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爽 《台声》2014,(2):75-75
小学时,对台湾的印象在语文课本的《日月潭》里,在《外婆的澎湖湾》的童谣中;初中时,隐约征邓丽君“靡靡之音”里,在琼瑶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里;高中后,听过了张震岳的“忠孝东路走九遍》,罗大佑的《鹿港小镇》;大学时,认识了那个来自淡水擅长“绕舌”曲风的周杰伦,看过了李安拿下首个华人最佳奥斯卡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曾几何时追看过《流星花园》后去校园操场看流星雨……  相似文献   

2.
周琼 《人民公安》2013,(4):53-53
王菲从小就是邓丽君的歌迷,并靠翻唱邓丽君成名。从1985年的《风从哪里来》开始,王菲至少出过4张翻唱邓丽君的专辑,其中最出名的是1995年推出的《菲靡靡之音》。在这张专辑中,王菲全盘翻唱了《但愿人长久》《初恋的地方》《南海姑娘》等13首邓丽君经典歌曲。王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我没有想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邓丽君,她是我从小的偶像。"1995年,  相似文献   

3.
文化快餐:量大吃不饱刘宏森(上海《青年学报》杂志编辑)如今30岁左右的人或许还记忆犹新:邓丽君的歌是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身份进入当代大陆青年的生活之中的。在邓丽君登陆之前。大陆青年,总是被告知大寨老英雄贾进才的那碗“冰碴饭,”或是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斗争!”这似乎构成了那个时代大陆青年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当这样的青年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时,一些人震惊了。邓丽君告诉大陆青年的是:生活不应该是“冰碴饭”和“斗争”,而应该是“美酒加咖啡”和“爱自己、爱他人”的“小城故事”。邓丽君的歌所以能在大陆青年中独领风骚好几年,并成为今天青年人争相抢购珍藏的经典,根本原因就在于邓丽君的歌带给当代大陆青年把握生活的新的方式。以邓丽君的歌为代表的港台文化对当代大陆青年的影响是深刻的。然而,这种影响在邓丽君之后却消弱了。大多数港台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对邓丽君的重复和摹仿,是“美酒加咖啡”的更为拙劣的翻版;被翻来覆去唱了10多年的“爱”,似乎也越唱越少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清纯和“小城故事多”的温馨。在邓丽君之后,港台文化提供给大陆青年的主要是量的积累:铺天盖地而来的永无休止又曾似相识的“肥皂剧”,有病  相似文献   

4.
媚俗对高贵的胜利张卫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讲师)大陆青年的时髦行为大都可以从港台流行文化那里找到源头。从80年代初的邓丽君到现在流行的文化衫,港台文化总是以它的温情(换句话说是人情味)在大陆找到着陆点.在这轮文化的攻坚战中,流行歌曲充当了先头部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武器能够对付它的软软的装甲。这种极韧的东西象水一样渗过了意识形态的防线。我无法忘记早年听邓丽君时的感觉:那种羞羞答答的气声却唱出了赤裸裸的爱情表白,那种撩拨和拦阻,使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顿失魁力。现在,邓丽君已经过时了,更多的歌星涌进来,连邓丽君的欲言又止也成了“古典”。人们开始选择更为直白的方式:让我一次爱个够──不知道这句话是调侃还是认真,反正语义上的含混淹没了语法的正确表达。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语言陈述。它指向各种可能性:潇洒、狂放,甚至执着。它适应于各种各样的人。它使真诚去爱的青年发现了爱的坚贞,又使偷情者发现了偷情的火爆。的确,没有理由不喜欢那些歌星,那些温情脉脉的话语:“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何不潇洒走一回”。况且那些歌星们风度翩翩,他们随时不在讨好观众,一曲歌罢,总要柔声细语地对观众说:“谢谢!”这给观众们一种“主人”的感觉。这  相似文献   

