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法学》2019,(6):194-209
2019年3月,欧盟《建立外国直接投资监管框架条例》获得通过,并将于正式生效18个月后施行。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欧委会"多边、双重外资合作监管和安全审查模式正在形成,也是欧盟首次从关税联盟层面对外资进行规制,从而使外国赴欧投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法律环境。欧盟拟通过新立法,对内提高外资安全审查的协调性,对外增加国际条约谈判的主动权。这种方式呈现出内外平衡、监管趋严、一体化与差异化并存的特点,对于完善我国外资安全审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基于"平衡博弈"理念,积极应对国外投资安全审查,并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强化执法监管。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迅速在全球蔓延,其直接原因表现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母国监管责任的缺失。巴塞尔协议确立的跨国银行母国并表监管下的联合责任始终是各国奉行的主导规则,但WTO金融服务审慎监管例外制度赋予东道国监管的灵活权限提升了东道国的作用,并影响了巴塞尔协议中母国责任规定的实施。欧盟指令作为区域性合作的代表在母国责任规定上更为完善。中国银行业监管应进一步加强并表原则的法定性,加强并表原则的实质适用,关注境外子行和境外分行不同的监管权限、标准和范畴,才能适应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和抵御金融危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欧盟证券强制要约收购规则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家 《河北法学》2008,26(1):157-160
以2004年5月20日生效的《欧盟要约收购指令》为基础,对欧盟及其各成员国有关强制要约收购的临界点、强制要约收购的价格以及强制要约收购的豁免制度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制度作一探讨。该指令的研究对完善我国证券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应茂 《法学》2018,(2):163-170
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向中国投资者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俗称熊猫债。熊猫债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但熊猫债自身存在结构性问题,其发行人类型多为政府,企业发行人绝大部分来自香港地区,且以私募为主,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背离。我国简单移植欧盟会计审计监管的"双边认可模式",由此导致我国会计审计对外开放严重滞后,这是造成熊猫债结构性问题的主要法律原因。从制度上解决熊猫债的结构问题,需要放弃"双边认可模式",建立中国版的"单边决定模式",依据国内法规制境外会计审计的准入问题,实行政府审批制,同时对重点国家(如"一带一路"国家)的会计审计制度与中国会计审计制度是否等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论欧盟金融监管改革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突显了欧盟现有的国家分散监管框架的弱点,2010年9月2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2009年9月欧盟委员会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系列提案,将成立负责宏观审慎监管的欧盟级别的监管机构——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ESRB);同时将原有证券、保险、银行监管委员会升级成为三大监管局(ESAs),赋予其争议调停和紧急情况下的决定权。欧盟新的金融监管架构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更注重成员国监管机构对欧盟规则的一致适用和紧急情况下的协调行动,同时也设立了保障条款以保护成员国的财政权不受侵犯。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理念和部分改革措施对中国宏观审慎监管职责设置和整合微观审慎监管系统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晶 《中外法学》2023,(1):46-65
欧盟的数据政策,对内始终服务于以公平贸易与基本权利为代表的欧盟共同价值观,对外则具有明确的法律输出动机,从附带性输出发展为战略性输出,意在成为全球数据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欧盟数据跨境流动监管表现为两类法律输出途径,一是数据规则的显性输出,以充分性认定和标准合同条款为典型,二是数据标准的隐性输出,以欧洲法院司法审查为代表。欧盟数据监管模式的全球输出是数据监管全球趋同的范例,对此,传统法律移植、私人法律移植、规范性力量和布鲁塞尔效应可以提供多元理论解释。欧盟模式的全球化表明,数据规则和标准越严格,法律趋同越容易实现,现阶段数据跨境流动的全球监管也确实呈现“逐顶竞争”趋势。但在全球价值链下,特定数据监管模式的全球扩张暗含价值提取逻辑,欠发达国家恐面临“数据殖民”风险,强监管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尚未被充分识别。市场才是全球数据监管竞争的底层逻辑,我国应对数据市场松化监管,坚持自由市场和合同自由原则,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典型合同设置任意性规范,为数字产品和服务提供替代市场。  相似文献   

7.
