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朝印 《现代法学》2011,33(5):37-44
商业信托是商事信托的一种具体形式,商业信托具有偿性、组织性及财产独立性等法律特征。赋予商业信托法律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国家立法政策及价值选择问题,在理论上不存在障碍。美国的成文法商业信托取得完全的法律主体地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选择。随着商业信托在中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应当逐步规定商业信托的法律主体地位,这有助于解决商业信托领域中存在的信托财产所有权、受托人有限责任、商业信托正确设立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商事信托之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事信托以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为基础,其精髓就在于它移转并分割所有权的设计。由此,受托人与受益人分别为信托财产的管理者和收益享有者,构成了信托平衡机制的核心。但由于我国绝对所有权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信托财产权制度存在较大的冲突,以至于造成信托财产归属不明、信托财产未真正独立、受托人权力规制机制缺失以及受益人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度缺陷,使信托权利机制失衡,成为我国商事信托发展之障碍。因此,我国在移植英美法系国家信托法律制度时必须消除现行制度之障碍,并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我国商事信托之权利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商事信托和商事公司是目前最重要的商事组织形式。二者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能更清楚的明白和理解他们的本质、用途和作用,为投资者的商业决策——选择投资载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事信托的组织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事信托到商事信托,信托关系的本质完成了从财产无偿移转的手段到企业组织架构的变革。商事信托作为组织法,其具有商事组织的典型共性,而且在制度设计和受托人信义义务的标准上,商事信托也与商事公司制度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趋同。我国现行信托立法无论是在受托人承担有限责任的规定上,还是在信托投资的规模上以及在受托人的资格取得上,都离成熟的组织法的要求还都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5.
信托的功能--资本运营视角下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运营是现代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 ,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促进资本运营就成为现代商事法制重要目标之一。在公司制和代理制下的资本运营都存在交易成本比较高的弊端。相对于代理制而言 ,信托制度提高了资本运营的效率 ;相对于公司制而言 ,信托促进了资本运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 ,在资本运营的视角下 ,信托的经济功能就在于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提高了商业效率。信托的功能在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并表现为多种灵活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陈雪萍 《法学》2007,(8):98-106
金新乳品信托计划案件揭示了我国信托法缺乏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及商业信托投资者利益法律保护机制阙如,以至于受托人行为之控制、投资者利益之保护落空于商业信托之制度设计中。在英美,商业信托受托人不当行为风险之控制是信托法之核心。如何控制?一则承认受益人衡平法上的所有权,通过受益人衡平法上的救济,对受托人不当行为进行消极防范;二则对受托人施以严格的忠实、谨慎义务来对受托人行为进行事前的预防。为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英美之相关法律控制机制,设计符合信托理念的商业信托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托原是普通法系国家的重要法律制度,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其在合理安排使用财产、扩充财产所有人自由、以及商业融资、民众投资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已为众多大陆法系国家所承认并引进。但即使是在已经承认信托的大多数民法法系国家与地区,更被重视的也是商事信托,而民事信托一直处于寂寂状态。这主要是因为信托制度设计中有与传统民法理论互不相容的部分:衡平法的缺失、物权的一元制、物权法定主义,阻碍了信托在民法法系国家的发展。本文试分析信托在融入民法法系时产生种种障碍的原因并考察各国对待信托制度、处理这一障碍的不同立法例。  相似文献   

8.
信托收据制度在我国法上面临规范适用不确定、法律效力不明确、缺乏公示及对抗效力等法律障碍,与商事实践脱节严重。我国金融机构通常在信托收据合同中设置复杂的合同条款,实则系由不彰的规范现状和司法实践所导致。我国信托收据制度的完善,需要明确作为财产基础的提单等物权凭证的物权效力和证券属性、明晰信托收据关系项下的权利义务以及统筹信托收据与让与担保的法律地位。首先,在我国现行法框架中提单并非所有权凭证,而是代表间接占有的商事物权证券,其交付的特殊效力应当予以明确规定。其次,基于信托收据的担保功能和法律定位,应当将其解释为让与构造的非典型担保,金融机构应当为担保权人而非所有权人。信托收据合法化具有多方面的正当性基础,亦契合我国商法的价值判断立场。再次,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信托收据应当纳入动产让与担保范畴,并适用登记公示方式,以厘清第三人的权利边界。  相似文献   

