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多年来,学界对其意识形态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定性却非常突出。本文尝试在环境和思想的互动上,分别从逻辑起点、实践品格和核心要义等维度,重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及"良知与致良知"三大核心命题,并在这基础上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展开,从经世致用的政治向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了阳明心学对当下"为民服务""实干兴邦"及"廉洁从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们虽同属心学阵营,但在心物关系、格物、良知、"勿忘勿助"等问题上却不无纷争,且难以调和。两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后学。正是有这些不同面向的存在,才使得明代心学发展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求党员正心修身,持之以恒地接受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党性锻炼,强化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和品行作风,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青春活力。构建共产党人"心学"即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修心养性的优良传统,并赋予鲜明的党性内涵和特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坚守公心,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性教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新时代党性教育面临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才能准确把握党性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各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  相似文献   

5.
对于心学的传统理解,主要着眼于它与理学在本体概念上的差别,与此相应,理学到心学的演变,被视为心本体对于理本体的代换。本文认为理学与心学乃是作为两种不同的思问方式出现的。如果说理学是作为本体论形态的形上学出现的,那么心学的提问则着眼于形上性(本体)的观念的历史分析。由此导致心学在下述两点上与理学的差异:第一,心学与理学格物的对象分别是在心之理与在物之理;第二,心学形上性概念所具有的时间性维度是理学所没有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一生跌宕起伏,自龙场悟道以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要命题,形成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心学理论体系,在其为官从政的生涯中,其廉政思想及廉政举措成为黑暗社会的一股清流,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挖掘王阳明廉政思想及廉政举措的当代价值,不仅有利于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预防腐败风险,还有利于营造"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7.
由石田梅岩一手创建的石门心学,是日本江户时代新兴的且最具代表性的町人哲学。石门心学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深入町人之间,成为町人遵循的道德哲学?又为何会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没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本文主要从石门心学的思想体系、教化内容、教化方法三方面探讨其根源。从中总结出心学的两大特色——教化性倾向及实用主义,并由此探讨出石门心学兴起与没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们虽同属心学阵营,但在心物关系、格物、良知、“勿忘勿助”等问题上却不无纷争,且难以调和。两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后学。正是有这些不同面向的存在,才使得明代心学发展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元神活泼说"是江盈科提出的文学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心学一系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公安派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元神活泼说"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如"性灵说",但它与"性灵说"息息相通,并对"性灵说"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0.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概括说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对当前培训具有非常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价值,从培训理念和目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手段、培训中的教师四个方面探讨了阳明心学在现代培训中的启示和应用,提出了改进现代培训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心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禅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是,在价值追求、对主体修养的内在要求等方面与禅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相应地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归宿。很显然,心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兼立德、立功、立言。他的社会和谐思想建立在其良知心学哲学基础之上,提出为政以德的和谐治国论,实现大同理想的社会和谐状态。王阳明的社会和谐思想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贺麟诉诸儒学复兴提出的“新心学”,由于缺乏哲学的批判创造性思维难以建构既非儒学也非西学的中国式现代哲学:一是通过西方现代认识论哲学修补儒家心学进行儒学创新,是依附中西方哲学观念的学术拼凑融汇思维,所以不能展开对儒家心、理、仁、道哲学和西方认识论哲学的双重哲学批判改造。二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窄化认知使其看不到中国尊重生命的个体哲学所隐含的现代性内容,故其“新心学”不能揭示儒家心学和西方逻辑理性均难以面对的中国个体生命和文化被儒家伦理异化之问题。三是对中国文化复兴即儒学文化复兴的错位认知,看不到中国文化繁荣时期均是不同文化的对等互动和远古生命神力之创造力的民间张扬,因此以儒家文化复兴带动中国文化现代复兴的实践难免失败。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心学圣人观,以"良知"为基础,对于"成圣何以可能?"这一儒家学者始终关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成圣"的价值源自于人的本然自足之心——"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固有的先验主体,具有普遍必然性,这也为普通人成圣提供可能性。"致"良知之功最终使人的"良知"完成从自在状态向自觉状态的转变,内在的圣人观念得以现实化。良知之"致"分别从内在修养和外化德行两方面对成圣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谈王阳明精神方尔加自拙著《王阳明心学研究》1989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笔者收到海内外读者来信多封,接待来访者数人。外出开会,常有专家、同学随地赐教。无论毁誉,于笔者深入理解阳明心学均大有裨益。然而,笔者也看到,所有回馈毁也罢,誉也罢,虽不乏有...  相似文献   

17.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毕生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重视妇德妇道,反对妇女抛头露面,强调妇女贞烈的伦理价值,但在受到清乾嘉时期学术知识化浪潮的深刻影响后,又形成了重视妇女才学、承认其文化传承地位的进步观念,从而对其有关妇女专史的历史编纂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主张恢复能够容纳妇女才学和特长的《列女传》以取代主题狭窄的《烈女传》,并突出妇女独立的传主地位。章氏上述的观念和思想,打上了宋学和汉学的双重烙印,是陆王心学重视天理和纲常的"尊德性"与乾嘉学派重视知识和实证的"道问学"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渭与王学有不解之缘,在王学传承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受到了直接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以仁为体,以行为先”的心学体系,他的人人经过学习努力后“必为圣人”的人格观,追求“中和”的宇宙观,倡导“为仁”的政治观,着力“躬行”的治学观,在理学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初心的历时性样式是新时代深耕思想建党的精神资源;初心的共时性内核是新时代涵养党性心学的精神支撑;初心的时代性表达是新时代赓续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主题;初心的价值性内核是新时代厚植党的执政之基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勇担统领"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