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西医的传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医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了许多历史性变革,也为繁荣中医药迎来了春天,一大批专家学者和医生积极投身于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伟大事业之中。《脉动的中医》的作者许天兴就是其中锲而不舍地钻研中医、实践中医和  相似文献   

2.
对于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医,国人的态度似乎和对待西医的态度差别巨大。信中医的人,不但把中医视为科学、视为医学,也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信中医的人,不但生病的时候不会想到中医,甚至提出“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尽管法律把中医纳入医学(自然也是科学)的范畴,但对于民众而言,仍然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否科学”的命题,其实追问的是“中医能否像西医一样有效治病”?  相似文献   

3.
百年以来传统中医的备受质疑,凸显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传统中医医患关系中"以人为本、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的诊治方式和医德理念,对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疏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其继承和创新,既是中医在当代的发展机遇,也是解决中医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医的"文化扬弃"要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即一方面从传统中医文化中寻求价值,另一方面又要顺应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百年以来传统中医的备受质疑,凸显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传统中医医患关系中“以人为本、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的诊冶方式和医德理念,对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疏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其继承和创新,既是中医在当代的发展机遇,也是解决中医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医的“文化扬弃“要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即一方面从传统中医文化中寻求价值,另一方面又要顺应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前进论坛》2020,(1):26-29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第六届中医科学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出席会议并作开幕式致辞。大会主题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全面小康新时代”。会议期间,应邀参会的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中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主旨演讲报告,他们和参会者分享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为中医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进行交流讨论。本栏将分两期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报告摘要。  相似文献   

6.
传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少了传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少了创新,传承就会变得僵化保守、缺乏活力。单位要发展,同样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既要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因时、因事、因地做好创新,按照既定目标和规划不断前行。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始终秉持传承与创新理念,在成立50年之际,举办了"激流五十载,光影颂华章"图片展览,追寻管理局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时光记忆,挖掘历史传承、创新发展的固有特质。实践证明,传承好才能创新好,创新好才能发展好。  相似文献   

7.
代表微语     
正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中医医疗相关制度,完善和支持中医服务。二是加强中药材保护,制定完善中药分级保护制度,推动中医药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助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将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舒航 《政策》2013,(10):77-78
<正>当前,我国仍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维稳方式,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一、从"西医"向"中医"转变。一是处理好除症"与"治病"的关系。俗话说,西医快,中医好。西医在消除症状上的确见效快,但由于受诊断方  相似文献   

9.
黄芬 《思想战线》2013,(Z1):227-229
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文化传承、选择、保存和创新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云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云南大学在建校之前、建校发展、走向鼎兴转折和现代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并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传教士们为了引进西方文化,以行医和传播西医知识为媒介,造成西医在中国的不可遏制、蓬勃发展的势头,为此西医翻译界人才辈出。这些西医的翻译者为了让西医为国人所接受,很自然地就从中医学中去选择相关的术语对等西医术语,如此,对症状的描述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词汇。正是由于西医的这种借用,使得西医逐渐被国人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导致了后来国人对中医的认识偏差和误解,而这些影响是由于当时西医引进中国时翻译不当,或者是传教士或译者对中医的理解不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丧失自己独立的中医思维,是中医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中西医思维之争,主要是"以西律中",即要求中医思维全面接受西医思维标准的检测、证明,因此中医思维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绝对的弱势位置。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模型与医学体系,目前没有可通约性,就底线而言,中西医最好各行其道、各安其位,方可并行不悖。而中医要挺立,关键是"扶正祛邪",既要从正面论证、诠释中医思维的系统理论模型,同时还要与西医思维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12.
做好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工作,是进一步发挥两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的必然选择。新媒体在推动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应当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更多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创新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明确技艺传承的导向,即多角度的行业定位、兼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理清技艺传承的途径,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传承为主体、确立个人传承的核心地位;构建技艺传承的服务平台,即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资渠道平台、政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 《学习与实践》2007,(5):151-154
鉴于近五十年来对中医传统文化的争论以及现代中医教育领域内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传统中医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在当今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发展和继承传统中医文化的困惑与艰难,通过对近百年中医发展历程的反思和回顾,提出当务之急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重新建立中医学术发展理念,摆脱长期以西医为主导的价值标准体系,寻求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以温故而知新的态度重建中医文化和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曹殿朋 《群众》2022,(9):58-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中医强省。中医学科高质量发展是中医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向,事关能否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琦说:「以前,男性病是由中医内科施治的。西医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男科,并且得到较快发展。但有些男性病西医治不好,而中医却能治好。在现代文明社会,男性病患者日益增加,男子越来越需要得到医学的研究与保护。」一九八七年八月,由王琦担任第一主编的《中医男科学》出版了。这部三十万字的论著  相似文献   

17.
袁旭东 《人民论坛》2012,(11):154-155
文化传承与价值传承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文化传承是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价值传承受到了巨大冲击,文化导师与价值导师相分离甚至错位。该文在反思传统价值传承方式的基础上,从文化反哺的视角探讨了价值传承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艾霞  吕青 《人民论坛》2012,(23):218-219
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传承创新民间艺术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源流和传承状况,力图探究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但在扼制中医药知识成果流失和激励中医药行业从业者创新方面一直没有突破,用保护西医药知识成果的工业产权制度保护中医药知识成果,无形中导致知识成果形式与保护制度的严重错位。事实上,中医和西医是两类存在很大差别的知识体系,适用于西医的制度未必适宜于中医。当前,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建构的重点应放在建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民商事制度方面,在对中医药知识成果分类的基础上,建构适合中医药特点和特色的专门知识产权体系: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智力成果适用不同的知识产权制度;重视中医药传统典籍的整理,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中医行业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名中医名录制;确立以发现权为核心的中医药知识成果权利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三代人的中医情秋日的阳光洒在穿城而过的台湾新北老街上,在这条药香扑鼻的街道两旁,散布着十多家中药铺,"抓草药、攻疾苦"是当地不少人保留至今的寻医问诊习惯。板桥区实践路127号,是台胞许邦彦的中医诊所:弘济堂。笔者在弘济堂采访的当天,看到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许邦彦正忙着给五六位预约的患者看病。把脉、针灸、按摩、开方、抓药、配药,动作娴熟、忙而不乱。"弘济堂传承至今,已经有70年历史,等我退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