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始发 《理论学刊》2012,(7):14-19,127
80多年前,中共在中央苏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非凡成效.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举措包括: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建立网络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空前大众化;贯彻通俗化与艺术化的方针,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些举措对于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1939年,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诞生后,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其中的核心观点逐步体现到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之中;各抗日根据地不断翻印,自发进行学习。但是,在"文革"中这一著作受到错误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严重曲折和深刻教训。梳理这一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能够为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不仅包括党的领袖人物,还包括广大党员群众,是积极互动的双重主体。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种牛痘、增强群众对错误思想的免疫力。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定要从传播对象情况出发,按照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传播;从时代需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点;通过答疑解惑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挥红色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传播的作用,是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之一。红色艺术的创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媒介选择;日益发展的红色旅游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逐步完善的红色教育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李艳玲 《世纪桥》2012,(7):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青年学生是接受和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也是思想领域内最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的群体,迫切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解决思想方面的困惑。本文从高校学生群体的不同心理特征出发,探索不同学生群体接受传播马克恩主义的方法和途径,力争找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自觉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成为一个大众词、流行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任务,而充分利用中央政府的政策与倡导作用,发挥专家学者的学科研究功能,唤起民众的主体参与精神,是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传播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今后。应通过创新传播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大众传媒的体制机制及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传媒专门人才等途径,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推进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传播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信誉缺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偏低、管理规程不完善、组织领导能力不足;传播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不贴近生活、不通俗易懂;传播客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不浓、分层化趋向明显;传播媒介方面表现体现为传统媒介式微、新媒体经验不足、两种载体的利用率都不高。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理论素质、发挥意见领袖和把关人的作用以提高传播者的传播力;二是要选择贴近群众的内容、注重创新性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俱进以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三是要增加传播客体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受众参与度、变被动为主动传播以提高传播客体的接受力;四是要利用网络技术促成传播媒介现代化、整合优势传播资源、打造全新传播格局以提高传播媒介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马克思主义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组织传播形式,马克思主义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具备了典型的组织传播特征,体现在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等传播的基本要素和诸环节中。其历史经验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是人们的理性认识与情感生成的辩证统一过程,决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在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党极其重视情感工作,加强情感动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通过有"情"传播,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重视情感体验,促进马克思主义内化;渗透日常生活,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特定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大众进行传播,使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多元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共存构成了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文化多元化的视野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明确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关系,发挥三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探求具体的实践路径。要弘扬主流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召力;依靠精英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力;利用大众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正>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高度关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学者们在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实现路径以后,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来的,但毫无疑问,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播机制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的困境并进行路径探索是一个新颖的方向。本文采用演绎归纳和举例论证等方法,以传播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遭遇的现实困境,并一一提出了相应的初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一  金雄鹤 《世纪桥》2009,(1):16-18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传播的特点是:传播主体为朝鲜共产主义者,传播主要对象为朝鲜族青年学生,传播途径与内容广泛。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是:朝鲜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封建地主阶级之问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的传播的启示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坚持方法与方式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围绕"公众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力量"这一基点,阐述了三个层面的问题:反思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让公众参与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公众参与什么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境下,公众如何参与才能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对象的主体愿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必要的载体系统,其中活动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全面发现、明确活动载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构建、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生动、由乏味到趣味、由被少数人认识和理解到被大众认同、顺应和内化,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邓文钱 《党史文苑》2012,(2):58-59,78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规律,有助于加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内在的传播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在于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实现传播形式的科学化和大众化,促使传播技巧的生动化和丰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