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指出,人口是“全部经济社会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口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不断创新人口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根基于唯物史观“人的主体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人的主体性及其创造价值,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旨归,即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其价值方向、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其价值目标、以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其价值尺度、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解放为其终极价值目的。为实现其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变革中国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继往开来持续构筑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韩晗 《同舟共进》2011,(6):30-33
2011年3月11日,日本爆发特大地震,堪称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灾难。但消息传到中国之后,在某些场合却产生了我们不愿见到的某种异于寻常的“网络抗战”。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9,(6):64-6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世界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瘟疫与人     
尽管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人类就在同地球上其他有形动物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然而直到19世纪末.人类同微生物的斗争.却一直如同瞎子摸象.充满着艰辛和神秘。微生物这把无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虽不曾动摇人类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战争、灾荒、疾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6.
超越西方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正因如此,中国人“一出国,就爱国”。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我们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二是我们人均预期寿命已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6,(10):12-13
时间是一篇华彩的乐章,记录着人类历史上每一个进步的音符。在新中国历史上,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一个个平平凡凡的名字,一个个惊天动地的音符.演绎出一首感人至深的乐曲。这乐曲的名字叫做“先进”,它必将在历史的长河留下永恒的印记.成为回响在我们耳边永恒的绕梁余音。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伟 《求索》2007,(4):142-14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要求,并在积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深刻总结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发展观,充分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充分尊重和肯定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与贯彻这一发展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科学对待真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7):1-1
核能的发现,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然而,无论是核武器还是核电站,人们对于核能始终有着复杂情感,正如一位核物理学家所言:“核能有些像马戏团里的猛兽,听话时让人感到其乐无穷,而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纵观整个核能发展历史,它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高悬于人类的头顸之上。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现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营 《求索》2007,(5):118-121
循环经济的兴起是为了人,循环经济实践也依赖人。循环经济在本质上体现的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但并非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简单再现。作为人类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启示我们应树立具有如下特征的现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坚持循环经济科学的人类主体意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应遵循循环经济理性的人类利益意识,关照人类的根本、整体和长远利益;在实践观上,应树立循环经济的人-自然与人-人关系互为中介的生产实践观,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海涛 《中国减灾》2004,(5):60-60
瘟疫是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总称。致病的微生物或病毒是瘟疫的罪魁祸首。它们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的历史远比人类更古老.人类一直与它们展开着旷日持久的殊死较量。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受到瘟疫的袭击,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饱尝过瘟疫的肆虐和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生态     
王露露 《文明大观》2003,(12):30-31
记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起,全世界都在谈论“生态”,这两个字不光是媒体炒作最多的主题,还是普通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想,一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二来,在人口膨胀的2l世纪,居住在空间日趋狭窄的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珍视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这种盎然的健康生存景象,的确值得欣慰。  相似文献   

15.
刘丰  刘恒新 《重庆行政》2010,12(1):102-106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时至今日,“贫困”作为著名的3P问题之一,仍然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焦点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5):90-90
丁鸣、周育国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23期撰文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而人类文明则体现在人的存在及其关系中。尽管我们已步人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向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与完善。历史的发展告诫人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人类才能走出现代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是人类管理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十七大报告在论及加强军队科学管理时,强调“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把“法治”、“严治”与科学管理紧紧地联系了起来。深刻理解科学管理的内涵,以及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完善军事法规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中,鲜明地提出把“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特征和标志,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体现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着党的文化使命感的增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致力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贯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体现出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纵深把握和深谋远虑。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内涵,对于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推进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在人类历史上,中…  相似文献   

19.
王慧敏 《群众》2013,(10):65-66
纵观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次工业革命,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贡献,而人才则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志杰 《前进》2007,(2):41-42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创新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并且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这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就当前来讲,无论对我们党,还是对党的领导干部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建设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