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思维工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增强科学思维能力,从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角度审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指导中国生态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从六大思维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科学方法论进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森年 《探索》2015,(1):5-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包括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树立生态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对"人之能""人之需""人之责"进行审视和反思,对自然永存敬畏之心、对自己永存克制之心、对万物充满博爱之心。  相似文献   

3.
"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思想;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重大论题。生态文明建设在"美丽中国"远景中的角色如何定位,建设的制约因素和破解难题的路径抉择又有哪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与时俱进,体现了鲜明的群众立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有效地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开拓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稀缺性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主要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环境民生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绿色发展作为我们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举措;必须以环境民生建设作为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向;必须以严密法制作为社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合力推进,需要做好主体构建、科技支持、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在追求实现美丽中国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刻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正确审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孙皖江  王猛 《世纪桥》2020,(4):69-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鼓励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为建设好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群众应积极主动投身于生态保护中来。通过归纳总结新时代群众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境,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创新群众参与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群众参与研究方式、提高生态信息透明度、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权等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地球等生态价值主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价值主张,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自觉地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作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将建设美丽地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的哲学基础,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建设美丽地球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扩展版”。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类文明走向何处”,是在世界经历工业文明转型、人类遭遇生态危机时所提出来的,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对此,马克思给出了通过社会有机体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和解”,走向共产主义的答案,显示了其理论的深邃性和彻底性。“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整体性的社会有机体建设,是马克思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社会整体解放的历史视野、人类关怀精神、永续发展理念、实践指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相承之“脉”。从社会指向、动力维度、保障机制、路径方法等方面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别于马克思的生态观,体现了其创新之“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话语体系表达,并不承担意识形态输出、制度渗透等功能。生态文明是在新时代为应对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而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在深刻认识与把握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世情国情党情并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而阐发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自觉,开创了生态文明思想认识与实践的新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全球命运共同体论、国家治理体系论、人民福祉论、制度保障论、系统建设论和"两山"协调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态问题越来越突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了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并从民生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提出,深刻阐述了生态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及丰满的构成要素,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系统思维的哲学方法,体现了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深刻的执政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多层面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是多维度、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要求党和政府加强生态执政、生态立法、生态行政和生态社会动员,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体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政治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层面要求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加强环保产业建设,使识别“绿标”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层面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向是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狭义)建设,以及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宗教、生态传媒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社会生活层面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善于从社会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他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国际视野,符合时代潮流。习近平的社会历史观对于当代中国与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贵利 《新视野》2005,1(3):47-50
加强政府文明建设,迫切要求对政府文明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些问题包括:现代政府文明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准则;政府文明的基本特性;政府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丰富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第二,从上层建筑的视角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拓宽了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的理论视野;第三,从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