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原始人学会“钻木取火”,人类利用能源的进程就开始了。最初燃烧木材取暖、烧烤食物,人类还只是在使用固体燃料,直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发现“泽中有火”,即石油蒸汽在湖泊池沼水面起火的现象,这是人类历史发现石油最早的文字记载。从此,我国开始了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如今,煤、石油、天然气并称为世界三大能源,在以能源为主导的当今世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贵州,只要一提及能源,人们总是首先联想到“电”,联想到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突飞猛进的“电力”产业。与此同时,水、火电力的开发总是难以改变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往往是在“电”上做文章。可是,谁又知道,一个专门为贵州本土服务的能源——燃气,在贵州20多年的发展变迁中“扮演”什么角色?对此,本刊联合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决策层人士,组成了“贵州燃气战略研究课题组”,对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远景作出全面的观察和考量。自本期起,我们将从多元的视角透视贵州燃气产业发展变迁的步履,采用多角度、系列化主题解读贵州燃气的发展理念和自主创新的实践方略,让一个产业所创造的文明“碎片”拓展我们的经济视野,让省内外各界各阶层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3.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4):59-60
在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建制中,众多的基础建设属于政府干预下进行实施,并采取了各种渠道进行资本整合运营,从而实现城市的功能和作用。由此,促使许多公用事业处于被动或半被动的发展局面。当日新月异的世界发生变革时,当城市燃料文明升级换代时,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因为煤炭、水等资源的富集,能源产业无形中就是以"电"为主要视点,而城市燃料这一能源优势就显得比较"单薄"。可是,在城市公用事业逐步放开市场的时代,贵州燃气产业一直遵循着科学发展、和谐演进的价值规律,以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胆识去面对市场的变数,用自身无形的力量去征服市场。贵州燃气的崛起,映射着一个产业的希望和目标,并赋予了和谐贵州构建的超然和气势。于是,我们在走进贵州燃气的时候,总是怀着敬仰和叹服,希望从中寻找到阻止煤炭进城的路径。于是,我们通过一点一滴的采摘,力图把红色的火焰和蓝色的火焰聚合,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了。中国共产党在99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革命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时代结晶,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彰显了党的主张和强大生命力、战斗力,打上了党的使命和担当的深刻烙印,揭示了党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3):57-59
编者按 贵州燃气产业的蓬勃发展,理应回归到传统与现实难以忽视的文化之上.也许人们会惊问:贵州燃气难道会创造文化吗?  相似文献   

6.
贵州燃气产业的蓬勃发展,理应回归到传统与现实难以忽视的文化之上。也许人们会惊问:贵州燃气难道会创造文化吗?当我们把视角转移到贵州燃气近20年走过的历程,当我们放眼千姿百态的世界,贵州燃气人所改写的是充满风骨的文化力。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走势而言,没有文化支撑的产业是不可能也难以做大做强的。当我们认真地观察和感悟贵州燃气的文化力,其实就是文化竞争力,对此,那些曾经的"论争"和"疑问"就显得轻佻了。在计划与市场、封闭与开放的环境演变中,贵州燃气人所创造的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一个产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一个颇具神话的煤气工程开始酝酿,贵州燃气产业首先改变的是根深蒂固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诉求。从煤气主业到多元化燃气产业科学发展,贵州燃气产业站在世界的时空稳步推进,改写的是能源版图,体现的是一个产业的创造力。从以贵阳为轴心的市场拓展,到遵义、安顺、都匀、毕节等区域的有序扩张,贵州燃气所铸造的是一种持续力,一种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持续力。于是,贵州燃气产业的兴盛,可以说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裂变,是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和张扬。对此,曾经萦绕贵阳许多年的"酸雨"隐退,曾经堆积如山的碳灰不再遗留城市的角落,曾经富足的"煤炭"和"电"不再仅仅属于贵州的"特产"独自享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6,(9):61-64
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贵阳市煤气公司的基础上经改制, 2004年元月成立、2005年9月更名的产业多元化的大型燃气企业。公司改制后,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了生产运行更加平稳,管理更加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8.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1):57-59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贵州,也许是上苍潜意识的赋予和恩赐,让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土壤蕴藏着闪闪发亮的物种——煤炭。正是煤炭的禀赋,贵州各族人民日常生活总是少不了她的“温暖”。可是,当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在如火如荼地开发煤炭时,贵州依旧坐在“金山”上忍受贫苦的煎熬。当“大炼钢铁”年代让贵州的青山变成一片片光秃秃的“和尚坡”之时,当煤炭也能够冶炼钢铁的“神话”告诉贵州的大众时,一个提升煤炭利用方式的“煤气”着实叫人们产生了一连串的惊奇和疑问。于是,一个叫“煤气”的概念开始逐步在贵州发生扩延。从煤气工程筹备处(筹建处)——煤气工程指挥部——贵阳市煤气公司——贵阳燃气公司——贵州燃气集团……贵州能源耗散结构中的“燃气”链从容自如地描绘着贵州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图”;从煤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 天然气,从一个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企业到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从一个以贵阳为初级市场到全省有序扩张并跨越贵州山门的产业,贵州燃气主演了一场贵州企业发展的“大戏”。这,对于贵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而言,贵州燃气的成长甚至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盛。20年前,燃气仅仅为贵州人茶余饭后的“天方夜谭”,而今成为了拥有资产近8亿元的产业集群。是否讷于言者,必敏于行?先哲有言:山不到我面前来,我就到山的面前去。让我们走近贵州燃气,去探究贵州燃气“演奏”的“长歌”。  相似文献   

