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围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守底线、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关键环节,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全面提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2015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产品库存量过大倒逼的。即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需求不协调,或者说农产品供给结构性过剩引发的。与非农产品相比较,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价格调节的空间较小,再加上政府对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的过度干预,导致粮食价格严重扭曲,不能反映市场真实需求,库存量因此越积越高。以"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新走向便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实践经验表明,"去库存"与其在价格上做文章,毋宁在价值上做文章,以及在调整农业结构上做文章,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存续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所应提供的最基本的一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也体现了政府消除土地资本化负外部性的职能要求。无论是城镇化带来的农地存续的现实压力,抑或是农地存续治理的当前困境,都反映出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财政供给、资源供给和治理力度上的短板与缺位。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性顶层设计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农地存续的基本公共产品性质,农地存续治理应回归政府公共性职能的基本面,健全"政治锦标赛"而非"经济锦标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基于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要求,完善制度、财政与资源供给,推进农地存续治理的思路与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已由"增量"向"增质"转变。水产部门要在荆门"三大定位""三个率先"中体现担当,贡献出"水产力量",必须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特色显亮点,强化生态提质效"的工作目标,突出五个重点,提升五种能力,全面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突出特色养殖,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特色养殖是荆门市水产养殖的重头戏,也是渔业去产能、去库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批有益经验与做法。要总结经验、加强创新,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通过"一业一策"、"一地一策"实现精准发力,通过切实有效的项目建设实现攻坚克难,通过振兴实体经济和振兴资本市场实现双轮驱动,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7.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并发表讲话,不仅提振了湖北经济发展的信心,还对湖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制度供给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湖北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制度供给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注重制度供给领域的"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立足地方首创与实现对标管理并举。  相似文献   

8.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理清乡村振兴的短板,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六盘水"三变"模式、安顺"塘约道路",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以实施新治理、建立新秩序、培育新农人、提升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等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广西玉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产业融合推动经营主体发展的特色,但仍存在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金融支持不够、公共服务不足、产业链条不长、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等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构建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其中,政策支持解决"发展后盾难"、加速农地流转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金融供给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产品营销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持久种地难"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通过调研发现,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合作社内部结构"散"、"乐山造"品牌效应"弱"、产业基地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应该从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产业基地、做"大"产品品牌、做"准"扶持政策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乐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采取"六化"措施,破解"四困"难题,不断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石,是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配置资源的权责界限,创设一个法理型的现代政府制度系统,对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规范政府行为、凝聚改革共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构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秩序有着重要意义。为当前改革进程中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扩大有效供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驾护航。本文重点从民营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去产能、去杠杆、政府服务以及司法公正五个方面分析民营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法治短板。  相似文献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基于陕西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主线。陕西省抓住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4.0。调研表明,陕西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探索出5种典型模式;同时,在现代产业体系、经营主体、要素配置以及与农民利益关系等方面依然需要改进。要在农业价值链构建、地标品牌、三大体系、农村"双创"、产业融合投融资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正>四大发展定位: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与生态城市、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川西南"山水彝乡"旅游目的地、四川省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坚持"三化同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着力解决工业腿短、城建滞后、农业升级"短板";着力"五大突破":特色产业、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5.
当前,乐山粮食产需矛盾仍然存在,粮食结构性失衡较为明显,优质粮油增长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要立足"大粮食、大产业、大创新、大发展"思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粮食工作的主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深化改革、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纵深推进"粮安工程",积极培育粮食产业经济新动能,着力破解粮食流通难题。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今后要把乡村与城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尽一切力量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定位的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与支撑。农业现代化既是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也是"四化同步"中的现代化。具体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是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在全国区域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安全和"四化同步"推进的历史任务。在国家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的趋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以及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板具有特殊意义。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发挥支撑作用的过程中面临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机制落后、推广系统不顺以及农民科技素养欠缺等关键问题。为此,要采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系统以及打造职业化农民队伍等方式,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建始县委、县政府围绕"一化三强"壮农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着力建强基地、培强龙头、做强品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现代农业步伐显著加快,农业综合质效稳步提升。立足县域特色调优产业结构建始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把结构调整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立足县域特色,紧扣市场需求,突出农民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期间,提出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存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大短板。形成"四大短板"的原因分别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现实地缘、经济发展工作推动路径的影响。化解"四大短板",推动东北经济振兴发展,应采取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取向三大对策来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化解"四大短板"。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民和农村的小康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全面贯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等战略构想及措施,努力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