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是谁     
湄洲岛上的妈祖庙,乃妈祖的祖庙.这十几年来,每逢妈祖诞辰纪念日,台湾同胞便自动集结前来进香,以表思祖怀乡之情.但更多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烧香拜神,求签保佑.不仅祈求保佑出海平安,也有祈求保佑发财致富、祈求保佑儿子考上大学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妈祖显然是无所不能的神.问问妈祖是谁,却是十有八九答不上来.他们只知道妈祖是"海神",是"天后",是"圣母",与观音娘娘庶几相似.妈祖文化和封建迷信搅在一起,使不少有识之士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9-59
妈祖,原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的一位善良女子。她在短暂的28年人生中,救助海难、扶危济困,无私无畏、护国佑民。林默娘羽化升天后,民间尊她"妈祖",誉其"海上女神"并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  相似文献   

3.
<正>西陂天后宫,是闽西著名的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全国现存唯一的塔式天后宫。天后宫坐落在永定高陂(今为龙岩市经济开发区高陂镇,下同)西陂村,村民绝大部分姓林,是中国传统海神天后娘娘(妈祖)——宋代莆田渔女林默娘的侄裔孙。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西陂林氏在村尾永定河畔建立了天后宫,又从莆田湄洲妈祖庙分灵,奉妈祖入祀天后宫,以求出门水路平安,居  相似文献   

4.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后,为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开辟了东南沿海到直沽的漕运,使东南沿海的粮食等物资得以经由水路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大都。为了祈求妈祖保佑海上航行安全,元代于公元1281—1284年间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灵慈宫,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妈祖庙。现坐落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就是为保护这个妈祖庙遗址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正2018年第4期(总第494期)的《福建党史月刊》上登载了《妈祖文化四十年历程》一文。这篇文章写了各级领导人对妈祖文化的关心和指示。我仔细阅读后,对第一部分里写到的关于福州大军区某领导打电话给莆田军分区,要求拆除湄洲妈祖庙,莆田地方领导讨论后认为不能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请项南拍板等描述,有些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6.
吴金枣同志《江海女神妈祖》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颇有学术锋芒的著作。作者考证出妈祖故乡在莆田湄州岛;她出生于北宋初年,是“一个只知其姓林而不知其名字的民家巫女。同时,从妈祖生前、死后的传说来看,她还是一个比较高明的巫女”。并对“林默妈祖是出生于贤良港的官家小姐”的立论材料,逐一批驳,有一定的说服力。作者认为,妈祖由人变神、神为人敬,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文化现象,必须采取动态分析,探源溯流,爬梳辩证,紧紧围绕着“江海女神”这一神格中心。该书共41节,大致可归纳为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沿海各地及台湾、海南诸省,多建有祭祀海神的“天后宫”、“妈祖庙”一类建筑物。“妈祖”是海外华人最为崇拜的神仙之一。有趣的是,在远离大海、深居内地的贵州省,亦有几座“天后宫”,诸如镇远天后宫、丹寨天后宫、遵义天后宫以及黄平旧州天后宫和亦水复兴天  相似文献   

8.
发挥优势加快步伐把湄洲岛建成国际水平的旅游度假区陈少勇充分发挥湄洲岛独特优势,加快开发建设步伐,把湄洲岛建设成为国际水平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对于促进莆田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动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国务院批准湄洲岛为国家旅游度假...  相似文献   

9.
林建平 《世纪桥》2006,(12):60-61
莆田是福建最有个性的城市。 莆田市史称“兴化”,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八闽古府之一,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莆田正式建立地级市,现辖莆田、仙游两县,城厢.涵江两区已及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湄洲湾北岸开发区。 莆田市历史上人才辈出,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市以来,多次荣获全国“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等称号。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多次晋京献演,并应邀赴台演出,誉满京城和宝岛。 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与河南少林寺遥遥相对的“南少林”就矗立在这里。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厚重雄浑的人文特色筑就了莆田人勇敢.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个性。 而莆田武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平就是新时期莆田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一、基础与优势 1、地方特色文化影响扩大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造就了莆田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不断地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一是妈祖文化。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共有妈祖庙宇5000多座,妈祖信众2亿多人。在台湾,信仰妈祖的民众约占总人口的2/3,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南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圣地,有把闪光的剑魏纯良,黄红莉说她是一座圣城,是因为中国革命从她纯洁的怀抱里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说她是一方闹市,是因为市场经济向她古老的土地上涌来一次又一次热浪。延安.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都应该是一方圣洁的世界。党和人民不能...  相似文献   