9.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5):59-60
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逐步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站在"地球村"的视野管窥我国比较边缘的贵州,清洁能源的导入可以说是典型的"天方夜谭"。然而,从全球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审视,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只有在清洁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背景,贵州燃气产业因势利导地领跑着"欠开发、欠发达"省份的基础能源方向,用超前的思维和战略的睿智谋划燃气产业的"革命",促使贵州与全国一样同步迈进"洁能时代"。"洁能时代"是什么特征?在现代城市日新月异地"扩容"变迁之际,如何突破城市发展的"瓶颈"?让我们切身走进贵州燃气,用一种与时俱进的目光和心态去发现、去观察;是惊喜,是欢悦,是一种由衷的钦佩。  相似文献   

10.
有关调查分析显示,贵州能源消费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攀升,其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工业耗能比重大和煤炭消费比重大三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这无疑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而贵州在党的十七大前就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理念,并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体现。再回复到20年间为认真探究生态文明作出努力的一个行业--贵州燃气,我们被那些平朴的燃气人所感动。20年的苦苦实践和创新,贵州燃气产业在最贫困的区域大胆地"试验",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公民责任的鲜活范例!当我们项目组在结束贵州燃气产业第一阶段"战略研究"之时,我们被贵州燃气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智慧和精神所折服。无论是产业构建的理念和产业链的布局,还是人才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贵州燃气人所创造的企业文化与所搭建的梯队,悄悄地凸显了一个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几多心血和汗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理性发展,具体和丰富了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成为了贵州实践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企业"模式"。于是,当我们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欢呼的同时,我们为贵州能够有这样的企业超前地参与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而鼓舞。于是,我们的"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对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追踪还将继续。同时,我们慎重地告知读者,关注科学发展、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依旧是我们战略研究的重点,以期待各级各界的主动参与、支持和珍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贵州的"亮点"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11.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21):60-61
编者按 透析现代企业发展的兴衰历程,真可谓成也资本运营,败亦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确是企业成长的利器.当我国经济转型,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战略举措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王庆  肖正愚  邓建华 《当代贵州》2008,(11):I0001-I0001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突如其来,“震”惊中国! 危急时刻,心手相连。 在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我省许多大企业、大集团始终不忘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支援灾区第一线。 作为公用事业的贵州燃气集团,在抗震救灾中用行动彰显了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世纪趋势,当下为何?18世纪有工业革命、19世纪有工业现代化浪潮、20世纪有低成本的运算及通讯、科技飞速发展。撇去浮华,沉淀理性,如今,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凸显成为趋势航标。胆识把握机会,魄力创造未来。当我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进贵州燃气时,从燃气人的身上体现出的那种胆识和魄力,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敬畏。从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煤气工程指挥部到今天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企业,贵州燃气秉承了"诚信、求实、团结、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用一种国际化的思维去理解世界,用一种超前的人才观去建构和谐企业发展的目标。回顾贵州燃气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继承了先人的文化因子,也采纳与全球接轨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用人模式。于是,当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新商帮的代表人物张瑞敏、黄宏生、李彦宏、郭广昌、江南春等"大腕"人物时,显然会联想到他们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而在贵州,在一个极其普通的产业集群中.黄友兴的名字和他"领军"的贵州燃气集团,让我们知道一个个备受关注的燃气人洪鸣、王翰宇、刘起龙、白大勇、广宏、程跃东……是他们组建的团队让贵州燃气在神州大地树起了行业的标杆。他们仰仗的"砝码"不是资金链,不是企业的有形资本和规模,而是对自身产业培育的理念和科学的人才观,是具有贵州特色的资源整合力和驾驭多元化市场的豪迈气派。  相似文献   

