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先进制造业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郑州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带动郑州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增强郑州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近年来,郑州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郑州通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郑州先进制造业,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全球化使城市发展日趋雷同,而文化则赋予城市独特的个性。全球化浪潮将国际大都市推至更加激烈竞争的境地,以文化与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共同选择。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四中心、一枢纽功能的新要求下,成都应将文创中心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与谋划,以文化与创新的组合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推进有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将进入以文化软实力为标志的新阶段。如果说城市的硬实力是城市的筋骨肉,那么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把握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内涵,针对性提出建设思路,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城市文化软实力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文化整合力、文化创新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发展力、文化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要树立起以突出文化特色为重点的建设思路,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国务院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诸如经济实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端要素支撑不力等。面向未来,郑州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创新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开展“三标”活动,奋力建设“创新郑州”“产业郑州”“枢纽郑州”“韧性郑州”“实力郑州”,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际创新枢纽引领着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发挥着科学研究、技术变革、产业驱动和文化创新等诸多功能。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从当前的经济实力、发展后劲及科技创新实力和后备力量看,成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优越条件和扎实的现实基础,但成都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成都要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必须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成渝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辐射,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增强成都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其建设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意义重大。当前,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国内各城市发展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梳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特征、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短板不足,对于推动其培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等维度,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体系,选取国内11个样本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和横向比较,研判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借鉴国际国内有益经验,提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我国应尽快革新现有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课程设置笼统且定位模糊、考核标准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创新型高质量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部分城市之间同城化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南京都市圈以南京市为中心,以镇江市、扬州市、芜湖市等为副中心,包括数量可观且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市。句容作为苏南县级市,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加快实现与南京的对接。然而,在深入推进宁句同城化进程中仍存在行政壁垒、协调机制有限、产业竞争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弱化行政阻碍,推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更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鲜明主题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党代会报告对成都未来的发展目标、发展格局、发展任务、发展举措等进行了系统部署。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党员干部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供给能力、人才聚合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主法治能力、领导规划能力、动员群众能力、基层治理能力等十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正在形成,高铁将成为新的重要的交通渠道,开通的沪昆高铁与开建的张吉怀高铁及规划中渝怀高铁、怀桂高铁在怀化交汇,怀化作为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由此对怀化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铁时代背景下怀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必要性、有利条件、挑战以及路径进行全方位思考与研究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广平 《工会论坛》2009,15(5):30-31
工会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才能切实增强全体央行人的主人翁意识,也只有不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和谐央行的构建才会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 2 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城市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都要建设学习型城市 ,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学习新理念 ;通过基层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载体 ,建立有效的学习保障机制 ,为成都打造新的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城市经营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治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政府角色和职能的定位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营的成败。现阶段,政府的中心工作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追求公共利益;政府应努力建立良好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应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统一战线作为广泛的政治联盟,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战线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应坚持处理好统一战线内的五大关系,坚持和发扬种会主义民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新的工作观念,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互相渗透且密不可分.核心群体的吸引力是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的关键,社会群体之间的亲和力是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的基础,遏制民族离散力是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的保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凝聚力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只有大力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健 《工会论坛》2014,(3):113-115
企业党建是党对经济建设领导的重要保障,网络时代的发展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网络时代给企业党建带来的新挑战表现在:网络使企业党员思想受到冲击,给企业党建工作方式、企业党建工作理念带来考验和新要求;同时,网络时代也给企业党建创造了新机遇:网络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资源和内容,创建了企业党建工作交流的新平台,开辟了企业党建工作教育的新阵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就要积极推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拓展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渠道,完善企业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府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它需要政府在自身和谐的基础上达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政府和谐为社会和谐的构建提供稳定的群众基础、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政府和谐要改变政府固有的行政理念和传统角色,建立法治型、服务型、诚信型、节约型和高效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延边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有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吉市是全州政治、经济、交通、科技文化中心,因此,要更好地发挥延吉市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航空运输引致世界城市体系的构建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城市网络正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空港经济对城市尤其是内陆城市发展的影响更为凸显,在此背景下,城市因空港而繁荣应成为成都朝向更高等级城市进阶,谋划更长远发展蓝图的基本遵循。本研究将成都空港经济发展置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内陆经济发展大环境中,从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对标趋势三个维度对成都空港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依托进行了系统性、战略性的思考,并提出了成都推进空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公共安全秩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刻理解农村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思路,构建新型的公共安全产品供给体制,并结合各地公安机关的实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