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从日常生活维度解释其科学意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日常生活场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过程,也是日常生活主体量变与价值观念同质化过程,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与化日常生活的辩证统一过程。日常生活虽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基,其发展性激发践行动力、情境性提供践行素材、重复性稳固践行习惯、可视性观测践行程度,但也易因主客观要素制约产生本质识别与理性认知困境、情感排斥与情感疏离壁垒、行为失真与行为固化障碍。为此,须以日常生活利益为根本、以日常生活思维为导向、以日常生活话语为工具、以日常生活仪式为载体,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凝魂聚气。  相似文献   

2.
赫勒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在的对象化"领域来界定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这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遵循日常生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转化为学生的"日用常行",使其沉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自在而不自觉。要注重从创设符合学生日常认知的具体形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三个维度来寻求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寓所。本文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为大众认知、接受与认同的四个向度:日常生活认知图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先验逻辑;日常生活现实诉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出场路径;日常生活情感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心理桥梁;日常生活交往范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传播纽带。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世界是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自觉。关照日常生活,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和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以日常生活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生活的行动指南,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个体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给定前提、深层基础、重要领域和价值指向。日常生活世界的特殊性决定了面向日常生活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遵循利益实现与利益整合相结合、自发生成与自觉灌输相结合、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制度化、人格化、大众传媒化路径深入日常生活世界从而实现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贾晓春 《学理论》2013,(6):138-139
长期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人们所忽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普通大众的具体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消遣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一个崭新的美学现象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语境展现了出来,并且日趋走进美学的阵营。它大大超越了传统的艺术审美范畴,把审美引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从而导致审美者的心理也发生着快速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付传 《学理论》2010,(4):35-36
传统日常生活批判以追求“善”为根本。批判传统日常生活的途径选择因此应围绕“善的理念”而展开。在柏拉图“善的理念”视域下进行“人性预设”反思以及“思维方式”选择,可以为全面拓展人为的和为人的理念、制度、实践体系提供价值旨归。因此。从现有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途径入手.探寻理念介入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5)
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日常生活维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让普通公民理解它、接受它、认同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切深入到普通公民的生活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的日常生活真正结合,并渗透到公民的日常行为中,使之成为公民自发自觉的行为,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赵立帅  李敏 《学理论》2014,(3):273-275
日常生活理论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两个领域,尤其是日常生活领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日常生活,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等倾向。日常生活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建好专业队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领域的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10.
腐败从非日常生活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渗透,出现二者的混同,其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制度规范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在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探讨反腐败有助于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责任,理清情、理、法的关系。在日常生活领域,应从日常消费、日常交往、日常休闲和日常观念等方面加强反腐败;在非日常生活领域,应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加强法律法规、道德和纪律的约束着手,推动干部思维图式从自发走向自觉,克服私人情感等对公权力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6)
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然而,当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工具化、理想化和知识化倾向,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础,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德作为日常生活的基础道德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建设,而社会公德的建设又需要从架构公德规范体系、建设公德实施机制和营造社会公德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3.
孟伟 《理论探讨》2007,(4):38-40
政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集中表现。政治学的研究应有两个基本维度,即政治国家或政治制度的维度和日常社会生活的维度。新世纪以来,城市社会不断发生的"业主维权行动",为日常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微观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在日常社会生活视野下,"业主维权行动"既是形成身份认同的社会行动,也是从利益诉求到主张权利进而自主创制规则的公民政治行动。业主组织与资本组织和行政组织,围绕利益、权利、规则而建立起的复杂博弈关系及表现出的内在延展逻辑,证明着政治的原点可能不是别的什么,乃是日常社会生活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价值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特别是实现与"现实的人"的对话才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独特的功能优势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构建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必要性分析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到自觉的内在机理,促进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践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5)
《文学理论》教学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学理论》教学中的日常生活化和交往性特征,往往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忽略甚至排斥。日常生活交往空间给《文学理论》教学提出了挑战。从日常生活交往空间出发,理解《文学理论》教学内容的阐释;理解《文学理论》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理解《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日常生活世界对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0)
蕴含着心灵、现实和超越三个维度的日常生活是经济交往、人际交往、文化交往的生活场域。文化自信主体的生成依赖于微观日常生活的实践性展开,日常生活成为文化自信主体生活的基础实践平台,是人的主体性自信的彰显产生、创造和维护的前提,文化自信主体生成的日常生活理路对于现代社会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一定时期生活的原始记录,日记是一种珍贵的史料,农民日记因其少见而弥显珍贵。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农民侯永禄的日记《农民日记》便是这堪称“珍稀”的农民日记中之一种。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9,(1):73-79
从文化视角来看,每种政府模式都是特定文化模式的隐喻,政府模式的嬗变可被视为政府文化结构的变迁,因而服务型政府建设也是政府文化轴心从唯理性主义向价值理性位移的过程。社会分化之后,日常生活领域代表着一种在形式上开放多元的以价值理性为轴心的文化模式。服务型政府作为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政府模式,是在对管理型政府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建构的,故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言,日常生活既是解构管理型政府的文化力量,又是建构服务型政府的文化支柱。  相似文献   

19.
丁东宇 《理论探讨》2006,1(4):61-63
行动视角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也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发展。从行动视角来审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既是为人而存在的意义域,也是主体人构建的领域,还是包含着人类理性谋划的领域和人类通过重复经验确证自身的领域。这样理解就为日常生活走向自觉提供了可能,从而丰富了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世界视域下的腐败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常生活世界是人们的第一活动空间及互动交往的文化世界,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重情感,其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人情。日常生活世界是腐败发生的情境因素,其结构和规则直接影响公职人员对腐败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对腐败情境定义的认知偏差和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操纵策略共同促成了腐败的发生。端正日常生活世界的态度、匡正腐败的情境定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能有效治理公职人员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腐败问题。保持日常生活世界的纯洁性是公职人员忠诚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