5.
参加《中国妇运》创刊50周年座谈会,心情十分激动,感受颇深。第一个感受,《中国妇运》50岁生日本身已是令人激动,看到这么多为妇女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大姐,更令我心中顿生一股使命感,前辈交给我们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 第二个感受,就是50岁的《中国妇运》是这样成熟和充满魅力。我看用粗针大麻线、花布衣衫、时髦服装来形容《中国妇运》不同时期的面貌,再恰当不过了。这其中浓缩了前辈们50年的汗水,我觉得这个“姐姐”(我们《中国妇女》报只有16岁)真是了不起。 第三个感受,就是孔子讲的“五十而知天命”。所谓天命,是…  相似文献   

6.
百味书屋     
《台声》2004,(7):88-89
《邓丽君画传》 没有人不认识邓丽君,她的许多生前旧事已经口口相传了许久,然而这本记述邓丽君一生的《邓丽君画传》仍有让人惊艳以及如梦的感觉。装帧设计贴合邓丽君的梦幻人生,邓家人首度开口揭幕的鲜活往事以及独家提供的上百幅家藏图片,更是树立起一个真实丰满的邓丽君,仿佛故人重生。  相似文献   

7.
衍太太遗风     
衍太太遗风奚川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到一位被称为“衍太太”的女人。当还是儿童的“我”走进她家时,衍太太便将她和男人正看的一本书塞给“我”。“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成年的读者读到这...  相似文献   

8.
1992年7月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刚毕业,我就担任了毕业班的政治课。虽说学过两年政治理论,可我没有一点实践经验,又无教学参考资料,何况是学校十分重视的毕业班,真有点不知所措。可我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虽被学校誉为“拼命三郎”,教学十分刻苦、努力,也得到学生们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感觉十分吃力。 1994年,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函授班。面授时在一位同学家里偶然看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打开一看,我立即被那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住了。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回到学校后,马上建议学…  相似文献   

9.
丁进 《人事管理》2001,(9):41-41
读中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非常差。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同学们豪情满怀地做着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黄粱美梦,我却恍恍然不知身在何处。直到有一天读了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我才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实在不行,就当个旅行家吧!”  相似文献   

10.
看完了《暖》,心里有久久不能平息的涌动。 身边的男友叹息着说:“这大概是莫言作为一个男人的忏悔。” 我是一个女人,我便不能像男人那样仅仅是叹息,说它是一个男人的忏悔。不管影片的导演以怎样的手法掩盖了现实的悲凉,我仍觉得深深的悲哀。 等待是人生中最初的苍老,“暖”就是在这死寂的等待中憔悴老去的。 多年以前,井河和暖都还是中学生,两个人在同一所中学里读书。那时,  相似文献   

11.
爱情的温度     
寒冷的车站里,我买好票候车。在我左侧的长长队伍中,有两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三十多岁的憨厚男人身上背着大大的包,右腿跪在地上,臀部靠着右脚跟,左腿弯曲,抬着脸与他身边的女人说着话。从他冻紫的嘴唇我感觉他身上已经没有了热度。女人笑吟吟地站在男人身旁,左腿单立,右脚连鞋放在男人的左膝盖上,一脸幸福模样,俨然是一对夫妻或情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两人过于亲昵的举止显得很不协调,尤其是他们旁若无人的谈话和毫无遮掩的笑声引来周围许多异样的目光。“这两个人也太不像话了,瞧他们那亲热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不知道这两个…  相似文献   

