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发展与全球伦理共同体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在确立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呼唤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片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的发展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宏观背景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的极端发展及其解构力量,给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现代性的阴影下,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面对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结构,培育现代城市社区的"共同体意识"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问题。积极构建社区参与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和社区自治共同体,是重建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它强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其鲜明的内涵特征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主要包括以实践为基础、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多主体互利共赢、人民需求为价值导向四个方面。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对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启示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强国家-强社会"治理模式;将实现共同利益作为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基础;遵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价值关系,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拓宽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空间,焕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助于消解有关中华民族的诸种争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消除世界各国争端,提升世界各国凝聚力,开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之局面。建构两大共同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义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今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构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指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构成的民族共同体,现指新中国建立后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民族共同体。考古学家夏鼐在其1962年发表的《新中国的考古学》一文中较早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阿纪 《廉政瞭望》2010,(4):60-60
2009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中心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结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和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点;“新的历史性共同体”则是苏联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状况的过高估计。将这两种共同体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涵差异,有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尊重人类社会与民族发展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枪炮驱赶的民众,共同保护被战火烧灼的妇女儿童,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该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为我们详细解读。问:自2013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深刻阐释这一理念及其内涵,党的十九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  相似文献   

13.
鲍禄 《求实》2003,(12):49-52
法律共同体 ,是完全以法律为基础 ,实现着法律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 ,千年以来 ,法律共同体以多种表现样式存在着。法律基础、法律系统和裁判功能 ,以及对法的信仰是法律共同体生存、发展的要件。当今社会 ,国家法、国际法、超国家法都可以是法律共同体存在的形态。法律共同体是排他的、独立自主的和自足的系统 ;依其自身的规律 ,有意识地改造社会 ,共同发展 ,并创设新型的法律共同体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趋势。“一国两制”为中国创设新型法律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构想。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一带有鲜明原创性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新时代良好国际秩序的构建,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全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人类命运的重新思考,在全球维度上思考人类发展,在人类维度上考量国际关系。这一思想,把所有国家的利益综合考量、整体考量,反对那种将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1,(1):61-6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在10月28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指出:是重建权力还是重建社会?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现实的忧虑。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以及在此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一种趋势正在出现:我们正在重新开始依靠权力来解决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群 《世纪桥》2020,(3):75-78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出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多的是对于全世界、全人类而言。所以,二者间的共同性是我们探析的主要方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间共同性进行探析,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解把握得更加准确,领悟到其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王延中 《前线》2022,(6):34-3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华民族观经历了古代中国“天下观”下的中华民族观、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华民族观和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核心的新中华民族观以共同性为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观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