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桂玲 《求索》2008,(10):101-103
传统“欲望”一直被误解为是对所缺乏的或生命不可企及的东西的欲求和占有,是人们必须压制的对象。而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则认为欲望作为一种没有束缚的、自由流动的物质生产力,是一架不停运转着、不断保持着与外界的连接、永远生产着关系和现实的机器,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原动力。人们必须通过解辖域化运动,才能使欲望摆脱旧观念以及强制形式的压抑和束缚,恢复欲望原有的创造性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方舒 《理论月刊》2014,(1):143-147
经过党和政府60多年实践探索,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演变过程分为三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之初的生成阶段、改革以来的转型发展阶段和2003年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议题下,梳理和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可以客观、充分地认识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也能为我国今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潘斌 《求索》2010,(10):122-124
不确定性、属人性、二重性和扩散性构成了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生存实践本质上是风险性活动,实践二重性直接规定了社会风险的可能性,现代性风险与困境是人之生存实践的反向确证,现实生活世界是社会风险的生成境域,实践形态的流迁导致了风险样式的多样化。社会风险的生成与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相一致而又相互转化,同时受到主体理解视域和世代经验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核心。由于社会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社会基础人手是探讨两岸互信问题的关键。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原理对信任问题具有独到的分析视角,可为两岸互信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机制与路径等。首先,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是一个具有自我增强效应的持续过程,它需要相关社会条件的创造;其次,两岸互信的生成机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社会规范、社会情绪以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基于上述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和机制,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路径主要包括两岸积极、主动的信任教育,两岸社会制度的相互调适和两岸合作治理等。总之,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既需要相应社会条件的造就,也需要两岸双方的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生成与转化的“思维-行为”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华  赵国杰 《求索》2011,(5):125-127
基于过程哲学、生态学与发生心理学,本文旨在确立研究知识生成与转化过程的新方向,探讨建构适应中国语境的知识生成与转化过程的理论基础。为此,我们首先建立了基于物质场、思维场、精神场的大脑场物质运动的知识生成与转化过程模型与波普"三个世界"理论之间的联系,论证了从内在机理研究知识生成转化过程的科学性与可能性。然后,基于科学知识发现与扩散的历史建构描述知识生成与转化过程之内在心理即思维流,与外显活动即行为的模型,给出知识生成与转化过程的新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英]戈登·休斯著,刘晓梅、刘志松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本书主要从犯罪学、社会学和学术史的角度,探讨了"犯罪预防"这一语焉不详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当前和历史上对犯罪预防,特别是与社会控制密切相关的争论与探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评价。在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探讨方面,本书的论述超越了传统的国界,在对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批  相似文献   

7.
刘永艳  ;石书臣 《求索》2008,(8):103-105
社会控制是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董仲舒的社会控制理论以人性的假设为基础,天人感应的天道观为基点,构建和维持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社会控制体系大厦为归宿,从意识形态到具体行为,从伦理纲常到官僚体系,从软控制到硬控制均作出了详细而比较合理的论证,奠定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业才 《民主与科学》2004,40(2):105-108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从刚性评价到普遍关怀等方面转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与犯罪--社会控制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作者认为犯罪增长这一社会现象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之间的确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不是线性相关关系,不是简单的"代价"关系,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不确定的,必须通过一个"中介"而发生,这个中介就是"社会控制".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改善和加强社会控制是解决犯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玉蓉 《求索》2013,(1):214-217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历时态风险共时态存在导致中国的社会风险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态势,由于风险分配的不均衡及风险转嫁机制的存在,城市基层特别是外来工社区成为社会风险的聚集地。本文通过分析引发外来工社区风险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复合形态和力量结构对比,找出外来工聚居社区社会风险的生成逻辑,从而为确定风险源,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降低或消除社会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生成的社会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丽涛 《前沿》2010,(13):108-112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为其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为公民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结构基础,民主政治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是庞德社会控制论法学的主要思想。该思想具有强调法律的"强力"、法律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控制手段的理性化等特征,实现了社会学与法学的交融,对美国的立法、司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庞德的这一思想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虚拟社会存在大量越轨行为,其动因主要由虚拟成员的心理宣泄、社会失范、工具效应、价值探寻、生活娱乐、社会交往、网络商务等引起,其违德、违法、违俗表现林林总总,消极影响不可忽视,需要通过政府监管,普及互联网教育,加强行业自治,提高技术监控,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来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袁琳 《求索》2012,(11):142-144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与构建中,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社会建设理论,该理论的形成路径如下:(1)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构建科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2)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构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经济学基础;(3)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构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4)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该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启示如下:(1)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2)不断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3)建立多样性社会建设模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警察从产生之日起就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社会控制的合法性却面临空前的危机,甚至出现了多起袭警事件。这主要是由于警察职能定位不清,基层民警疲于奔命却效率低下,降低了社会对警察的信任。另外,有关维护警察权威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也是导致警察合法性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国家和公安机关自身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警察化解危机,重塑警察权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思潮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表征着从非存在到存在或由某种质到另一种质的生成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种社会思潮得以生成,离不开时代环境的熏陶、主体人群的支持、传播媒介的赋能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从发展脉络上看,正是历经酝酿、萌芽、塑形、成型等时期,借助“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出多元意见表达、一定群体心理和社会情绪积聚融合、思想观点与理论学说不断提炼升华、相对独立系统的社会意识现象形成”等步骤,才促使社会思潮成型成势,并最终以核心价值观念的产生、特定组织形态的出现、一致性社会影响力的合成为显著标志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龙玲玲 《前沿》2012,(21):57-60
后现代思潮的多重激荡、交互,使以拜物教和技术崇拜为特征的意识形态由清晰趋于消解、凌乱.以纯粹符号生活为标志的生产消费镜像演绎赤裸裸的交换关系,零碎化、去中心化的符号话语占据着后现代生活的叙事舞台,符号化与去符号化共同演绎着一种全新的符号生态景观.我们必须在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风格和总体性思考方法的同时,关注社会结构的差异性诉求,以期实现社会生活的话语重述与理论建构,消解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的阴霾,澄明现代政治哲学的人文话语.  相似文献   

19.
个体自由论说是古典法哲学的普遍法则,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到黑格尔的总体性"定在"规定性,道德对于人性的自由有着重要指向。康德明确了个体权利出自于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奠定了权利理论的道德哲学基础。黑格尔强调"善是被实现了自由,是世界的绝对最终目的。"然而,现实社会,个体间充满非社会化表现,绝对的道德命令要求自然状态中的个体与他者一起通过契约进入社会状态,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共同体,进而生成普遍法制的国家概念。  相似文献   

20.
社区自治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自治与社会控制都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二者是有重要区别的社会存在.当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困扰,在于对社区自治与社会控制的把握上有失分寸,导致社区自治不足而社会控制有余.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区自治与社会控制的关系,使之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