去。那天我特意去了,那小子爸爸看见我来当时一征,"扑通"就跪下了:"说啥也没想到您能来呀!"我心里热乎乎的,老少爷们儿把咱一举一动看得多重啊!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0,(3)
<正>早就听说罗南村建了个"农家书屋",而且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这书屋办得还不错。但说心里话,就我自己的经验判断,农家书屋"建易管难",书刊遗失的可能性比较大,被少数村民据为己有也是常有的现象。同时我们的农民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平时的娱乐主要是打打牌、看看电视,让他们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对"农家书屋"是持怀疑态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