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任培秦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同阶级相联系的,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国家两种职能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国家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国家本质决定了国家具有两种职能:一是阶级职能,一是社会职能。阶级职能,即...  相似文献   

2.
杨仕斗  於红 《理论导刊》2005,4(1):52-54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未提及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列宁虽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未成理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仲泉 《理论参考》2008,(10):23-24
首先,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发展理念贯通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三个结合”。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讲道德、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最早提出荣辱概念的是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在这里,荣辱既是区分行为道德与否的社会标准,也是判断人与非人的社会标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是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范例。它已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兴趣和反响。对于这个构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不揣浅薄,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初探意见,作为引玉之砖。一、“一国两制”构想与马克思主义“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崭新的构想,是无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的。但决不能据此断定它同马克思主义相左。因为评判某一构想或方案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其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饶福勇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  相似文献   

7.
杨彧  张莙  王保彦  徐琛 《求知》2012,(8):8-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和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和新要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构想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汤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要利用资产主义的思想是列宁提出来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现实出发,认为:“当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极其薄弱的时候,怎样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呢?那就是要利...  相似文献   

9.
小平同志年初到深圳、上海等地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谈话,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范畴作出了新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进行了新的探索,还进一步阐发和深化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万琦“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祖国统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正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和前提的,这就是祖国大陆搞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搞资本主义,但是中国必须是一个主权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2.
中英两国达成的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是当代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国两制”理论的硕果,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响。今天,学习探讨“一园两制”决策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党中央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际间遗留的复杂历史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理论武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帝国主义的政治家们终于看见了曾经在“欧洲徘徊”的共  相似文献   

13.
(一) “一国两制”是我国领导人,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为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主权问题提出的一种构想。这一构想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是邓小平同志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会见撤切尔夫人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概念。“一国两制”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斯,恩格斯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有助于消除国际争端,稳定国际局势,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0)
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一国两制"理论自创立以来,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既在理论上不断丰富"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提出:将中国梦与祖国统一相结合,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路径;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并站在民族整体性高度去解决统一问题,又以"习马会"和保持港澳发展繁荣稳定为标志,开创"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祖国统一思想的系列讲话,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推进,为"一国两制"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列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邓小平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新的探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世纪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和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这是被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3,1(4):35-3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着眼于人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江泽民在最近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人"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它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学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决策.1978年底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在制定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决策时就形成了这个思想.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在向美国参、众两院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时,第一次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他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莉 《理论探索》2003,(4):30-3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全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阶层,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宪法修正案根据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概念,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作出新的概括,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