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翻译界经常讨论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各家各派曾提出各种各样的翻译标准。实际上,任何一种翻译标准都不是万能的、通用的。所有这些翻译标准的客观存在构成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需要加以适当的选择。法律语言作为一科特殊的话体,在词汇、句式、结构、风格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法律语言的翻译标准,应根据法律语言的这些特点,选择准确、规范、通顺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剑 《青年论坛》2009,(5):130-131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它的非文学翻译,它是审美的翻译,它是对原作的真实再现,又是译者的创造性活动。再现原文,靠得是语言,而语言问题又是翻译文学作品的一大难题。文学翻译要把握住原作语言的特色和节奏,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生动、准确。  相似文献   

3.
谢霞 《前沿》2013,(14):130-131
作为一个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学翻译是一项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即社会文化因素对文学翻译有着极为重的影响。本文在从翻译对象选取、社会意识形态作用等宏观层面探讨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影响的基础上,以个别文本翻译为例简阐释社会文化对翻译策略、词汇使用等微观方面的具体操纵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3月14日的温总理答记者问会上,一位美女翻译引爆了人们的眼球。在现场,她将总理引用的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古诗词,翻译得准确、传神而且一气呵成,令翻译专家看后都拍案叫绝。第二天,多家媒体将“当今最火、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等诸多形容词加之她身,一时间,这个温婉浅笑、气质娴雅的女孩张璐成了网络红人。  相似文献   

5.
邓正君 《求索》2013,(9):269-269,62
由张梅岗教授等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近十年,至今仍为业界所传崇效法。该著设十二章,分列为:翻译的基本理论;名词的翻译;名词化结构与翻译;因果句的表达与翻译;因果动词与因果链结构的翻译;SVO句的译法;陈述功能的翻译;描述功能的翻译;分类功能与翻译;长句的功能分类及翻译;语段比较与翻译;发展中的功能翻译理论等。近日研习,倍觉受用进而引发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莹 《前沿》2014,(15):211-212
生态翻译学,作为人类翻译活动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在近期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遵循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通过生态翻译学与其他翻译范式对比研究指出翻译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事翻译的人员将会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制约和影响。因而,翻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翻译进行适应的选择和转换。  相似文献   

7.
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的封闭性、片面性,引起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新变化:研究范围的扩大化、研究手段的多样化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化,为中国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翻译马恩著作是一种极其艰辛的劳动周亮勋为了在中国传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已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劳动。没有从事过翻译的人,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翻译很简单,懂点外语就能搞,遇到困难,查查字典就行。这是对翻译工作不了解。我国当代的伟大作...  相似文献   

9.
翻译工作怎样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格日乐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翻译工作的繁荣发展,造就了大批翻译工作新秀。在翻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打破了传统的框框。...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次出访,在电视镜头和照片中,人们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小个子——外交部翻译孙宁。在两会期间,由于给李克强总理记者会担任翻译,孙宁“火”了一把,其实,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孙宁就已是随行翻译了。“他一直在给领导人做翻译,只不过没有那么显山露水。”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过家鼎表示,“外交部的翻译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1.
徐保华 《前沿》2012,(4):158-159
我国外宣翻译历来受到研究者重视,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倾向于“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追求“透明化”翻译效果,要求外国人轻松跨越文化鸿沟,译文读起来像原文一样毫无滞碍。本文梳理了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并以青岛地区文化外宣为例分析了当前外宣翻译困境,指明了社会主义语境要求外宣翻译充分亮明文化身份,彰显意识形态主体。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扩散的一种方式。通过译作,把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是翻译的目的,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本文着重例举彝文、汉文、英文三个不同文化群体中有关一些反映颜色、称谓、成语、典故等事物的不同表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所构成的困难,意在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操作,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门调解文化冲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李慧慧 《前沿》2013,(4):123-125
熟语是每个民族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译者不仅要融人这种文化,更要传承这种文化。在翻译中,能否对该熟语所带有的文化特色做出恰当的处理,关键是在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采用合适的翻译手段,尽可能地再现源语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归化、异化的利弊,并从熟语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举例、对比讲述两种翻译方法的使用,指出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对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来说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蓓辉  范晓燕 《求索》2007,(3):196-197
多元系统理论由于指明了翻译研究中各项参数如翻译文学在接受国文学导引系统中的地位,翻译策略,翻译文学对接受国文学系统的影响之间的互动模式而具有相当的文学解释力。以此理论来观照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时可以发现:随着翻译文学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向中心不断演进,翻译策略也由“政治化改写”转向“直译”进而到“萌芽中的异化”。翻译文学的作用也由原来政治理念的扬声筒变成了革新中国文学电源系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新词的汉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对外贸易及其他活动的日益增多,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许多前所未有的相关词汇和名称纷至沓来,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从时政、商务、网络词汇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新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翻译工作作为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交流的纽带,是文化传播的必经之道,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今年8月初,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将在上海召开。全球翻译界、文化传播界的精英将齐聚上海,参加这一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行的国际翻译界的盛会。  相似文献   

17.
陈宝鎏,1938年生于上海,1962年进入外交部从事缅语翻译工作,先后担任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胡耀邦、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缅语翻译。1973~1989年,外交部亚洲司主管缅甸事务,并两次常驻缅甸。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在《中国翻译词典》序言中说:“有一个‘最’却被人们完全忽略了,这就是翻译。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量来看,以及从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之最。”就在这取得“世界之最”的中国翻译界,有一个翻译家成就尤为...  相似文献   

19.
梁黎  何军 《前沿》2014,(11):215-218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强调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以贝娄的小说Humboldt’s Gift为例,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从文化过滤的层面来分析翻译中的具体事例,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也就是说,由于受本土文化的限制,译者如何对原文进行歪曲、增减、渗透等,从而导致原著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在犯罪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跨国间警务合作的加强愈发迫切。因此,进行警用英语词汇翻译的研究日益重要。警用英语词汇的词源、特点以及要求准确和规范的翻译原则使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必须兼顾文化语境框架下形成的差异,确定警用英语词汇的等价术语,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文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