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湘,是湖南地区的泛称,迨无疑义;但对“三湘”一词的由来,则异说纷坛:(一)“三湘,谓江、湘、沅三江也。”(《小学绀珠》);(二)“湘潭、湘乡、湘阴,谓之三湘。”(《太平寰宇记》);(三)“潇湘、蒸湘、沅湘,谓之三湘。”(《长沙府志》);(四)“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曰蒸湘,总名三湘。”(《辞海》1980年版)以上四说,若加探讨,便会发现其中有谬误之处,因而爰考载籍,证其本义,以为新解,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爨”(cuan)字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孟子·滕文公上》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此处之意为烧火煮饭;《诗·小雅·楚茨》云:“执爨(?)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此处则为灶;另外还用作戏曲名词或泛指演剧。在云南民族历史上,“爨”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3.
一、楚族的先世、南迁时代和迁徙路线楚族的祖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故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左传》则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传代与《大荒西经》小有出入。因为“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湻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抗日战争时期,长沙战国墓出土楚缯(帛)书,亦有“炎帝乃命祝融”语。安志敏、陈公柔在《长沙战  相似文献   

4.
(一) 麓川地名,首见于元朝时期。《元史·地理志四》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金齿等处宣抚司(驻今保山)说:“麓川路,在茫施路(驻今潞西县芒市)东(按,应为西)。其地曰大布茫,曰赕头附赛,曰赕中弹吉,曰赕尾福禄培,皆白夷(按,傣族)所居。”麓川路东部的茫施路大致相当于今潞西县;北部的平缅路基本上为今陇川县。则麓川路即今瑞丽县,地域范围比今瑞丽县稍大。时金齿宣抚司所辖六路一赕,居民皆以“白夷”(傣族)为主,元朝用当地“白夷”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各路土官。及至元朝末年,麓川路“白夷”土官思可法,起而兼并邻境其他土官的领地,企图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元史·本纪》说: “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六月丁已,诏以云南贼死可伐盗据一方,侵夺  相似文献   

5.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6.
读书人(古代称为士)读了一些书之后就喜欢了议论,这被现代学者朱自清称之为“酸气”。但不论“酸气”与否,读书人爱发议论却是事实。这在先秦孔子时代就盛行,《论语·季氏篇》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反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这种议论集中表现为议政,所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条云:“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相似文献   

7.
民俗硕鼠之幸福传递 老鼠,十二生肖排名第一位。为何称它为“子鼠”,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云:“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在中国,老鼠一直被看成是多子多福、财源广进的代言词,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也常常出现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语曰“天高皇帝远“,这当然是事实。元末台州、温州、处州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明·黄溥:《闭中今古录》)官多如毛,吏治腐败,法纪荡然,民不聊生,最后只能是惟有一个反字了得。这是中国不知上演过多少次的历史悲剧!而细察古今,则又不难发现:天高皇帝近,更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清中叶学者陈其言《庸闲斋笔记》卷八载谓:“黔中苗人称天子为‘京里老皇帝’,称大小官府皆曰‘皇帝’,其私称官府则曰‘朦’。粤西瑶人称官府曰‘瞎’。噫!‘朦’、‘瞎’之称,殆《春秋》一字之褒与?”这条史料颇为典型。“称大小官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的“濮越人”(pu~(42)?jei~(42))或“濮夷”(pu~(42)?ji~(22)),(晋)《华阳国志》曰:“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 又曰:“历夏、商、周,武王代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南中” 即今之贵州省、云南省及四川省南部,这一地区自周代以前历来都住着越人。该书对“夷越”这一人们共同体,同时称之为“夷濮”。《后汉书》则称之为“夷僚”。可见“夷越”、“夷濮”、“夷僚”都是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0.
《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王逸《章句》曰:“恃怙众士,被甲兵也。”洪兴祖补注曰:“耿,明也。逸以介为介胄。”朱熹《集注》曰:“负,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刚勇之意也。”王夫之《通释》曰:“负,矜衒自负也。”符定一《联绵字典》及今版《词源》“耿介”条均以《楚辞》此句作例证,释为“甲胄明”、“引申有‘刚勇’义”。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谓“负恃左右狠戾刚愎的人”。马茂元《楚辞  相似文献   

11.
“水浒气”     
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限于篇幅,此处“三国气”存而不论。何谓“水浒气”?在相当程度上说,乃霸气、盗气、匪气、流氓气也。《水浒传》中恶霸形形色色,祝家庄庄主、西门庆、蒋门神之流,虽童稚亦耳熟能详;桃花山、二龙山等山大王,分明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害一方之强盗;混江龙李俊、船伙儿张横辈,则是驾着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动辄将客商扔进水里喂鱼的水上土匪;而花花太岁高衙内、没毛大虫牛二之流氓行径,同样令人  相似文献   

12.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在这里,华峤以下,均是魏晋六朝史家,他们的著述都已散佚,其所撰书志更名曰典、录、说,还有易名曰记,或仍以志为名的。但后来有的论者,由于对大量散失的史著(佚史)缺乏应有的重视,或是揣摩不周,只注意到今存可据的史著,如二十四史书志编纂  相似文献   

13.
一、王充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一) 关于人的学说基于“元气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王充认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不是神,而人则是自然界的产物。“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物势》)天上和地上的气相互结合,人就偶然地产生了。这种观点虽不科学,但在当时对于驳斥儒家“天地故生人”的论调,仍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敬用五事     
这个题目原是我国古籍《书 .洪范》里指 (一般当官的 )修养身心的五个方面 ,就是 :“一曰貌 ,二曰言 ,三曰视 ,四曰听 ,五曰思。”一目了然 ,似已不必再加解释。在表示重要性的排列顺序上 ,宋代王安石在其《洪范传》中认为 ,“五事以思为主 ,而貌最其所后也。”此言有理。“以思为主” ,亦即凡事总要动动脑筋 ,谁说不是呢 ?  看来 ,这句老古董 ,虽然时代背景不同 ,但其具体要求仍可古为今用。在强调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 ,试就某些有关实际情况而论 ,要注重“敬用五事” ,岂不更加应该给广大…  相似文献   

15.
试论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禁忌?东汉班固所撰《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曰:“阴阳家者……,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这说明禁忌一词在东汉或更早已经产生和使用了,并且从那时起,禁忌便与宗教,祭祀、鬼神有关。《现代汉语词典》对禁忌则作了概括性的阐述:(1)犯忌讳的话和  相似文献   

16.
华夏二字,最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貂,罔不率俾”,孔颖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华,意为荣(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部),古时华夏族居于中央之地,故习称中国。《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尚书》:“华夏蛮貊”注则日:“冕眼采章曰华,大国曰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还含有雅、正、大等意思。东方齐鲁等国,本从西方迁来,所以东方诸国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周朝崇尚赤色,大祭祀时常牛(赤色牛),华含有赤的意思。凡…  相似文献   

17.
新年将至,神州喜庆,家家门前贴“福”,人人相互祝福,以祈“春至福临”,万事如意。 何谓“福”?最古老的经典《尚书》上讲:“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韩非子》中曰:“全寿富贵谓之  相似文献   

18.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19.
六、性生活养生——人之大欲,适可而行(一)欲不可禁,思无邪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南怀瑾先生解曰:“所谓饮食,等于民生同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孔门大儒公开承认“性”的合理性在其当时是极难能可贵的。人的性欲乃本性使然,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之偏之谓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圣人不绝和合之道”。南怀瑾先生更能通圣人之心:“读《诗经》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么他(孔子)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孙思邈直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  相似文献   

20.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