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自乔治·W.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以来,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美国政治思潮的主流,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第二届布什政府的成立,更进一步说明了新保守主义已成为美国的主流政治文化.那么,何谓新保守主义?它承袭了保守主义的哪些东西?列奥·施特劳斯对新保守主义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何种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强教授.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近几年来,新自由主义频频见诸各种报刊媒体,成为人们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一个世界性话题.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李其庆研究员,就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怎样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joint working are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providing a powerful explanation for the continuing difficulties in achieving joined-up government. Drawing on the sociology of community, psycho-dynamics of inter-group behaviour and theories of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New Labour's vision of an inclusive, consensual, community is inherently flawed; that conflict is a necessary and fundamental aspect of social relations. Indeed, ‘splitting’ and ‘exclusion’ are features of geographical, professional and occupational communities. And concepts such as ‘relationships-in-the-mind’ are valuable in understanding how identities are formed and maintained, and how patterns of conflict, hostility, misunderstanding and non-cooperation develop. Splitting and exclus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in building group identity, but they can also significantly undermine attempts to develop collaboration between agencies. The answer is for groups to engage in ‘conflictual dialogue’, addressing openly the misunderstandings created by group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选择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算起来至今已有45年了.倘若从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算起,这个运动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我们知道,无论是80多年的运动,还是40多年的社会制度,都经历了在风雨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的过程.记得10年前您曾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历史的选择>,论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这当然也就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新启动以来,其虽然只开展了少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行动,却引发了大量讨论和高度的政策关注。纵观这一对话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四国之间的某些共识构成了其重启后的显著特点,如更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中国、以“民主价值观”作为秩序构建的出发点、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以及开始将关注重点延伸至发展和治理领域等。基于这些新特点,“四方安全对话”在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提升了四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议题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拓展了四国的战略合作、在外交上释放了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从而对“印太”地缘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从组织内部以及次区域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四方安全对话”的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地缘战略安排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审慎地予以应对,是中国从外交上塑造地区和平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在法国小镇埃维昂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开得平平淡淡。不过,中外媒体都认为,这次峰会有一个亮点,就是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参加了八国峰会期间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同时,也引起了对中国是否准备参加八国集团的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专门采访了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兴唐先生(以下简称“吴”)。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东北亚地区经历了朝鲜战争之后不多见的外交对抗与军事紧张。2011年初,对话的希望再次复苏,朝韩对话也首次被提上地区多边协商必要前提的地位,聚集了世界舆论的关注,也承载了地区重回缓和协商之路的期待。然而在各方深层矛盾仍然纠结的情况下,朝韩对话能否顺利推进还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彭萍萍: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中.但是,在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中已经隐含了许多风险,人们对安全社会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促进人与人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引发社会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9.
您在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方面很有造诣,最近您出版的专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反响.那么,您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思考却远没有停止.这场战争何以发生?这场战争对未来的大国关系尤其是国际格局走向将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当前国际格局转换的背景下,它是否作为一个转折点向国际社会宣告一个新的"罗马帝国"时代抑或一个更加多极化时代的来临?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全球化·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关系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剧烈激荡.对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持乐观或悲观态度的人们都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民族主义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当今这个纷乱的世界上,如何处理全球化、民族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关系?在不公平的国际秩序中,中国的民族国家利益将如何维护?这些问题无疑将对国际关系以及我国的内政外交产生极大影响,对之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本刊记者彭萍萍采访了长期从事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的国际问题专家庞中英博士.  相似文献   

12.
顾小存 《当代世界》2008,(12):59-61
中美经贸关系的新特点回首近30年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虽然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但发展仍十分迅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互利性的特征。28年中,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底的3020.8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这种巨额增长使得中美两国都从迅速发展的互利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不断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亚太地区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热点地区之一.不断强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探讨全球化的挑战与亚太地区的回应,无论是对全球化理论研究,还是对亚太问题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央编译局世界所亚太处许宝友副研究员和朱艳圣博士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峰君教授进行了访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竞争.20世纪后十几年,世界政党政治中最为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而有些政党则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么,决定政党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有无共同的规律可循?其他大党的兴衰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有何借鉴?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为此,我们约请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教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何时?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赢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楠森先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启动了中美两国战略经济对话,12月中美两国在北京进行了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今年5月22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决定12月在北京举行第三轮战略经济对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战略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您是如何理解战略的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19.
热话题与冷思考(二十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地位及建设重点,并把它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起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新贡献,也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理论创新.深入领会和理解政治文明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方面的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刊记者特地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良栋教授.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北京共识"讨论的背景是什么?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学者对"北京共识"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其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