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06,(Z1)
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他又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相似文献   

2.
杜娟  余莉娟 《小康》2008,(11):22-26
改革开放的推动力和受益人是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的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期盼与向往。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从此,"小康"这个古人描绘的令人向往的社会理想,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一点点走近中华大地,成为幸福生活的象征,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追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再一次被丰富: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时间表被写在"2020年"。  相似文献   

3.
范朝礼  殷雪青 《群众》2011,(11):32-34
小康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个民族情结,是历代仁人志士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是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历史聚焦到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构想和发展目标,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表述——“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象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79年12月6目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的谈话)“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  相似文献   

5.
张凡  罗屿 《小康》2012,(12):36-43
正"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在1984年完成了他对小康社会的新定义。历经30多年实践,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完整路线图逐渐成形  相似文献   

6.
杜娟 《小康》2008,(11):38-39
13亿大国经济上去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若何?信仰若何?值得中国后30年深思。物欲与需求不能划等号《小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您觉得经济发展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何关联?陈群:小康者,乃国祚之需,百姓之愿,天经地义。但"小康"是否单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在四十年的历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把马思克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伟大成果。今天,改革开放已成为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所肩负的一项紧迫的历史任务。“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然而,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达到小康社会,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十三大到十五大,分别将小康社会作为"三步走"的重要战略步骤和"两个一百年"、"新三步走"的重要战略基础;十六大指出世纪之交所达到的小康仅仅是总体小康,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在十八大之前,党的每次代表大会都强调要"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但很少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后我党历次会议都强调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与党的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邓小平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四大首次把坚持从严治党写入党章的总纲;十五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六个要求;习近平首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化了对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6,(11):17-17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计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领头羊’,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双强’、‘双带’的能人.这是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小康,小康社会与小康盛世,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实践的反思中,给予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全新的诠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方略,使小康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目标和我国人民富裕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的论述,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富裕了的农民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图为浙江龙港镇农家子女举行200架钢琴大联奏活动。本刊资料小康的概念最早源于《礼记》,是儒家提出的相对于“天下为公”,“大同”而言的一种社会。后来则作为比较充裕的家庭经济生活的描述。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小康被定位为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发展阶段。1979年底,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小康构想,他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资料选送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此,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必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从理论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现代化的概念。 他指出,从实践来看,江泽民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邓小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关于“小康”建设计划的继续与发展。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的现代化道路大致应分三步走。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转变的历史性任务。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在探索和论述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和进程时 ,便开始采用“小康”这个古老的概念 ,并提出要建立“小康社会”。在邓小平有关小康社会论述的基础上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把他提高到新的水平。不言而喻 ,由邓小平提出 ,十六大报告加以丰富、发展的小康社会理论 ,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一是包含和创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 ,即“小康社会主义”。本文提出和肯定小康社会主义 ,基于以下理由 :1.提出并且肯定小康社会主义符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同外宾谈论什么是社…  相似文献   

15.
韦胜福 《桂海论丛》2005,(Z1):35-36
三农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进步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团结;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19)
正从部沿西海部,高从原塞到北草东原村繁华到,千城南粤大地,从百市年到来优困美扰乡困中问华题民即族将的历绝史对性贫民地族画上的句千号年,梦中想华伟这个大亘跨古,越未,正有在过向的我们走来!从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至今,我们已经走过40多年不懈奋斗的历程。"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却表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梦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也曾用这样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个全面",小康的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小康之路,经千年而不辍;小康之梦,历世代而不移。一茬接着  相似文献   

18.
我想起了两个伟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毛泽东,不能忘记邓小平。 祖国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也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的时候,有多少炎黄子孙为之欢欣鼓舞?祖国兴旺,我们才能快乐;祖国富强,我们才能幸福。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我们的感悟。 邻居有一女孩,今年小学毕业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有一天,我拿着一本张思…  相似文献   

19.
“军队要忍耐”,是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6月4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在中央军委确定我国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情况下提出的。我们只有全面地理解“军队要忍耐”的深刻含义,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一“军队要忍耐”思想体现了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正确把握。邓小平提出“军队要忍耐”思想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在这里,邓小平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军队要忍耐”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张志 《小康》2007,(9):76-77
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廖:在中国的辞典里头,从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四个字,一个是"小康",一个是"大同"。我对"生态小康"情有独钟,我眼中的生态小康是什么?咱们还是来拆解字,中国字是载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