梅傲 《法商研究》2023,(4):58-71
从欧美《隐私盾协议》失效到欧盟委员会新近对欧盟-美国数据隐私框架作出充分性决定,欧美间的数据博弈既反映了欧盟“权利本位”与美国“市场本位”的价值取向之争,又体现了欧盟利用“布鲁塞尔效应”扩大其监管力的基本策略。标准合同条款在数据跨境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盟也在新一轮数据博弈中对相关规则进行了更新。欧盟关于数据跨境传输规则的调整在给中国企业的数据跨境传输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为中国数据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规则变革的浪潮下,中国应当倡导融合性价值取向,对内完善自身的数据跨境传输制度,对外加强数据传输的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数据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欧洲联盟的法律与比较法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比较法学的角度阐述了欧盟法律的几个重要问题:这一法律的渊源;欧洲法院通过其法律解释与判例法在创造法律方面的特殊作用;欧盟法律是什么样的法律,它在处理与成员国法律的关系方面主要有哪些原则;以法、德两国为代表的民法法系为什么以及怎样在欧盟法律中占有主导地位;以英国为代表的普通法法系在英国加入欧盟后对后者的法律发展有什么影响和矛盾;最后是对欧盟法律发展前景的探讨以及研究欧盟法律对中国法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恩臣 《政法论丛》2010,(2):94-100
欧盟经过近50年的改革和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善而严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白皮书》以及第178/2002(EC)号法规即《食品基本法》是欧盟关于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同时欧盟还制定有大量具体的食品安全法规及指令以及完整而详细的技术标准体系。欧盟对食品链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最近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了改革,欧盟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以及监管模式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简讯     
《电子知识产权》2012,(10):6-11
国际组织WIPO制定新的知识产权路线图在刚刚结束的第50届WIPO成员国大会上,各方代表通过谈判的方式达成了《2013年度关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知识产权的政府间合作规划协议》(IGC),IGC仍是接下来各国政府谈判的重要议题,如何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5,(6):42-48
作为并购基金的一种特殊运作模式,私募基金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并购基金发展迅速。这种并购基金的主要特点在于组织形式一般采用有限合伙制,具体业务主要围绕上市公司进行,私募基金与上市公司共同参与并购基金业务,私募基金的最终退出渠道以上市公司并购为主。私募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管理和重要条款的设计,都要围绕这种并购基金的上述特点进行,同时需要考虑到我国的现有法律环境和业界实践。最后,这种并购基金的运作不能脱离监管,目前主要是证券法层面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在欧盟金融服务法中,最低限度协调原则是指共同体立法只对各成员国金融监管规则的基本要素进行协调。这一原则尊重了成员国的国家主权,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政策成本,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促成最优的监管标准。《欧共体条约》中的特别协调条款是这一原则的直接依据,金融服务指令中的协调条款是其集中体现。最低限度协调原则只适用于符合共同利益的非歧视性限制措施。在其适用范围内,各成员国只能进行执行性立法。该原则的确立和推行是以相互承认为核心、以母国控制为表现形式的一体化模式成功运用的必然结果。晚近的立法实践表明,这一原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投票顾问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兴起的新型咨询服务机构,其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所持股公司股东大会投票建议、治理状况评级等服务以营利,部分投票顾问还同时向上市公司提供公司治理咨询服务。投票顾问的影响力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及相应监管的完善与日俱增,但来自上市公司管理层等利益相关方的批评也从未停止,近10年来更引起立法者与监管者的关注和介入。美国与欧盟的探索实践表明,以适度信息披露和利益冲突防控为导向的公共监管相较于私人执法而言是规制此类机构的更优路径,表现可衡量性弱、诉讼效果不彰影响了民事诉讼的应用,相关经验亦可为我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对影子银行的发展深感担忧。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适用欧盟各个成员国的国内监管规则。随着欧盟内部市场的发展,欧盟货币市场基金的跨境投资与交易数量激增。因此欧盟将货币市场基金的统一监管提上议事日程。应欧洲议会的要求,欧盟分析与研究后,于2013年9月4日正式对外公布了《货币市场基金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制定,是欧盟为建设金融市场统一监管体系所努力的一部分。《货币市场基金条例草案》在欧盟现有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对欧盟货币市场基金的营业核准、基金内部评级规则、信息披露义务、投资多样性与集中性原则设定了统一的监管标准。此外,《货币市场基金条例草案》首次在欧盟境内引入浮动净资产价值货币市场基金的概念,以及类似准备金制度的净资产价值缓冲机制,提高了传统固定净资产价值货币市场基金的准入门槛。