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技术将造成无数难以选择的可能:怀上个孩子,要不要 先查基因再“放”生?找对象、谈恋爱,要不要验一验基因?找工作, 是不是也要查一查?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人的内心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的一部 分命运是由基因决定的。如 何面对基因发现?怎样才是“人道”的生活方式?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它表现在对每一个人的权利的尊重与歧视的反对。从根本上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什么样的信仰、来自哪个民族、有什么样的肤色,操什么样的语言和──拥有什么样的基因,这是人道的起点,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类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生活方式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乡村经济改革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以后,也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变革的是生产力,而在乡村生产力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是占乡村总劳力48.2%①的青年人。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有文化,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实的人的生存困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在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走出危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不可能通过选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从而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及其面临的根本问题,在充分吸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肯定性成果的同时,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开辟一种全新的现代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进程是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辩证统一关于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力与生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6页)。马克思的论述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种对历史的解释,可表述为历…  相似文献   

5.
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普及利用,正在改变着我国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无疑也会给党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大连理工大学赵 丽撰文指出 ,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 ,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工业生产、农业、办公、家庭自动化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正在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在家上班、网上购物、电子货币、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引起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人的思维由逻辑和理性为主转向非逻辑、非理性为主 ,由线性思维转向多维思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革命条件下 ,就象一把双刃剑 ,它使人们在享…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实现主体性构建的关键要素,也是话语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现代社会改变了知识的生产方式、知识产品的流通方式以及知识生产主体的生活方式。而承载着知识属性的意识形态也承受着市场的选择权、话语权以及群众的生产权、接受权和批判权等多方面的压力。由此,面对“自由的主体”的选择理性和自主建构,如何完善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以提升国家意识形态在“知识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1月23日在南昌举行生活方式问题研讨会。会议着重探讨了建立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等问题。与会同志指出,生活方式从属于一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作用于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虽然生产方式决定着生活方式,但又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形成生活方式的客观条件,包括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政治制度、思想道德、精神文化、自然环境、民族阶级因素等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条件下,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目前,我国朝着现代化发展着的生产力和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现代生产关系,必然要求生活其间的共产党员,摒弃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与现代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高尚现代生活方式。高尚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当然是现代的。现代生活方式是快节奏的。当前的时代,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变化在这个领域尚未完结,又向其他领域波及,这就要求加快生活  相似文献   

10.
媒介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政治生活。媒介化时代中的新媒体出现使人类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形式和政治活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新媒体表现出的全球性、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讨论中,有部分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会给经济生活带来好处,对政治生活则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认识是值得讨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一般商品经济原则和规律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反映,就是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这些要求在以自给自足的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分,但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而且,这种共性在上层建筑中同样存在。探讨共性,有利于对社会本义本质特征的再认识,有助于明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一)民主制度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所谓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是存在于一个历史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的、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3.
颁布于2002年12月28日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民办学校具有法人的法律地位,但直到2011年“两会”仍有代表提出,“民办学校法律地位不清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其中诟病最甚的是民办学校“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类属的问题。法人类属决定着法人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及实现方式,民办教育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这个问题。民办学校之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到底有什么样的纠葛?这是个值得认真从法律角度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征婚启事的大量出现,使传统的男女择偶方式受到了冲击。这些敢于破旧习、树新风的人们持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他们又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为此,笔者最近采取随机的原则,从100份杂志中抽取了其中7份杂志(《中国妇女》1989年第1、4期,《风流一代》1989年第4期,《家庭》1989年第4期,《婚姻与家庭》1989年第4期和《现代家庭》1989年第1期,《时代青年》1989年第2期)中的202则征婚启事。经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这样的: 一、既有“凤求凰”,也有“凰求凤”,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价值观是社会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它存在于人的内心,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并决定着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正统与主导地位二千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必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那么,当代世界,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遗传工程、新材实、新能源、海洋工程、空间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以  相似文献   

17.
体制的竞争     
雷颐 《瞭望》2000,(52)
新世纪几乎是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一起来临的。“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如果措置得当,我们将以“新经济”的到来为契机,通过“后发优势”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如果应对有误,历史机遇将又一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们将被甩得更远。 一种新的经济革命,引起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对整个社会,如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政府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欧洲从 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  相似文献   

18.
知识政治: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应当研究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21世纪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激荡着的知识革命的滚滚浪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力量,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和总体格局。它在给人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  相似文献   

19.
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急遽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推进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快建设,数智化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的必然发展趋势。农民生活方式在智能化、信息化潮流下改变了狭隘性、封闭性、保守性与僵化性等特征,整体上渐次向现代文明跃升。其中,农民活动图式朝向“智慧”转变、农民生活节律趋向“自由”转变、农民生活秩序通向“德性”转变。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两面性,农民生活方式“智”变中存在部分农民生活样态变形、生活节律混乱、生活秩序失范等降“智”风险。为此,要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生活理念、数字接入等方面入手,为农民生活方式“智”变增添动力、提供遵循、指引方向和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基本内涵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更加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更加强调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内涵、品质与价值。新的主要矛盾论断是基于新的实践要求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了有力注解。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属于"需要"与"生产"之间矛盾的基本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改变的大前提下,国家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与中心任务仍不会改变,这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属性无法根本改变。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演进,社会主要矛盾势必呈现出新的形态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