12.
<正> 如果《巴黎圣母院》换个书名,比如叫《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什么的,说不定就成了如今书店的畅销书了。雨果的这部小说在人物安排上确实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的。小说通过副主教克罗德、诗人甘果瓦、畸形儿加西莫多以及侍卫长法比这四个男人对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的“爱”,展观了这种四种人在爱情上表现上的真假善恶,并通过这四种爱的对比,界定了情欲、婚姻、爱情的美丑界限。侍卫长法比是爱斯梅哈尔达唯一心爱的人。法比虽然外表风流潇洒,英俊健美,如同太阳神一般,他爱美丽的爱斯梅哈尔达,但更爱表妹的“一笔诱人的嫁妆”,他口若蜜糖,却用同样的辞令向两个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在一些聚会里唱着《五星红旗》边歌边舞,因为在我的心中,有着和星星一样多的梦想,我仿佛看见我理想的红旗,永远迎风飘扬。”有着“红旗歌手”美誉的青年歌唱家刘媛媛眼睛里闪烁着真诚娓娓地述说着,“我在面对广大观众演唱《五星红旗》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用真情的歌唱呼唤心中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文史 《今日广西》2012,(12):31-32
“我憎恨战争和暴力,但如果它们来了,我想不通为什么女人只能挥手送别男人上战场。”这几乎是贯穿南希·韦克一生的信条。“她是我见过最有女人味的女人,不过,一旦战斗打响,她能顶5个男人。”“没人能击败你,南希,没人!”这些,是南希的战友对她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故事     
“秦宝住院了 !”对方只说了一句话就挂断了电话,我真有些不太相信,秦宝人高马大,身体健壮,突然住院,除非……。在医院急救室内,我看到了还处于昏迷状态的秦宝。只见他上身盖着白色的被褥,头上全用纱布包扎着,只留出眼睛和嘴巴,输液瓶高高的挂在床边的支架上,病房外站着很多人,这场面还真把我给吓住了。   秦宝是我高中时的校友,比我低两年级,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该市的一家企业工作。报到的头一天,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年轻保安员,给我敬礼,当我拿出身份证和报到通知单登记时,他突然问我:“李栋,是你吗 ?”久违了的家乡话…  相似文献   

16.
林毅 《台声》2013,(11):83-84
邓丽君,无疑是华语乐坛最闪亮的一个名字。正如作词人庄奴先生所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1995年5月8日,年仅42岁的邓丽君不幸在泰国清迈逝世。自她殁后,时至今日,每年1月她出生的月份和离世的5月,依然有人在谈论她,在怀念她。令年是邓丽君冥涎60剧年,不论是海峡两岸,抑或世界各地,人们都在思念着她和她的歌声。  相似文献   

17.
鄢烈山 《同舟共进》2010,(12):28-31
中原行的第二站是濮阳。对于濮阳,我行前的了解仅限于三点:一是古人所说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那些“靡靡之音”就发生在这么一方土地上。正如30多年前,官方说邓丽君的歌听不得,都是靡靡之音,是台湾国民党反动派打“心战”用来瓦解我们革命斗志的。  相似文献   

18.
永远铭记     
物换星移,岁月流转。《人事与人才》杂志不觉走过了13个春秋。在处于鼎盛之际却要离开我们,既感惋惜,又觉得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作为人事系统的一名老兵,我既是《人事与人才》的一名“队员”,又是一名“观众”,既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又是一名忠实的读者。亲眼见证了《人事与人才》艰苦创业、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历史。亲眼见证了全体编职人员克服困难、团结奋斗、知难而进的工作热情、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人事与人才》13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贯彻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全省人事人才宣传工…  相似文献   

19.
“花菜怎么卖呀?”“蘑菇多少钱一斤?”从我旁边发出来很熟练的讨价还价的声音,但这声音并木是一个女人的而是一个很帅的男子汉的。当时我感到很新奇,不禁叹出了一声:“哎哟,中国男人真了不得,还会买菜呢!”跟我一块去买菜的中国朋友看我那么大惊小怪,便对我说:“这是很普通的,中国男人不只会买菜,而且他们还会做菜做家务呢!”这真不可思议!因为在越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敬佩中国男人,但我更敬佩的是中国女人,因为她们能够培养出来这么有本事的男人。俗话说得好:“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看着男人们带着小小的…  相似文献   

20.
李动 《人民公安》2006,(13):37-37
我与邓丽君有缘。首次听到她的歌,我的心就像泡在清澈的水里一样,温柔陶醉。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在山东济南机场当兵,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在军营里听惯了雄壮激昂的革命歌曲,突然听到录音机里传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我就像身临如诗如画的仙境里。从此,我一有空就打开那个饭盒子录音机陶醉在邓丽君的世界里,躺在床上捧一本心爱的书,许多名著都是伴着邓丽君的歌声读完的。尤其是晚餐后,我有一个人去田野散步的习惯,带上录音机,漫步在乡间小径里,边欣赏火红夕阳下的田园景色,边聆听邓丽君的天外来音,那实在是享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