当下的中国,其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速,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因此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正在研究如何完善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规则。目前,有欧盟的《货币市场基金条例草案》在先,那么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可以从欧盟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引导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欧盟金融服务法中,最低限度协调原则是指共同体立法只对各成员国金融监管规则的基本要素进行协调.这一原则尊重了成员国的国家主权,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的政策成本,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促成最优的监管标准.<欧共体条约>中的特别协调条款是这一原则的直接依据,金融服务指令中的协调条款是其集中体现.最低限度协调原则只适用于符合共同利益的非歧视性限制措施.在其适用范围内,各成员国只能进行执行性立法.该原则的确立和推行是以相互承认为核心、以母国控制为表现形式的一体化模式成功运用的必然结果.晚近的立法实践表明,这一原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丁丁 《河北法学》2007,25(12):168-172
欧盟公司法的统一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有关法定审计的第8号公司法指令是欧盟公司法的组成部分.本世纪初在美国及欧盟发生的财务丑闻加快了欧盟强化法定审计独立性及法定审计责任的改革.以公司治理为背景,主要分析了欧盟修订法定审计指令的考量因素、对法定审计独立性的强化措施、有关法定审计的形式选择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指出欧盟法定审计的改革受到美国《萨班斯法案》以及欧盟成员国内法的影响,而且,这一改革还将持续进行,并且也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7.
张晨颖 《中国法学》2020,(2):108-128
为解决寡头市场中的垄断问题,我国《反垄断法》提供了"滥用共同市场支配地位"的路径,但法律规定有缺陷并导致实践中难以适用或错误适用。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理论和法律实践均表明这种认定思路是行之有效的,但其难点在于如何通过间接证据证明市场寡头不具合理性的一致性行为不是由于客观市场结构造成的,而是基于主观意图,因此具有可责性。分析美国、欧盟的执法、司法案例,通过各自演进过程论证其内在逻辑,发现两种路径殊途同归。我国反垄断执法认定共同市场支配地位时应该将结构、行为因素并举。  相似文献   

18.
杨帆 《环球法律评论》2022,44(1):178-192
“SchremsⅡ案”对以隐私权和数据保护为核心构建的欧盟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它要求无论使用何种数据跨境流动工具,都必须确保第三国能够提供与欧盟同等的保护水平。在该案的影响下,《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在数据保护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保障措施的适用愈发严苛,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在数据保护领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数据跨境流动欧盟法规则与国际贸易法的不兼容问题日益凸显。欧盟虽然结合SchremsⅡ案的判决完善了对数据跨境的法律监管,但依然没有减少外界对其监管合理性的质疑。我国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存在着配套立法不健全、规则可操作性差、多元价值失衡、缺乏内外联动的“中国方案”等问题。对此,应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加强中欧国际合作,共同引领构建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锡祥  吴鹏 《时代法学》2006,4(5):91-9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始建于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按照规划将于2010年建成,它是一个包括11个成员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本文考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模式,并对其利弊得失作了恰如其分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2005年生效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为基础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探究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争端解决机制,提炼出可供借鉴的合理成分和可取之处,在总结归纳的同时,提出了完善和改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赵信会  谢庭树 《证据科学》2012,20(2):232-242
裁量性证据可采性认定模式可以解决司法体制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其实美国证据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经确立了裁量性的证据可采性认定模式,可以说裁量性证据可采性认定是美国证据法的重要内容。不过美国的裁量性证据可采性认定的百年历史中也出现了影响法的可预测性、损害司法公正、背离可采性规则的目的等缺点。受此启发,中国证据能力评价的裁量性模式可以借鉴威格摩尔的理论,以详细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规则约束裁量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