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柃妤 《世纪桥》2007,(9):56-57
渝东南民族地区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区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形成"一区四县"的经济格局,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阐述渝东南地区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瀹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如何保护发展——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要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建设成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郑莹 《学习月刊》2014,(10):22-24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协调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型中国特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推动性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7月4日开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金烈同志带领下,15名在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头顶烈日酷暑,对重庆市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区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视察。这些区、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面积1.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5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83万,是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水平相当滞后,不佳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所以,提升城镇化率与城镇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改进西部城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作为全国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差距,落后于时代要求,整体发展水平低、后劲不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限等问题突出。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从新能源革命、民族文化等新视角重新审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总结经验,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民族地区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建设是西北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对政治制度认同、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同的基本条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备条件。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公民的需要,能优化和正确指导少数民族的政治行为,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进一步推进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的国家和政治认同,战胜各种分裂祖国的活动,促进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民奉献,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模范先锋.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校期刊既面临着与内地省区党校期刊同样的问题,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党校期刊应在保持党校期刊特点的同时,体现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栏目。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党校期刊编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缩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省区的距离,方便与内地作者、审稿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编辑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编辑队伍的建设问题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党校期刊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金融机构区域布局,扩展欠发达地区和乡镇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金融工具,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多样化需求;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创新金融机制,为新型城镇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