12.
黄醒华是北京妇产医院的主任医师,行医半个世纪,曾为上万生命“剪彩”。 4位颁奖嘉宾中有一名大学生叫马京安,她的名字就与黄醒华有关。 1990年,黄醒华遇到来自河北满城县农村的张淑玲,她结婚8年,怀孕5次,却没生下一个孩子——3次流产,两次死胎,丈夫和婆婆的埋怨让她痛不欲生。这是她第6次怀孕,她听人说北京有个妇产医院,妇产医院有个黄醒华大夫能保母子平安,就慕名前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农历腊月十八是个好日子,没有人比丰都县向家山村村民秦大兰更相信这点:那天.76岁的她不同凡响地完成了她人生中无数个“第一”:从没见过汽车,第一次坐汽车。就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迁徙——从向家村举家迁到方斗山村;从段见过公路,但从那天起,她将傍路而居;而最重要的是,这个从段到集镇买过东西的老人,第一次买东西,竟是“进货”,尽管只是那些装满一个小柜子的面条、糖果等,但谁也不能否认,那是一次性完成的“买卖”,  相似文献   

14.
1925年7月15日,她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时,她第一次从作家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认识了中国;20岁时,她嫁给了中国农业部特派留学生黄元波;21岁时,她随丈夫来到了中国;28岁时,她来到了七朝古都开封,走上三尺讲台,成为河南大学的一位外籍教师;50岁时,在周恩来总理的专门批示下,她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国籍。在中国的62年,她在国外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5本,成为一名孜孜不倦向西方传递中国声音的文化交流“红娘”;在河南大学执教的55年,她培养出数千名本科生、300多名硕士生和2名博士生。如今已年逾八旬的她仍在为发展河南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呼号。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信念:“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她就是Shidey-wood(中文名:吴雪莉),河南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河南省政协委员。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中国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历史一刻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在孕育之中。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伟大历史性转变,每个人都不能不感觉到政党的巨大作用。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就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就割不掉男人的辫子,放不开女人的小脚;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16.
智斗敌谍     
20世纪60年代,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中国连续爆炸成功了原子弹、氢弹。这消息如何同惊雷在全世界炸响。社会主义中国有了自己的“杀手锏”,这是她的对手所不愿看到的,为了破坏中园核工业的发展,国民党特务机关拟定了一个代号“婚夜行动”的计划,把魔爪伸向了中国西北某地刚刚建立起来的核工业基地。 (一) 南方某市,一个初夏的夜晚,繁华闹市区一家歌舞厅。晚7时许,一个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走进这家名为“丽人”的歌舞厅。从她与老板的熟悉程度就可以猜出,她是这里的常客。 她叫刘桂芳,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在西北某核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彭丽媛在阜阳拍过一个公益广告,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片中彭丽媛的搭档是个小男孩,当她第一眼看到那个男孩时,不由得震撼了。才三岁的孩子,眼神里丝毫不见天真烂漫,却写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孤独和冷漠。他是个艾滋病孤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从母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22):90-92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临澧人,生于1904年,比毛泽东小11岁。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丁玲就听说毛泽东是一个奇人。毛泽东的第一位妻子杨开慧是她的同学,曾向丁玲谈起过毛泽东,但她真正与毛泽东接触,却是在她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9.
三十五年煤海写人生□张金菊多少次,她就这样一身工装,微驼着背走出矿井,从头到脚黑得与男人无二致,唯有探出安全帽外那两绺浸着汗水、粘着煤灰贴在鬓角上的花白头发,才让人认出这是二矿的女总工。35个春秋,她从一个妙龄的川妹子变成了满头华发的老太婆,从一个不...  相似文献   

20.
罗西 《廉政瞭望》2010,(15):64-64
原来在我家做钟点工的小杨,因为有过小偷小摸的记录,所以被我们社区集体辞退。换来了一个新的曹阿姨,她第一次到我家做卫生,就大张旗鼓地批评她的前任来:“你看,厨具也没有洗。”、“死角她都没有去注意”、“哎呀,键盘也没有擦”……我有些烦了,便回了一句:“她的工钱比你少。”她这才止住了批判。其实,小杨不是没有优点,她做的卫生也不错,她错的地方是有时手脚不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