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权。2018年的第八天,中国科技界迎来盛事: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书写了中国火炸药技术传奇的王泽山院士,一辈子研究病毒、为人民防病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侯云德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习近平总书记为两位80多岁的老科学家颁发获奖证书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相似文献   

2.
国内要闻     
正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8,(4):20-21
6月23日~2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京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就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微观天下     
<正>"三位一体"筑起传染病"防疫大堤"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病死率明显降低……3月21日,科技部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表示,我国启动实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来,在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核心领域抢占制高点,从"监测、筛查、救治"环节三位一体初步构筑了保障亿万人民健康的传染病"防疫大堤"。(据新华社)【评论】"胡喆":与时间赛跑,才能挽救更多生命。72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  相似文献   

5.
简讯     
正中国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共授奖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没有5个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似文献   

6.
《党建研究》2012,(6):71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三个面向",是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鲜明目标导向,也为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苏北经济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与西医协同作战,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平时,中医药在深度参与防治传染病方面依然受到不少制约:一是机制不完善,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三是科技支撑不足,四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为此,建议:一是加强"战时"状态下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的顶层设计。健全传染病应急响应与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夏中南 《今日浙江》2011,(21):42-43
12个院士专家团队与绍兴市企业签订科技研发项目、建立1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绍兴市企业、开发区签订科技合作项目,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建立联合实验室……在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人才峰会上,各类企业当起了广纳四方贤才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成为院土张高勇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已经是一年前的往事。现如今,他平静地坐在太原闹市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内新近落成的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己的办公桌前,继续从事着他作为一所之长,作为一个科学家和一个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既看不出他有任何异于常人之处,也没有觉得他跟从前有什么不同。在张高勇精致的院士证书里有这样两行字: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能够成为院土,或许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梦想,但对张高勇来说,却不是终极目标。他从投身…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10)
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人类历史上,由病毒等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始终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才真正拥有了同疾病搏击、打赢大灾大疫的"杀手铜"。战胜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代表着我国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权威,两院院士是科学、工程技术界的精英,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水平。在院士们身上,洋溢着光辉的人格魅力,闪烁着催人奋进的院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勇攀高峰、埋头苦干的精神。今天,我们宣传两院院土,就是希望大家学习院士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意识,迎接科技革命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3.
鲁善增 《今日浙江》2012,(19):50-51
院士专家工作站把科技与经济、院士专家与企业家、科技界与经济界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依靠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我省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将原来的"院士专家企业行"改为"院士专家驻站服务",使院士专家的科技活动常态化、科技服务长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出警告,未来数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会以"猛烈攻势"再度归来.北京市突发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崔小波近日称,本次疫情显现出新发传染病的典型特征--暴发猛、毒力强,他还认为,"这次病毒已经经过了变异,直接进人了人一人传播,这就构成了高风险疫情."  相似文献   

15.
微观天下     
<正>喜见"盖茨院士"越来越多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18名外籍院士名单。比尔·盖茨、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等国际科学"大咖"当选,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新增一次,每次增选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院士增选工作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据《广州日报》)【评论】"毛振华":外籍优秀科学家来华担任院士,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主席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东生、王永志院士颁奖。大会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和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工作者颁奖。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各条战线的科技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相似文献   

17.
国内要闻     
《当代广西》2015,(2):4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9日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奖金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截至目前,共有2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8.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可引起重症肺炎、都和野生动物有关,发生的季节也相似,但是它们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陈焕春院士一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的口误引发了公众一片哗然。会后,陈院士马上进行了更正与澄清,强调"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产业调整正蓄势待发,要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先机,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提前谋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主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的重要载体。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支持北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21)
正一部消除疟疾史,是中国与贫困现象的斗争史,是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升级换代史,更是人类迎战重大传染病的协作史。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继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之后,国民健康体系又赢得了对一项重大传染病的根本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