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已经成为众目关注的焦点。在五十多年的发展根基上进行制度重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析,在"劳动教养制度存废论"的基础上对这项制度重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劳动教养立法科学理论的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确认并保障被矫治人员依法享有权利已经成为现代各国矫正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共同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中国的劳动教养工作也不例外。劳动教养制度创建五十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维护劳教人员的人权。将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公民,是我国劳教机关的根本任务。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劳教人员以人道主义待遇,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虞劳 《中国司法》2000,(3):24-25
在喧哗的重庆闹市区有一处静谧肃穆、绿树掩映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坐落在江北区五里店大湾依江傍水空气清新的重庆市女劳动教养管理所。寒来暑往,春秋15载,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市司法局、劳教局的领导下,女教所的干警们把这个昔日曾是荒坡的城郊僻角建设成了如今绿枝摇曳、繁花点缀的花园式、军营式、校园式的特殊场所,把它发展成了收容改造重庆市及所辖区女性违法人员的基地。从建所至会,1800余名劳教人员从这里走向新生之路,一个个扭曲的灵魂在这里得到矫治和重塑,因此,重庆市女教所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上级…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的劳改工作,究应把罪犯改造成为什么样的人?常见的提法就有五种。“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此为其一;“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此为其二;“改造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此为其三;“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此为其四;第五种说法是:“把罪犯改造成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法公民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可谓众说纷纭。到底哪一种表述比较恰当?显然,这不是单纯的遣词造句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刑罚的目的、劳改工作的方针、劳改机关的任务及我国劳动改造的实践等一系列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且,改造目标的提法,对我国的劳动改造法学和劳改立法也不无影响。因此,很有加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刘治安 《中国司法》2007,(10):45-47
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历经五十年的发展,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一些历史性、结构性、程序性的缺陷和不足日益突出。下面,笔者试对劳动教养的发展趋势及走向进行一些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难改造人员是指在劳动教养过程中,不认罪错,具有消极改造或反改造思想和行为,一贯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拒绝、抵制劳教场所教育改造的劳教人员。难改造人员是劳教人员中改造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破坏者,是妨碍他人改造的害群之马,他们人数虽少,但危害极大。为有效地维护劳教场所的监管秩序和促进大多数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与劳教人员中的难改造人员作斗争的问题,应放在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工作。下面从难改造人员的产生及我们干警应采取的对策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少数劳教人…  相似文献   

7.
对劳教戒毒制度的5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成为国家戒毒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源于199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 的决定》。该决定第8条规定:吸 食、注射毒品成瘾,经“强制戒除 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 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 除”。其后有关法律法规又对强制 戒毒后又复吸要依法送劳动教养进 一步做了明确,如《公安部关于贯 彻执行<强制戒毒方法>有关问题的 通知》第1条规定“强制戒毒后又 吸食、注射毒品的,要依法送劳动 教养”。近些年来,我国吸毒劳教 人员的数量不断上升,在全部劳教 人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实践证 明,…  相似文献   

