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声》2006,(7):96-96
大才子李敖笑傲台湾文坛五十余年,学贯中西,桀骜不逊,两度入狱,抗志不屈,一身傲气,极富个性。本书以档案、述评、自述、纪事、语录等素材形式,从政治李敖、文章李敖、情感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生活李敖六个视角解读李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书中配有200多幅李敖照片、签名、印章、名片及大量珍贵的背景图片,首次公布了李敖的写真照片,是李敖授权的内容最为权威的个人传记类图书。四色彩印、装帧精美、限量发行、极富收藏价值。《李敖档案》  相似文献   

2.
安文 《台声》2006,(2):86-86
蔡玲编著的《直面李敖》—记者全景实录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一书,在李大师回岛一周后,由华文出版社及时推出。众所周知,李敖坐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声称此生不出岛,却突然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让两岸读者大眼福。想当年,台湾开放赴大陆?亲,李敖母亲生前回大陆了,李敖也从大陆来台湾了,很多人关心李敖什么时候回大陆故土看看呢?可李敖并不想回大陆,他说:“如果从感情层面,我以为回大陆‘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个旧梦没有了,我希望我不要有意破坏它。如果是理性层面,要了解大陆,不需要这么麻?,不需要…  相似文献   

3.
政经人物     
<正> 李敖:终于回来了9月19日,李敖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了他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备受人们关注,而此次大陆之行成为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李敖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政治明星,又是电视明星,还是娱乐明星。在岛内,爱他的人爱得发狂,而恨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台湾自由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李敖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李敖与胡适的关系也是颇受关注。李敖作为台湾自由主义“不可多得的一条游魂”,是以反专制、反威权为特色的台湾自由主义谱系中的重要一员。传统的自由主义争取自由、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寻求民族振兴,体现了对文化文明发展的终极关怀,李敖是这样一个传统中个性鲜明的接棒者。  相似文献   

5.
王前 《台声》2006,(5):76-76
台湾名嘴李敖近日在一档节目中大谈新加坡人的“笨”,这已是他第二次公开发表这种言论了。这让早已积郁于胸的新加坡人忍无可忍。去年9月,结束了“神州文化之旅”的李敖在评论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四地的华人时公开表示“新加坡人笨”。这句话传到新加坡人耳中,舆论哗然,在当地引起了一番激烈讨论,人们惊讶于李敖的口无遮拦,更对这番评论深感气愤。新加坡人表示,这样不负责任的评价让人无法接受,对于李敖的无端指责颇感不满。就在人们逐渐淡忘这件事时,李敖几天前再次就此话题的一番言论彻底激怒了新加坡人。4月5日,李敖在《李敖有话说…  相似文献   

6.
人物     
《小康》2018,(10)
正逝世者李敖台北荣民总医院3月18日发布消息,知名作家李敖过世。家属的声明指出,李敖近日病况转危,今天上午10时59分安然离世,与世长辞,享年83岁。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哈尔滨,吉林省扶余县人,1937年迁到北京,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就读。李敖曾因发表抨击当政者言论等于1971年3月被捕,判刑10年,于1976年11月出狱,总计入狱5年零8个月。李敖除研究、写  相似文献   

7.
正李敖对死亡是有着自己的理解,2005年,李敖在复旦大学逸夫楼演讲时,有同学向李敖提问,"从《李敖大全集》中看到他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李敖回答,《新旧约全书》最后的启示录有一段说,"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死,我告诉你,我随时会骑上灰色马,再见!"如今,一语成谶,他果真乘着灰色马西去了。2018年3月18日,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这是李敖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五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9.
正他,嬉笑怒骂爱憎分明;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心系两岸爱国爱乡;他,胸怀大义拥护统一李敖走了。那个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的老先生,走了——李敖独坐书斋、独步文坛、独立抗争,狂放不羁。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用一支笔震撼海峡两岸,用一张嘴影响全球华人。李敖之所以是李敖,是因为李敖做到了只有李敖才能做到的事,先生的一生狂傲不羁,不受限于他人,活的可谓潇洒自由,是一位外表张扬而内心深沉的文人。斯人已逝,两岸民众缅怀、追思这位远去的大师,怀念他的爱国爱乡情怀,怀念他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李敖其人,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祖国大陆都是鼎鼎大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写得妙,更在于他为人行事的特立独行。最近,李敖因为宣布代表新党参选台湾下届“总统“,使其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文坛奇人李敖是台湾文化界最有名的人士之一,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的翘楚,更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最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祖籍山东,1953年  相似文献   

11.
孟波 《统一论坛》2004,(3):39-40
李敖是一个在两岸都知名的公众人物,特立独行的台湾文化名人,在他手术后不久的一个下午,他欣然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笔者:您怎么看两岸文化的联系? 李敖:我们都是中国人嘛。文化人类学研究揭示,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着密切的血统关系。从祖源地学说,人类体质、语言、文化特质以及发祥地传说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推定远在七  相似文献   

12.
只爱一点点     
<正>李敖写过一首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针对这首诗,李敖自己解释说:"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  相似文献   