14.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9):121-123
编者按 世纪趋势,当下为何?18世纪有工业革命、19世纪有工业现代化浪潮、20世纪有低成本的运算及通讯、科技飞速发展.撇去浮华,沉淀理性,如今,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凸显成为趋势航标.  相似文献   

15.
煤气→天然气:贵州与世界的"零距离" 根据有关方面近期对全省主要城市进行的市场调查和预测,至2010年,贵州省主要城市的燃气需求量为16.34亿立方米/年,2020年将达到29.5亿立方米/年.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换,以及海外文化的大举进入,给贵州的综合艺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贵州综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此情况下,如何看待贵州综合艺术的创作实力,如何观测贵州综合艺术发展的走向,如何选择繁荣贵州综合艺术事业的部署,无疑应当予以认真地探讨。 一、贵州综合艺术的创作实力 新时期以来,贵州的电视剧、电影、戏剧、音乐、舞蹈、曲艺和杂技等综合艺术创作的活跃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7.
透析现代企业发展的兴衰历程,真可谓成也资本运营,败亦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确是企业成长的利器。当我国经济转型,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战略举措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不可多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贵州燃气充分发挥价值规律杠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迅速启动了资本运营战略,使一个公用事业单位演变成为基本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集群,为同类产业升级换代创造了导航的"风向标"。纵观贵州燃气20年的风雨征程,他们在改制面前的睿智,超前、娴熟的资本运营战略,无不让我们对贵州燃气怀着深深敬意。贵州燃气的创新与变革,在于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运营,在于众多燃气人和关心燃气发展的各级各阶层的人们悉心呵护。当我们深入比较浩繁的资本链、资金链中探寻贵州燃气产业的构建历程之时,贵州燃气的资本运营方法和手段让我们感动,贵州燃气的资本运营策略和理念让我们叹服。从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煤气工程指挥部"到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其"附加值"超越了普通的公用事业范畴;从外省资金与民间资本的成功嫁接,贵州燃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气魄,描绘着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光辉图景。  相似文献   

18.
回眸贵州发展50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改革开放的20年,各项改革突飞猛进.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国有、集体、私营、外资一齐上,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前30年,受“一大二公”、全面公有制的束缚,全省城乡所有制结构单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统一经营、统一分配为主的人民公社体制;城市体制改革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逐步展开,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以不同所企制的相互渗透、补充和竞争改变了国家包办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辉煌历程的50年。这50年,贵州与全国一样,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古以夜郎国传名,今以茅台酒著称的贵州,是一个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宝地。解放以前的贵州,人们知之甚少,被戏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不毛之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地瘠民贫,生产力水平十对低下,人民生活极为贫困。1949年,全省14164万人口主要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从事工业的劳动力不足万人一全年粮食产量不到3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相似文献   

20.
交通邮政通信焕然一新斯50年前,贵州交通十分落后,公路的标准低、质量差,通航河道处在原始的天然的状态下,解放前夕铁路和民航都已中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贵州交通、邮电建设投入的力度。铁路建设先后建成了黔桂、川黔、贵昆、湘黔四条铁路干线和水城、开阳、盘西、清镇等支线。1997年南昆铁路横越黔西南,结束了黔西南州不通铁路的历史。1998年株六铁路复线开始建设,内昆铁路如期开工……铁路建设又进入新的高潮。1998年底,全省铁路运输长度已达到1639公里,并且境内铁路电气化程度为全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