8.
先劳动教养后刑事处罚既具有实践必要性和预防与改造犯罪的积极作用,又符合现行法的要求。文章对公安司法人员在实践中的几种偏差做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先劳动教养后刑事处罚规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是中央领导提出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实践命题。坚持“首要标准”,有助于提升监狱工作的社会地位和职能作用。理解“首要标准”,应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点: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改造质量是一个首要环节;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赋予监狱的职责;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是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落实“首要标准”,要切实把改造人放在监狱工作的第一位,不断提高改造质量,努力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其中要尤为重视“改造人”和罪犯改造质量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04,(11):95-96
问:罪犯中什么人可以获得减刑,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减刑?(广东读者:刘君)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在刑罚执行期间,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减刑条件的犯罪分子,依照法定的程序,将其原判刑罚予以减轻的刑罚执行制度。这里所说的减刑,被减刑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的减刑,是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来按期进行的。我国《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初召开的江苏省劳教工作会议上,省劳教局党委提出了要树立新的安全稳定观、新的教育矫治理念和新的执法理念,以“新三观”为指导,推动劳教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并阐述了“新三观”的具体内涵。其中,树立新的执法理念,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矫治环境、和谐矫治关系为基础,以规范管理和矫治权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建成 《证据科学》2010,18(1):17-28
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解决专门性事实问题上两种不同的模式。两者在法律文化基础、有关专家的诉讼地位和资格、程序启动、质证、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由于两种模式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近年来各国都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出现了相互融合和借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解决专门性事实问题上两种不同的模式。两者在法律文化基础、有关专家的诉讼地位和资格、程序启动、质证、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由于两种模式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近年来各国都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出现了相互融合和借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 and violence, as measured by the Traumatic Events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nflict Tactics Scale.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everal types of traumatic experiences were studied as predictors to violent behavior in 55 graduate students. Results suggest that trauma as a set, as well as being the victim of a violent crime,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uture violent behavior. However, no other individual predictor variable, including being the victim of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future violenc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司法救助的前身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后者与各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具有同一性,而前者在吸收被害人救助内涵后,不再属于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特定概念。社会矛盾激化、纠纷解决的司法化以及普遍存在的执行难现象,是司法救助取代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内在原因。我国司法救助以功利主义作为正当化根基,倡导保护生活模式,大幅扩张救助对象范围,实现救助决定权的多元分享,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点。明确国家在司法救助中的清偿代位人角色,多元化地理解司法救助的正当性根据,确定被救助人权利主体的地位,同时合理地对救助对象加以类型化,是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完善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轻微犯罪行为处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晓 《政法学刊》2006,23(3):27-30
我国对轻微犯罪行为的处理一直遵循着部分轻刑化、部分行政处罚化的处理模式,但是由于劳动教养制度自身的严重缺陷,我国警察权过大的状况均使行政处罚化的处理模式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因此,轻微犯罪行为全部归入刑法,适用比较轻缓的刑罚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示范合同制度的谱系考察和功能分析,通过细致的制度梳理工作,文章揭示了示范合同制度是政府通过合同进行治理的产物,具有历史语境下的合理性和制度创新色彩。其在当前语境下,仍具有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制度功能。但由于参与主体效用函数和博弈策略的变化,实际上面临着随政府合同行政管理角色弱化而逐渐消亡的可能。鉴于此,本文提出要认真分析和对待示范合同制度的制度功能,正视并推动其积极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示范法是由学者、专家或由其组成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草拟的法律文本,用以推荐给各法域在立法时予以借鉴或采纳,其主要作用体现于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统一化过程中。美国在国际社会立法运动中的呼吁和努力是示范法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更多的领域强化了统一化的认识,从而给示范法的运用提供了日益广阔的空间。示范法自身处在发展完善之中,并呈现出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阁 《政法论丛》2014,(6):104-111
通过搭建“强制调解的主导者”和“强制调解的适用阶段”两个维度所形成的框架,可以对强制调解进行类型化分析并提炼出四种模式。一国或地区选择何种强制调解模式,要受到程序正义理念、传统法律程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我国实际,未来有必要引入司法性诉前强制调解模式,实现从程序保障提高、调解人适格和制裁措施到位三方面确保诉前强制调解优势的发挥,同时有必要对我国原有的司法性诉中强制调解模式进行改造,实现调解者与审判者身份的分离和调解程序与审判程序时空的分离,并在立法中明确赋予法官动态裁量调解启动的权力以及启动调解时应当考虑的基准。  相似文献   

20.
论问题引导型法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男 《时代法学》2010,8(1):109-113
法学知识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传授。所以,我国的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从“知识灌输模式”向“问题引导模式”的转变。“问题引导模式”的内核在于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师自身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下,“问题引导模式”的实施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提问技巧;消除权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