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政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宪法,一是修改宪法。“八二宪法”总体而言是一部体现改革开放理念的好宪法,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宪法所规定的一些权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应该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践宪法。  相似文献   

2.
宪法社会学是关于宪法的社会学研究,是宪法学与社会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旨在发现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真实规则。在欧洲和北美,宪法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传统。其中,德国的宪法社会学侧重于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切入,偏好史论结合,思辨色彩浓厚。法国的宪法社会学具有客观的、旁观者的叙事风格。英国的宪法社会学打上了判例法或不成文宪法的痕迹,致力于素描一部活生生的宪法,仿佛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美国虽然承袭了英国的判例法制度,但美国的宪法社会学透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宪法背后的经济关系、利益格局得到了凸显。梳理欧美宪法社会学的学术传统,比较欧美各国宪法社会学的不同旨趣,有助于为当代中国宪法社会学的稳步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在方法论领域,同样出现了很多新的革命。“二战”以后,功能分析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都取得了一席之地。以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学派成绩卓越,以阿尔蒙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e Functionlism)更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凡突破。宪法功能是世界各国宪法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最为关键的内容。无宪法功能则无宪法可言。宪法的完善和发展,无非是在不断地改进其功能,使之更益于国家、民族及公民的利益,建立更进步的政治经济秩序。本文力图借鉴政治学、社会学领域功能分析的方法,设立宪法功能分析模式,为使我国宪法研究的方法论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作一尝试。一、宪法功能分析模式的价值评估宪法功能分析模式,是指在宪法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它高度重视并规定了我国的经济立法,规定了我国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而经济立法则是实施和维护宪法的重要手段,并且将进—步丰富宪法的内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三中全会的决定坚持了宪法原则,特别是坚持并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经济制度的原则。同时它又是从党的十二大决议和宪法的原则出发,使宪法的规定更加具  相似文献   

5.
<正> 一、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理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在美国产生的,然后在法国也出现了成文宪法。随着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的出现,很快就产生了宪法学,并且,也使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宪法。这一时期的西方国家宪法都有同样的本质特征。作为传统的宪法,它是建立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吾尝于世界数十国之宪法中,求其可以代表一时代者有三:日,1787年之美国宪法;曰,法国第一革命之宪法;日,德之新宪法。美宪法所代表者,十八世纪盎格鲁撒逊民族之个人主义也;法国宪法所代表者十九世纪民权自由之精神也;今之德宪法所代表者,则二十世纪社会革命之潮流也。此二十世纪之新宪法,条目盖甚繁琐矣!兹择其要点六者论之。  相似文献   

7.
美国宪法是一部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的杰作。本文分析了美国宪法制订的背景,以及美国宪法运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其自身蕴含的平衡机制。在美国宪法制订过程中,宪法制定者们最重视的就是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其核心是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平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平衡、州与联邦之间的平衡,其中这一切平衡都以人民主权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因税而起的革命,而革命本身却导致了必须用税来偿还的巨额债务。《邦联条例》所创建的政府结构不利于清偿国债,或者说,其所要求的以各州为清偿主体的还债模式会导致邦联的解体。1787年制宪会议是国家主义者们为挽救合众国而作出的努力,其主要目的是赋予联邦以清偿国债所需的财政汲取能力。还债这一杠杆最终撬出了一部宪法和一个国家。有了宪法之后,汉密尔顿通过自己的行动激活了其中的关键条款,为美国财政宪法的权力维度奠定了基础,而盖乐庭则通过自己的行动矫正了汉密尔顿方案中隐含的利维坦倾向,为这部宪法的限权维度打造了基石。因此,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梳理,可以分析出美国财政宪法的生成机制和活力来源。  相似文献   

9.
惊鸿 《政府法制》2012,(34):8-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982年12月4日,出席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3040名代表,以3037票赞成、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共和国历史上第四部宪法,也就是现行宪法。  相似文献   

