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章 《唯实》2008,1(3):36-41
人的现实性思维活动离不开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同样地离不开人的理性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构成了现实社会人的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所呈现的社会力量。以这样的力量即理性与感性内在统一的力量去认识自然和社会,才可能科学地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科学地改造社会和发展社会,进而呈现出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及其行为或实践方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指出,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认识开始于感性阶段,理性认识必须依赖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又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关于认识过程的理论,唯物地而且辩证地解决了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感性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历来都是哲学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直到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将感性理解为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才真正赋予其存在论意义和科学化内涵。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既要重视感性直观,契合民众感性认知习惯,又要立足感性活动,关照民众感性意识需要,从而由理论性文字灌输转变为具象化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4.
张军 《理论建设》2012,(4):31-36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界中,感性世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世界,是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类世界,是处于不断生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的开放的世界。而感性世界的现实性、统一性、开放性只有在人的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科学的说明。感性世界的现实性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性世界的统一性必须通过现实的、开放性的人的实践,才能够不断地得到实现;感性世界的开放性始终以现实的、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的实践过程为内容。这说明了感性世界的现实性、统一性、开放性统一于感性世界的实践本性,是统一的实践对感性世界本质的确证。  相似文献   

5.
从"经验"与"理性"辩证统一的角度,也即辨证思维或理论思维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范畴是唯一可能和正确的方法.因为这个范畴所指的对象都不是纯静观意义上的,但却有着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不是什么"感觉的复合",但又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某种具体的经验事实.因而可以说是在思维进程中"现实的人"通过现实的活动即社会实践对特定对象的理论把握.这一过程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双向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线性的、实体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称谓不同,但它客观、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阶段中。从地位、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又特殊存在于各个国家和一国之内。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缺乏科学理解,致使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存在只见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现象。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从现实基础、理论基础着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普遍性前提下的特殊性,又要坚持特殊性发展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哲学是什么以及哲学研究的对象与肩负的使命的不同回答与解释,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不同学派。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学派的回答与解释都是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当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诞生以后,这些问题才从根本上获得解决。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之所以能达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对"对象、现实、感性"的本质诉诸着一种科学的正解的理解与解释的方式,即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方式,而且也在于它对"对象、现实、感性"的发展诉诸了一种实践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8.
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探讨人的价值问题,但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确是马克思的学说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与以往的哲学不同,马克思不是孤立地、抽象的讲人的价值,也不是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和阶级来讲人的价值。马克思始终强调人的价值的现实性,主张从现实的、感性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现实的个人"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逻辑基石;"自由"是人的价值实现的理想目标;"感性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8)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超越了以往旧哲学中对人的抽象性的理解,开辟了从现实出发理解人的新路径。"现实的个人"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是进行劳动实践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并且是在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的人。研究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利于我们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人,在当代社会中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使人们更加重视劳动实践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从存在论领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这突出表现在相对于"超越论存在论"在为世界万物"奠基"时诉诸非感性经验的境域从而为人类的自我理解与确证上带来诸多困难及"此在存在论"着眼于人之"此在"情态化的生存状况、生存境遇来说,"实践生存论存在论"则把其归求于人之现实的感性实践活动本身,从而把传统的超越论存在论的存在论基础拉回到"现实的个人",并在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中使其发生了转换.由传统的"超越论存在论"和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论"转变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存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