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原大地,有这样一所学校:1983年建校,短短30余年时间,从一所薄弱学校艰难起步,发展成为一所倍受优秀学子青睐和社会各界赞誉的名校,成为河南省基础教育界的一张名片。她,就是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每年都有2 00名左右的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95%以上的学生考入一本院校,重点大学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在河南省遥遥领先;每年都有150余名学生考入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外名校。2012年~2017年,郑外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从42人增长到57人,5年来共计281人。  相似文献   

2.
谭安利 《黄埔》2011,(5):42-44
我的母亲谭珊英与黄静汶于1926年11月一同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亲密战友。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军校女生队提前毕业,母亲返回长沙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就读,1929年冬毕业。1930年春,母亲曾在上海与黄静汶见面,此后相互失去了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谭寿林,1896年出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考上贵县中学,192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在北大学习期间,谭寿林结识了共产党员黄日葵等人,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1923年秋,谭寿林进入北大国文系学习,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人中国首批女大学生进北大1920年2月22日,以“兼容并蓄、倡导新风、独树一帜”而驰名中外的北京大学,首次向女性敞开校门。这是在社会上“男女同校”呼声日高,国内多数学者积极倡导的情况下,北京大学的又一创举。但是此事当时尚未获得教育部的许可,学校暂时不招正科生,只设女生旁听席。第一批进入大学旁听的3位女生是王兰、奚浈、查晓圆。此后又招收了6人入文科旁听。这是我国大学兼收女生及男女同校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5.
自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读书始 ,许德珩的一生与北大的关系是育于斯、教于斯。北大是哺育他成长的摇篮 ,又是他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讲台。从“五四”运动以来 ,他一刻不曾忘记母校的培育 ,不曾忘记祖国 ,不曾忘记民主与科学。热血青年学生领袖1915年暑假 ,许德珩考入了北京大学英文学门。北大的学费对于许德珩来说尚是沉重的负担。课余他总是到图书馆去读书 ,这样可节省购买灯油之资 ,在冬季还可免去购买取暖的木炭。但生活上的艰难未能影响许德珩的志向。国家危亡 ,人民涂炭 ,北大的陈腐学风 ,这一切都激励着许德珩发奋读书。1917年…  相似文献   

6.
北大学子赤心许国李世璋1900年出生于江西进贤县一个贫寒农民家中。1914年李世璋考入南昌省立第二中学,逐渐萌发了反帝爱国思想。1918年中学毕业,李世璋违背叔祖母要他回家继承产业的愿望,只身北上,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22年,李世璋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当选北大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书记。1923年经赵世炎等介绍,李世璋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未公开身份。这期间,李世璋兼任北京《京报》记者,常写评论,抨击北洋军阀,报道学生和工人运动,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积极参加恢复中俄建交运动,与当时俄国使馆主办的俄华通讯社编辑柯庆施经常联系,交换…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26)
<正>@小康杂志社:#澳门政府感谢驻澳部队协助救灾:患难见真情你们是坚强后盾#澳门澳门政府发言人办公室称,患难见真情,军民鱼水情。驻澳部队不辞劳苦的救助行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小木木:驻澳部队不愧是爱澳亲民的英雄部队,不愧是守护澳门的坚强后盾。不管在哪,全国军民一心,患难与共,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复读班带走了我的青春和朋友。”这是一位高考高分复读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今年6月26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北邵庄村一女生,因二次高考落榜后自杀。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上线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生也加入了“高复”大军。据7月13日《中国妇女报》报道:在北京,已经报名复读的学生中有考到590分以上的,北京精华教育机构的刘冬昕老师介绍,高分段学生增…  相似文献   

9.
也许在庆典过后再进行客观的思索才是合乎时宜的。1952年北大迁入新址燕园,是我们的邻居。不但是邻居,还多了一层亲戚关系。1951年我从南方考入清华动力系,翌年秋季三校调整合并,变成“两校”,此即后来僭称“梁效”者的谐音。其中原燕京大学被认为沾上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色彩而从此消失,清华则因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被肢解后成为单纯的工科大学,北大  相似文献   