10.
(一)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四部宪法,如果把曾经起过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也算为一部,则共是五部。它们是:共同纲领、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一九七八年宪法和一九八二年宪法。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二年共是三十三年,前四部宪法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多,这可以表明我国过去宪法的变动是很频繁的。每次要变动,都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共同纲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而我国自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常被看做普遍宪法理念的代表,但却有着自身鲜明的内在特性。本文采用比较宪法的视角,从美国宪法的制度结构、法律教义和宪法文化三个层面展现美国宪法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其他西方国家)的自身特色。在制度结构层面,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与大多数西欧国家的议会制有很大的不同;在世界其他地方,虽然有些国家也模仿美国的总统制,但无一像美国一样成功。在法律教义层面,美国最高法院对于宪法权利的保护方式、保护范围以及特定权利的保护程度,都与欧洲非常不同。在宪法文化层面,美国人民将《美国宪法》赋予宗教般的意义,作为国家民族认同的核心标志。认识美国宪法本身的特点有助于由简单的移植借鉴心态到慎思明辨的研究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 人权、通俗来说,是指人作为“人”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法律学的一般解释,“权利”是指人民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利益。所以,人权也可以解释为人民享有的利益。这种利益并非仅指经济利益,而是泛指社会对人的价值的尊重程度和承认程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一个国家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实行民主宪政制度的真实水平。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是一部以协调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为核心的根本法,美国宪政的演进史可视为一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宪法框架中重新界定和争取权利的记录,这可以从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经过以及联邦宪法所确立的权力结构中充分领悟。利益的多元化已经是当今中国社会中的既存事实,宪政的制度设计及宪政目标的实现,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建立多元兼容、活动有序、彼此和谐的社会,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1787年美国宪法以“我们人民”开头,宣告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我们人民,多么神圣的字眼;我们人民,多么庄严的宣告;我们人民,多么磅礴的气势。只是,1787年宪法中宣告的“我们人民”能够代表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皮鞭下的黑人奴隶吗?它能够代表那些“活该被消灭的”印第安人吗?它能够代表作为美国人口另一半的女性吗?毫无疑问,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基于此,进步学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1787年宪法的批判,比如说,美国历史学界进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Charles Beard就认为,美国宪法不过是一部保护商业资本家、股票投机商和大制造商…  相似文献   

15.
宪政理念与宪法命运:中美第一部宪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既是美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近代世界的第部成文宪法。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中国第一部宪法,则是指1923年制定的《中华民国法》。虽然,中国宪法起始于清末1903年的《钦定宪法大纲》及1911年颁布的《十九条》,辛亥革命发生后南京临时政府又颁布了《临时约法》,随后还有多种宪法性文件。〔但从立法意义上看,真正完成了宪法制定程序的只有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因这部宪法可以算作是近代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它伴着曹锟的总统贿选而产生,故有人将其称为“贿选宪法”,还有人称其…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部宪法总是由宪法规范所组成的宪法整体,宪法所规范的行为则是宪法本身所调整的对象,从整个法律规范体系上观之,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规范与一般法律规范的区别在于,宪法规范涉及的是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根本行为准则。因此,宪法规范是根本性的规范,它所规范的行为则是根本性行为准则。在整个法律规范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神圣的(权威的)地位。涉及宪法规范的行为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宪法反映的世界观可分为唯我世界观和容他世界观两种类型.唯我世界观完全以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体现出"自我独存"的特征,美国和伊朗两国宪法的世界观是其代表.容他世界观虽然亦以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但具有很强的共益性,体现出"与他共存"的特征,二战后德日两国宪法和欧盟宪法反映的世界观是其代表.这两种世界观都是立足于四分五裂的人类多重关系性基础之上,因此它们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间性--然而从宪法反映的世界观的角度看.这恰恰是人类战争的根源.要实现人类恒久的和平,必须构建一种立足于不可分割整体的人类之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特征的世界观--整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正> 宪法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规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根本大法。全国解放后我们制定过三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纵观我国过去的三部宪法,1954年宪法比较完善,因为它的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适合当时的情况,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后面两部宪法,有许多不切实际和错误的东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金山区将宪法宣誓制度引入代表工作,这是一种务实之举,一种工作创新,是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大家知道,人大代表不仅仅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国家职务,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表达者、传递者、承载者、实现者,虽然人大代表就其履职性质来看,有别于公职人员,但是宪法和法律却赋予了代表参政议政、决议决策、依法监督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性质却与公职人员一样,因此,从当选代表的第一天起,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忠于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模范地遵守宪法,是每一个代表最起码的道义要求和精神操守.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的选择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千帆 《中外法学》2012,(5):887-906
要真正认真地对待和实施宪法,必须选择适用宪法。作为一部可实施的基本法,宪法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只有某些宪法条款才能获得直接适用。宪法不只是政治宣言,因而一般不应该直接适用其中规定的积极权利;宪法也不是普通的法律,因而不应该适用其所规定的公民义务或经济政策细节,而应将这些事项留给立法。在厘清宪法文本的适用结构之后,中国宪法是完全可以获得适用和实施的。本文首先批判了政治宪政主义的几种理论,以便清除宪法适用的理论障碍。其次,本文探讨了宪法适用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甄别可直接适用条款的中立标准。最后,本文运用宪法适用标准甄别"八二宪法"各项规定的可适用性,进而形成一个可适用的宪法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