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刚拿到《青少年修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上“修养”这两个字吸引住了。对“修养”这个词我有些耳熟,我经常听大人说起这个词,也知道刘少奇写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但对它的真正含义我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脑子里只有一点朦胧的意思,有修养的人大概就是指在各方面都做得好的人吧!  相似文献   

2.
佟金亮 《半月谈》2020,(9):31-32
从小我就喜欢书,父亲看书,我也趴在跟前看。那时我只知道,父亲常看的那本书有三个字,中间一个是“月”字。慢慢地,我知道那本书的名字叫《半月谈》。起初,我读不进《半月谈》。我一直想,编杂志的人怎么能绞尽脑汁编出这么深奥的内容?《综述:企业改革新走向》《步入市场经济新轨道》《第二季度国际形式综述》《气象与农业》……这勾起我的好奇心。那些文章如有魔力,吸引我翻阅。而父亲仿佛无所不知,凡是我看不懂的地方都一一解答。有了父亲的解读,渐渐地,我喜欢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3.
吴用 《乡音》2011,(11)
在今年初出版了《不分东西》之后,闾丘露薇曾经说过5年之内不再写书。可现在不到半年,她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利比亚战地日记》。用闾丘露薇的话来说:其实写作这本书也属意料之外,这本书更像是人生的‘奖励’。你不知道你会因为工作的原因去那个地方,你不知道你的人生经历里会增加这一块,你也不知道会  相似文献   

4.
又见费曼     
<正>经典重温这本书记录的是费曼一生的传奇,即便对物理学名词一个都不懂,你也能看懂这本书;哪怕你从来没有学过物理,但只要一行行看下去,就会知道这本书是多么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5.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这本书不但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个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可读的情况下,还是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普通的鹅卵石没有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曾经就侦探文学的问题写过一本书,我对作品中描写过的警察形象,作过一种概括:“神”、“智”、“力”。我不知道这种概括是否准确,但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如果不是落实列某一个人而作为警察的群体形象应该是这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封建考论》及其学术争论谷川:冯先生的《封建考论》,我读了。对冯先生的观点,我完全赞成。冯:多谢谷川先生鼓励!您知道,关于封建的问题,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思考了,也曾写过小文进行探讨;但《封建考论》这本书的正式执笔写作,则是2004年到2005年我应聘在日文研主持东亚近代术语生成研究课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我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这本书,书中的观点,99%我都赞同。我真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  相似文献   

9.
现在说起出书,也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有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18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湖北的一个普通职业司机。其实要说普通呢,也不太普通,一看书名就知道了——《一个肇事司机的述说》。那么在这本书里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位司机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10.
敬仰红安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是徐向前元帅为红安的题词,也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向读者讲述了红安的神奇传说。20年前,我收藏的这本书,却一直成为我心中一个未解的情结,敬仰的红安啊,什么时候能够拜谒您?  相似文献   

11.
微生 《观察与思考》2006,(20):63-63
<正>最初知道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他在美国的文学课上看到它,便喜欢上了。后来,另一个在美国的朋友看了也大为倾倒,并发感慨说:为什么人家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来,而中国的女作家里就只能出点“宝贝”。我素来信赖他的眼光。听了这句感慨,便立即去网上搜查。结果看到一篇评论中引用的书里的一段,我以为那是我自学外语以来看到过的最甜美的异国文字。  相似文献   

12.
正凡关注当今中国的人都会知道现在有许许多多的集体性事件,谈到这种种的矛盾就不能不谈于建嵘。于建嵘是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底层立场》是于建嵘的一本评论集。这一本书主要收录了于建嵘近十年来,在各个报刊杂志上就一些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评论,这本书的书名恰好就说明了他的立场所在,即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向我约稿的时候,他们希望我能够推荐一些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领导力方面的书。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读过上百本关于管理和领导力的图书,其中,有两本书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变得越来越有用。更难得的是.这两本书完全不同。这两本书很难被列入管理网书的任何目录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1984年,在我做了林耀华先生的博士候选人以后,似乎研究的兴趣很快从中国西南山地民族转向了汉人社会。之前我就知道他的书房里有一本墨绿皮的精装英文版《金翼》(1947/48),后来我借阅时,发现还有宋和的台湾繁体字中译本《金翅》,这当然是同一本书的不同文本。在笔者多次访问"金翼"黄村田野调查间隙,我时而拜访林先生,一同核对现实和  相似文献   

15.
凯利·穆利斯是谁?我知道,他是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为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有?唔,我还知道,他被科学界内的许多人视为“诺贝尔奖得主中最神秘的人物,他的心灵风趣、舒缓,并打破了传统”。啊,我还记得有人说:“穆利斯已经成为已故的理查德·费曼的疯癫科学天才桂冠的继承人。”费曼也是美国人,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天才和最喜欢、而且精于恶作剧的大师。看来,我对穆利斯早已“相当”了解。其实不然,我真正了解他,是在看了他写于1998年的自传《心灵裸舞》以后。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惊讶地发…  相似文献   

16.
<正>我把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和刘震云的《温故1942》,还有一本研究战后欧洲史的书放在一起读,找同一个问题的线索。这个问题是,底层民众参与社会运动的诉求和方式同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关系。但我无法在这里回答好我的问题,哪怕仅仅从托克维尔的这本书着手。在这本书中,很多作为章节题目的惊心动魄的句子,越出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使得我从这本书里读出的疑问比获得的认知要多得多。我就说说我的疑问,跟大家讨论。一、民众的第一诉求是平等吗民众对不平等的耐受力在古今中外都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7.
曾被克格勃撒下天罗地网搜查的禁书 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听说过《古拉格群岛》这本书了。但却记得见过这本书的时间。1980年暑假前几天,外语系一位老先生神秘地告诉我有一本书,可以借给我看,晚上到她那儿去取,但只能看一天半。  相似文献   

18.
由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莫砺锋教授主编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问世了,我有幸在清样阶段便读到这本书,深深为之叫好!这本书立意新、选篇合理、注释解析精到,又由名家领衔,令人称赞不已。  相似文献   

19.
<正>终于在我的国家有了一本教汉语的书了。书名是《通向中国的大门》。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南京,目前生活在挪威的苏菲亚·晓芬·戈杰鲁尔和我。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写完这本书的第一册,现在正在写另外两册。我们对中国深深的爱促使我们编写这本书。我在1976年随一个挪威教师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我们乘坐跨西伯利亚火车,途经前苏联和蒙古,整整走了一个星期才到达中国。在北京火车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  相似文献   

20.
[意]卡洛·罗塞利著,陈高华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1月版著者在该书《序言》中写道:"这本书写得仓促,存在一些主要的缺陷,缺少注释和参考书目。我被法西斯主义者驱逐到利巴里岛,在逃离这个岛之前的几个月中,我秘密地写作了这本书。因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