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受到广泛关注。降低其再犯罪风险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与他们的自我认知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污名量表和犯罪者人身危险性问卷对河北省500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测试,通过SPSS 22.0对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从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污名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的探究。结果显示: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不高,自我污名水平良好;自我污名的5个维度都与人身危险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污名对人身危险性有显著预测作用。这表明,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污名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其人身危险性,在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的干预时,应该对其自我污名水平情况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按照西方刑事社会学派的观点,刑罚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报应,而是以预防再犯和保卫社会为目的。近年来,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因素也开始引起我国刑法学者的关注。刑法适用中的人身危险性主要针对的是正在被追诉的犯罪嫌疑人的再犯可能性,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有效解决定罪和量刑的问题,达到预防再犯罪的目的。在实践中,应当对人身危险性评估进行科学操作,并形成有效结论,以便于刑法中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3.
人身危险性作为一种犯罪可能性有其存在的根据和条件.在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时,对劫持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估是危机处置的基础.对劫持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进行系统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个人基本情况与犯罪的行为表现等与犯罪人相关的各种因素,采用静态分析、动态评判相结合的人身危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保安处分制度具有重要的预防犯罪、防卫社会的功能。但由于保安处分是以人身危险性为其存在基础,而人身危险性是抽象的、内在的,难以通过外在的客观尺度把握,因而保安处分的适用存在人权被侵犯的可能,且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估人身危险性就成为适用保安处分的关键。而评估标准及方法的正确和可操作性无疑是准确评估人身危险性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的性质关乎其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改革无法深入的实践现状,必须对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引发对社区矫正有关的处遇定义、理论根基、价值理念、法律规定、国外经验的思考,最终认定其为一种综合性的非监禁处遇措施,并在正确定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的性质关乎其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的实践现状,必须对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引发对社区矫正有关的处遇定义、理论根基、价值理念、法律规定、国外经验的梳理,最终认定其为一种综合性的非监禁处遇措施,并在正确定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人身危险性的理论研究,其视野过于狭窄,并且偏重于对功利性的研究,导致对其研究过于僵硬,从而造成实务中的适用混乱。对人身危险性含义及其确定范围地把握,既应该服务于预防犯罪的目的,也不能脱离于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社区矫正的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的目的之一,是使被矫正人员增强社会适应性,成功地重新与社会结合,在社区矫正的适用方式上,是要教育、处遇、监督、管理等多种形式并举。要达到社区矫正目的,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这里所讲的管理制度,是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所贯彻执行的主要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身危险性一词发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刑事实证学派,也就是近代学派。人身危险性最早是犯罪学上的术语,后来逐渐也成为刑法学上讨论的热点。就我国目前的刑事立法来看,刑法学上的人身危险性仅指再犯可能性,但是随着该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初犯可能性被纳入到刑法学上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评估人身危险性我们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犯罪人基本特征、犯前表现和犯后表现,而不应包括犯中情节。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上的功能也日趋突出,分别表现在定罪、量刑和执行上,尤以执行最为显著。加强人身危险性的研究,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也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区矫正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走向 ,但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加紧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应当构建完备的立法、科学的裁量机制和健全的执行体系 ,以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区服务令制度具有经济补偿及协助违法者心理康复的双重作用,因此我国应将其用于处罚轻微犯罪行为人。对于轻微犯罪行为,偏重于教育而不是惩罚的社区服务令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体现了刑罚的个别化,减缓了刑罚的报应本能,给刑法生硬的面孔带来了温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警方着手调整警务战略,实施警务改革。其中,"情报主导警务"已成为继"社区警务"运动之后的警务改革的又一主导理念和工作模式,其思想根源根植于不断发展的警务管理及业务的新方式。实践看来,这种警务模式在提高警务效能方面有社区警务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新的警务模式——情报主导警务的学习、借鉴是否意味着对社区警务模式的否定?本文正是从两种警务模式的碰撞入手,找出了一条科学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往往火灾多发,是消防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社区消防管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构建与中心城区特点相适应的社会消防管理体系,在当前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在台湾的警察真的可以说是十分辛苦。在各种统计分析告诉我们 :犯罪发生率正逐步下降或未恶化 ;破案率不断攀升 ;交通事故发生也是逐年下降 ;秩序维持亦日趋良好。这些都得益于警察局实施的单车保母服务。单车保母服务队乃为了深入汽车巡逻所无法触及的治安死角 ,并增加警察与民众接触的机会 ,而推动步巡或自行车巡逻 ,尤其在商业繁荣地区更为适用。简言之 :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执勤方式 ,所延伸的民众利益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国以《个人所得税法》为核心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进行了改革,本文从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和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入手,介绍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2011年改革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6.
社区服务刑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轻缓化的特征,有助于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避免短期监禁刑的弊端。在我国,社区服务刑可以平衡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的轻重程度、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推进社区矫正制度的落实以及降低行刑成本、实现行刑的经济性。在刑法中将社区服务刑规定为一种附加刑,并限定其适用的条件、执行程序和执行的内容,对完善我国刑罚体系不失为一个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城乡社区治理面临利益主体多样化、风险集聚化、社区异质化等多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治理上升为党中央执政战略,提出了人民中心、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社会协同、基层群众自治、治理机制创新等新要求,实践层面更加突出党建引领下的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要着重处理好"一个核心、两化关系、三层联动"三个关键议题,即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处理好社区治理政治化与社会化关系,建构好宏观层面价值整合、中层法律制度与机构平台整合、基层达成积极的微观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区指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社会共同体。社区警务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警民联手协作为手段,通过立足社区,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社会为主体的预防与控制网络,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警务关系。社区与社区警务的关系是经济市场化导致社会组织社区化的必然的政治关系。必须树立新的警务观念,即定位在积极预防思路上的社区警务依托于警察与公众的合作和配合,警察由此从“反犯罪战士”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战士”与“服务员”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9.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在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必须针对基层警务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社区勤务模式的滞后与不足,从警力下沉、权力下放、工作机制、利益下调等方面对社区警务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区服务刑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方式,可以避免传统监禁刑和罚金刑的一些弊端,可以达到犯罪人和社区的双赢效果,体现了轻缓化、非刑罚化的刑罚改革趋势,是完善我国刑罚结构的需要,是我国刑事司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刑法》中引入社区服务刑这一刑罚方式具有现实意义,但如何进行立法,有哪些现实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增设社区服务刑会有怎样的影响等,都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