13.
潘清  季明  王润  洪虹  丁肇文  张卉  王怡 《台声》2005,(10):15-17
李敖:1935年东北出生,1949年随父母迁往台湾,2000年代表新党参选“总统”,2004年单打独斗竞选“立法委员”,文坛40年,政坛40载。高举统一大旗,疾呼“一国两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希望共产党领导中国繁荣富强……古稀之年的李敖,是台湾鲜见的公开支持“一国两制”、反对“台独”的旗帜性人物。 他自登广告骂“台独”,自称,我不是一般的战士,称扁是只会捞钱和搞选举的小气鬼。2004年,李敖公开质疑“公投”,并指出:“希望当局不要挑拨两岸人民的感情”。“整天横眉冷对多累啊,人不快乐,整天生气,就早早死啦。我要做战士,不要做烈士,打败别人,…  相似文献   

14.
李立 《台声》2006,(11):62-67
金秋9月,我在台湾作学术研究,有幸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在是一般人难望其项背——笔者:您提出支持“一国两制”。当时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是支持还是开玩笑,还是觉得这个词不错,拿来可以让别人一下子产生眼球的注意力。支持“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李敖的两岸观李敖: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敢支持,也敢这样讲。因为讲得很逗,我说问题根本不在两制嘛,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制嘛。台湾有台湾制度,大陆有大陆制度,两制没有争议,争议的是一国。你觉得你这个国不是大陆那个国,我说美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条约的时候,在签上海公报的时候,都说得…  相似文献   

15.
“因为我有记忆力,北京和上海使 我有记忆力,所以北京和上海的这个季 节有了春天……”台湾知名历史学者、 作家李敖在上海以简短而富于诗意的言 词,概括了他56年后重返大陆的体验。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把李敖的神州 文化之旅形容为惊奇,也可能是惊险的 文化之旅。 此前,刘长乐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服 李敖,使他在70岁的高龄,克服心理 障碍得以飞行。 李敖行前在台北、北京和香港三地 记者会上答谢刘长乐:“我非常同情凤 凰卫视的刘老板,因为他把李敖带进凤 凰卫视。我进凤凰改写了一句成语,这 个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我觉得不 是误上贼船,而是我,贼上了船,贼进 了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16.
蓝薇 《台声》2006,(2):70-70
拥有上万藏书的“李敖书房”,是?立独行的李大师多年来的招牌,但据台媒报道,在去年9月,李敖把书房给卖了。对?,李敖笑?自己是200多位“立委”中最穷的,卖房子的钱是拿去做好事,至于藏书去了哪里,李敖说,现在是“寄人篱下”。据?,当初只要有空闲时间,李敖都会到书房去,但现在屋子已经易手。据台媒在现场的报道?,在大马路外头,可以隐约听得到屋子内敲敲打打的?音,原来是屋子的新主人正在装潢施工。陪伴自己多年的书房,忍痛卖了出去,李敖自己都好心疼,他说,“钱拿去做了很多好的事,大家都没看出来,高金素?去日本我捐了15万(新台币),这次去美国…  相似文献   

17.
正"别人整天做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出现,我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多出一窝敌人,我真‘阔’得很呢!"——李敖最后一次引发两岸民众广泛关注是在3月18日。这一天,这位自奉"大德不逾间,小德出入可也"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永远闭上了嘴巴,思想也停止了转动,再也没机会奋笔疾书,畅快骂人了。不管李敖多么富有争议,他注定要成为两岸文学史上不可避开的一座山峰。李敖在为其自传写的广告语点破了其一生的境遇:"横睨一世、卓尔不  相似文献   

18.
天下谁人不识君,以此 形容李敖并不为过。 很多作家的成就是圈内认可,老百姓并不一定知道,李敖是个杰出的例外。他的成功属于书斋,亦属于公众,却又跟别的公众人物大不一样,他的笔厉害,嘴厉害,出人意料的举动更厉害。难得到台湾拍片,采访李敖,自然是重中之重。 那是夏日的一个上午,  相似文献   

19.
徐忠友  李震宇  林云龙 《台声》2010,(10):38-39
<正> 75岁的李敖或许真的就是最后一次回祖国大陆了。在作别上海、浙江之际,他意味深长地留下了一句欧阳修的话—— 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也成为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5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没有蒋介石的浙江真好" 8月27日上午,李敖和夫人王志慧(也称王小屯)、儿子李戡、女儿李谌在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的陪同下,来到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参访,受到了浙江馆工作人员和在场参  相似文献   

20.
苏惠昭  曹景行 《台声》2004,(4):26-27
复出凤凰卫视台湾分公司的摄影棚内,《李敖有话说》节目制作人王祥基—他同时也是李敖的“小老弟”经纪人,正在忙着录像前的准备工作。他把一盒枇杷炼制的喉糖藏在资料后面,确定保温杯里头有热乎乎的水,调整了椅子坐垫角度,还仔细检查电暖炉的位置,李敖怕冷,去年12 月前列腺癌开刀后尤其怕,脚吹着热气,手仍然冰凉。距6 个月的术后恢复期还有一大半日子,贴身的伴侣换成了成人纸尿片。 再一年,李敖便70 岁了。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身体状态,怎么说都应该休息养生,最好不问世事,人间逍遥去了,云深不知处。李敖却先上了蔡康永、小S 徐熙娣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