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极为丰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全面理解和把握这20字目标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对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同仁县地处偏僻,山大沟深,经济欠发达,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基本县情。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机遇,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要求,结合县情实际,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具体讲,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是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作了科学概括,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海东地区广大农民富裕起来、广大农村亮起来的一项民心工程。结合“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融会贯通中央20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以体现全区农村“新房舍、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要求。确定全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措施。具体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海西州德令哈市在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使新农村建设步入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惠民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突出“五个一”(一个好班子、一条好路子、一套好制度、一种好氛围、一份好规划)要求,不断充实“三级联创”活动内容。用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级联创”活动成效,用“三级联创”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基层检察院作为整个检察系统的“神经末梢”,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经过调查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和重视。一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问题:二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四是关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问题;五是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6,(9):39-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要任务,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也应当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大有所为。发挥统一战线在宁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促进农村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做好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整体系。它既有物质文明层面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也有精神文明方面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有政治文明范畴的(管理民主)。应当说,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而乡风文明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收到一封农民朋友的来信,他问了一个我都说不清的问题:新农村究竟是啥样?老实说,我也只知道中央说的那20字目标,至于啷个才叫新农村,我也说不清楚;怎样建设新农村,我心里更没有底。其实,对于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有困惑,就连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同样有困惑。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你好!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上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随处可见大标语,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新农村”是一件指日可待、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多年的镇干部,我想给你们反映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心病:新农村确实好,但没有“新农民”,谁来建设它呢?  相似文献   

13.
马红 《新长征》2006,(10):36-3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党工作目标。作为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舒勇 《当代贵州》2007,(17):44-44
长期以来,六枝特区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农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六枝特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要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个总方向和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的成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应当根据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提升物质技术水平、选好经济发展模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农村到底是啥样?重庆离新农村还有多远?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重庆该如何建设新农村?……带着这些问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重庆新农村的足音吧!直辖以来,重庆农业农村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重庆农村建设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2004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10.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要求,差距更大、欠账更多。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那么,如何将这幅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在想些什么?有哪些企盼和担心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最近对吉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周忠新 《学习导报》2012,(21):29-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新农村的“新”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自治区总体部署,乌海市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目标和自治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农业发展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乌海市农业比重较小,2006年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全市农业人口共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3万人。  相似文献   

20.
孟祥久 《新长征》2006,(6):28-2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吉粮集团作为省属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如何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现二次创业,打造一个全新的吉粮集团,更好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吉粮集团上下正在谋划的深刻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