9.
试论信托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以来,在英美被广泛利用于民事、商事和公益领域的信托制度开始为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引进,在日本、韩国先后颁布《信托法》之后,我国台湾地区也已将其作为一部重要的市场经济法律推出。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信托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托法》起草经过三年多讨论咨询,数易其稿.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而从我国目前的法制状况来看.对信托的调整规范均不完善和全面,往往并不体现信托的本质,反而扭曲了信托的观念。因此,正确认识信托的法理性质,合理借鉴国外《信托法》,是我国信托立法的基础。一、大陆法系…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三十年里,很多商事组织的法律形式在美国诞生,包括: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liabilitycompany,LLC)、有限责任合伙(limitedliabilitypartnership,LLP)、有限责任有限合伙(limitedliabilitylimitedpartnership)和法定商事信托(statutorybusinesstrust)等。这些商事组织形式将传统商事公司的债权人权利或财产分隔(assetpartitioning)与合伙中的投资与管理的合同自由结合在一起。将这些新法律主体视为类合伙组织是把合同自由度作为传统公司与合伙组织的最主要区别;而将它们视为类公司组织是将债权人权利的类型作为公司与合伙的最主要区别。虽然近期学者通常采纳前一种观点,但后一种观点似乎更准确。历史证明传统公司形式中的固定合同仅仅是支撑公司制企业债权人权利的基础,这种固定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其他替代方式的发展而消亡。因此,新的商事组织形式最好被认为是公司形式继续发展的一部分表现而不是更类似于传统的合伙。合伙实际上一直在另一个方向上发展。文章的研究首先以合同自由和直到今天仍然吸引学界最广泛关注的有限责任这种财产分隔形式之间的平衡为出发点。进而,笔者从一个大家相对不熟悉的视角,即聚焦于财产分隔中的"主体保护"(entityshielding)的组成来研究新商事组织形式。。亨利·汉斯曼和理查德·斯科维尔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雷  相似文献   

11.
信托法律关系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信托制度始于英伦 ,兴于美、日 ,目前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而又极具广阔前景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信托法律关系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新型动态的财产权关系 ,是财产权内部各种权利形式和其各自所包含的权能相互间运动和转换的形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不仅不能缺少信托制度 ,而且更亟待通过健全信托立法来完善我国的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张莉 《法制与社会》2013,(30):95-97
我国信托法律法规体系主要以《信托法》为基础,在信托发展过程中逐日建立起来。商事信托在我国信托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并在投资实践中频繁地应用,足可以预见,商事信托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针对我国信托实务中商事信托受托人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信托法》关于商事信托受托人义务的规定和引进谨慎投资义务。  相似文献   

13.
信托制度相对其他商事组织具有多方面的特点。本文从经营责任、税收负担、经营管理权、对经营管理层监控能力、代理成本、利润分配、财产社会公信、订约和交易成本等八个方面着重对信托和其他典型商事组织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信托的特点,针对契约型的信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尹迪 《法学》2018,(2):73-85
我国基本养老金"入市"采用信托投资模式,在本质上,其属于兼具自益性与他益性的公益信托。该类信托内含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与信托法律关系的复合性,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内部风险,另一方面也对养老金投资法律规范的构建提出了制度需求。在当前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法律规范存在疏漏以致对市场化投资风险规制不足的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的收益性与安全性的统一,就须在正视参保人之受益人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对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中的管理权、投资权以及监督权的权义结构及其分配重新加以审视,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民生保障功能与经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平达 《中国律师》2013,(1):67-6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商事交流日益密切,纠纷迅速增多,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既便利又有效率的争议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近年来,我国仲裁机构受理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件越来越多,但律师代理仲裁案件和涉外仲裁法律服务的整体水平却极为有限,我国急需一批既精通国际法律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6.
赵威 《法学杂志》2016,(6):110-116
LLC是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呈现有限责任、单层税负、灵活管理体制的特点.将LLC作为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加以移植,并不会对现有的公司、合伙制度进行替代性的推翻,仅仅是丰富了我国商事企业的制度设计,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对投资模式的需求.随着《公司法》不断修改,政府管理的态度更加偏向于对商事主体的“宽进严管”,拟在组织形式方面给予企业广泛的制度自由,政府态度的转变为LLC的移植提供了必要的生存土壤;我国统一的法律体系,有利于在引入LLC的同时,对《公司法》《税法》等相关法律进行统筹和协调,并且以高效的再移植效率体现制度优势.移植LLC在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法律环境,一旦引入将从制度层面革新市场主体的参与形态,助推商品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事登记制度是商事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将应进行登记的事项,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登记于登记簿,确立商事主体的对内对外关系,并公之于众,取得商主体资格的一种法律制度。在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商事登记制度对于确保商事主体的交易安全和降低交易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一般登记制度的概念着手,探究登记制度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其实就是国外的股权投资基金,其本身并不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事实上,它最终采取哪种组织形式,就具有该种组织形式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从而受规范该种组织形式的法律的约束.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公司型、信托型和合伙型等,各有利弊.在产业投资基金监管中政府应起到导向作用,相关法律应起到严格规范作用,但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产业投资基金立法或一部<投资基金法>,而应通过现有的<公司法>、<信托法>和<合伙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完善,再加上国家的产业投资导向政策与投资目录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罗茜 《法制与社会》2013,(21):178-179,181
基金会和公益信托是管理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基金会是我国管理社会捐赠的主要形式,在国外实践成功的公益信托并未发挥出其优势。本文通过对公益信托独特优势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公益信托的法律制度来探讨公益信托在中国发展的契机以及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度构建和税收鼓励政策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事仲裁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解决商事纠纷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争议解决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商事仲裁机构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等城市为代表的商事仲裁机构运行日趋成熟、作用日益明显,但同时又普遍存在性质定位不明、人事财政行政化色彩浓厚、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本文认为在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基础上,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广西商事仲裁机构更应该关注自身个性问题,结合区域实际选择商事仲裁机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