10.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这是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唱出来的“致富道情”。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渴望与追求的是什么?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取得政权之后,中国人民渴望与追求的是什么?尽快摆脱贫穷,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1.
6月1日《海南特区报》报道,贫穷、欠款、高昂的入学费用这些拦路虎一个接着一个,让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的海南大学生廖英豪和廖洪广不得不感叹:考上北大研究生也是枉然!是就业还是深造,是放弃还是坚持,让两名学子陷入两难。  相似文献   

12.
杨玉 《时事报告》2006,(1):51-51
“芙蓉姐姐”,一个曾多次高考,考研,最终还是无缘北大,清华的女生,如今,火红火热地成为了校园里讨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万千善人,一个心愿:募集多多的资金,让贫穷的孩子都能上学。11年来,福鼎市政协委员、贯岭镇党委副书记邓昌朝募捐86万元,留下10万元设立贯岭镇关心下一代基金,其余76万元全部资助336名贫困生上中小学、大专和大学,其中女生236人。这当中,不包括由老邓牵线搭桥后,厂长、经理等社会各界人士认捐  相似文献   

14.
大咖风采     
《台声》2016,(24)
正今年金马奖无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在这么多的惊喜中,最有趣的是获奖者的感言。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最佳男演员范伟:"本想说点感谢以外的事儿,但往这一站,什么也说不出来,就想说感谢。今天站在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差一点都不行。我要感谢天,感谢地,更要感谢人。我跟导演说过,这是一  相似文献   

15.
程朔  张傲  刘露 《台声》2014,(10):96-97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海淀这边读书时,就常听到一个名词,"北大子弟",指的是那些仍在中学读书的、北京大学教职员工的后代,其中的绝大多数,高中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追随父辈的脚步,进入北大深造,并深以为荣。对于那些人的这份儿"矫情",其时,心中是极为艳羡的。今天采访对象一上来的自我介绍,勾起了脑海中的这一部分记忆。因此,对这位12岁时就随父亲一起回到北京生活的台生张颢骞,更多了几分亲近感。  相似文献   

16.
正袁玉冰,1899年出生,江西泰和县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袁玉冰受党组织委派从北大回到南昌工作,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者  相似文献   

17.
唐敏 《前进论坛》2013,(8):60-62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对北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自有天然的感应和共鸣。终于有幸驻足燕园,跨入这一高等学府,无比的憧憬和梦想化作满腔期待、景仰与激动,深深折服于这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魅力的名校,切身感受北大的厚重、骨气、民主、科学,真诚感谢  相似文献   

18.
本社“助学行动”自设立以来 ,迄今已资助贫困公安民警家庭出身的大学生57人、普通贫困家庭出身的公安院校类学生四人。其中26人已结束本科阶段学业 ,亦即受资助完毕 ,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学年1000元的资助虽然微薄 ,对于身处贫穷之中的莘莘学子却有着实实在在的价值与分量。请听一位接受本社资助的贫困生的心声——《人民公安》编辑部 :作为贵刊助学活动资助对象中的一员 ,我在您们的关怀下顺利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毕业在即 ,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受资助对象对贵刊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 ,感谢所有关怀、帮助基层贫困民警子女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百年讲堂”。9时30分,“广西天等人走进北大创业论坛”活动准时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创业的280多名天等籍壮族老板前来听课,这在北大百年史上是少有的。去年11月,“北京大学助企工程走进天等论坛”开讲,全县干部和企事业管理员工共1800多人参加培训,这在天等也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20.
正黄日葵积极参与了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活动,成为中共北方区领导人李大钊的得力助手和战友、北方区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骨干之一,并于1921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建党初期的党员之一,也是广西籍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2021年初春和煦的阳光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贵港桂平市西山镇的白社巷里,久久地抚摸着一堵旧砖墙,讲述这间曾承载了无数家门荣光的大宅往事。这间宅子里走出过举人,走出过秀才,还走出了三位考入复旦大学、一位考入北京大学的四兄弟。其中,就读北大的黄日葵是五四运动的骨干,也是广西籍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